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斷食的重要性進入我的認知,這個學分在我的觀點就是必修。

所謂必修是每個人都必須斷食,因為每個人的身體都囤積大量的毒素。

並沒有不適合斷食的特殊狀況,譬如我在《初斷食》書上所列舉的發育過程中的青少年,或是懷孕的婦女等。

意思是可以斷食,可是不建議,畢竟認知的阻礙太大。嚴格說,讓身體休息並沒有任何禁忌。

主控權歸還給身體是通則,即便是青少年,身體的運作邏輯不會改變,每個人都得面對身體囤積廢物的事實。

因此,討論適不適合做斷食其實意義不大,動機明確的人跟沒有動機的人不會有共識。

 

你一定看過兩位語言不通的人比手畫腳,斷食與不斷食就屬不相同的語言背景。

不需要刻意推敲不做斷食的心念,有些人缺乏這區塊的好奇心,對沒興趣的事情隔起高牆很正常。

不做並不代表他們不需要,不想學並不表示他們的身體不適合做。

隔絕斷食機會的因素太多,有的是放不下身段,有的是害怕飢餓,有的缺乏改變的勇氣,最多的情況是斷食只是一種養生方式的研判。

很多人覺得他們寧可選擇其他方式,他們在「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意念中刪除斷食那一條路。

事實真相是,條條大路中並沒有斷食這一條路,因為斷食不是一種方法,它屬於身體的道路,不是我們經營健康的選項。

 

身體的忠告很明確,斷食不是你的選項,是身體的需求,嚴格說,是身體的要求。

想像在談判桌上的兩造雙方,一邊是身體,另一邊是大腦,後者就是你的思考和你的意識。

談判桌就是人生的選擇,你有拒絕選擇的權利,拒絕和身體對話是所有人的自由。

可是,熟悉身體之道的人提出了建言:你不但沒有拒絕的權利,在談判桌上也沒有不讓步的權利。

是的,健康由身體當家,你的大腦必須要讓步,而且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

談判桌的用意是確立雙方會面,讓大腦有認清事實的機會,認清事實方有與時俱進的體悟。

 

人終其一生都在摸索回家的道路,包括對自己存在的疑惑或是對去處的不確定,每個人都有在迷宮中找尋出口的經驗。

健康在成熟的意念中佔有相當的比重,可是當重視健康的念頭出現,困在迷宮的感受與日俱增。

好比在森林步道中行走需要仰賴指示牌提示路線,走出健康迷宮也需要每一個路口的方向提示,每一個路口都豎立相同的路標,寫著「斷食」。

再舉大學入學為例,註冊的時候會拿到學科和學分表,上面有必修的選項,也有選修的選項。

和身體對話,好比取得入學資格,只要願意,資格就開放。

註冊的表單上明定必修學分就是斷食,在身體之道的學程中,沒修斷食,不可能及格。

 

健康和斷食之間的關係不需要成為辯論的議題,那是不同世界之間無法溝通的現實。

我父親九十歲辭世,他從未斷食,和長壽人瑞吸菸幾十年的情況一致,不是壽命長短的議題,是生命品質的問題。

執行肝膽淨化的人就必須熟練斷食,兩者之間相互牽連,熟練的人感念自己的學程。

不認同也不願意學習斷食的人永遠是人群中的多數,兩個族群無法對話,也不需要在理念上相互較勁。

深化斷食,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因為你看到的世界不再是過去所看到的樣貌。

身體之道只有兩個門需要被你開啟,一個是相信,一個是願意,你的身體肯定竭誠歡迎你的蒞臨。

 

(知道生這個病的人比知道這個人生了什麼病還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