隨便問一位你身邊的人,問他時間夠不夠用,確認這個人還沒退休,你將收到百分百一致的答案:時間永遠都不夠用。不是要討論現代人忙碌的程度,也不是要討論人們慾望太多的議題,我想討論每個人每天都要花時間用餐的事情。不論吃飯時間也同時忙公務,或者吃飯就是純吃飯,每天就是要提撥三小時滿足吃的需求,從深化斷食的角度論述,這是身體的沉重負擔。

 

時間不夠用,卻把時間用在耗損身體的生命力,願意投資時間享受美食,卻沒料到這些習慣折損了壽命。「一星期有八天」寫在《初斷食》中,這本書在我接觸斷食的八年後完成,我每每翻開2016年新書發表會時候的照片,很清楚當時的我還未進入最佳狀態,因為還未正式進入每日一餐,因為還不清楚週休二日的意義。早期的斷食一律鎖定在以七天為基準的長斷食,我用前面八年體驗每季斷食七天和每年斷食21天,每天的時間安排,依然沒丟掉中餐和晚餐。

 

繼續翻閱過往的舊照片,真正讓自己看得順眼是在2017年的紀錄,那一年前往中國大陸授課的頻率很高,留下讓身體經營平衡的成果。省下吃早餐和中餐的時間多出很多時間做其他的事,我換來寫稿和閱讀的量,也換來自己更多面向的思考和領悟。回顧自己大量撰稿的十多年,該出的差和該講的課沒有少,該面談的學員和該出的書也都沒有少,少兩餐之後又為身體增補生命力,我的年紀和外表終於出現反差,有一種說法是逆行。

 

寫文章一方面記錄靈感,一方面磨練思考,我經常在忙了一天後,在回家的路上湧現興奮感,主要是回家寫稿令我興奮,還有一種情況是回家用當天唯一的一餐讓我很期待。寫稿的靈感經常從坐在電腦前方開始醞釀,寫文章對自己負責,也回應自己的信心,多數人無從了解的是從開始到完成的多巴胺效應。有挖不完的心得靈感可以分享給諮詢的對象,形容成熟練斷食才有的高效能,可能很多人不會相信,如果不提撥省去的用餐時間,我原來並不理解時間是怎麼多出來的。

 

感謝斷食,讓我對斷捨離有深刻領悟,每每在為讀者簽下「當斷則斷、即知即行」的時候,我回想當初是什麼力量引領我密集做斷食,有時候甚至懷疑自己是如何誤打誤撞走到今天的。看到在我面前被醫療凌遲到信心全無的人,他們收到的每一句話都暗示情況會越來越糟,唯獨和我談過的都感到信心滿滿,而且希望無窮。為何如此?這一條充滿自信的養生之道是怎麼被發現的?其實,它一直都在,只是一直都沒有人告訴我們它的存在。

 

斷食成為生活日常之後,每天多出來的時間不只是三小時的用餐時間,是延續的生命,是健康又有活力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