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餘生之前,必須先陳述一個不可駁斥的真相:餘生的決定權不在渺小的你我。

研究科學的人最常犯的錯就在「人定勝天」這四個字,很多人不小心把自信安置在最高意識所賦予的天花板之上。

人生路在自己的腳下,用走的或用跑的都由自己決定,穿不穿鞋子也是自己的決定,最重要的,往哪去也是自己的決定。

我們大約在進入小學之後對於情緒有所察覺,有些人或許更早,有些人或許在識字之後就會用文字記錄情緒的狀態。

不論是快樂,或是憤怒,甚至是悲傷,不曾透過文字記錄情緒的人也記住情緒的軌跡,因為我們的身體具備記錄情緒的能力。

情緒所牽動的不單是身體,還有心靈,就是那個感動的源頭,也就是那個心痛的聚焦,餘生所呈現的就是身體和心靈互動的真相。

 

餘生屬於正面的詞彙或是負面,關鍵在你如何定義餘生,某個面向就是你對於身心靈互動的體察程度。

先看醫院的磁場如何定義餘生,如果你看過醫生帶著病人家屬一起搖頭嘆息,他們定義餘生的依據是經驗值,是科學的經驗值,是人類大腦的無明。

把絕症和餘生連結在一起,接受指令的認定受限的生命長度,前有專業,上有科學,多少生病的當事人接受了餘生不多的事實。

在熟悉靈性與身體的默契之前,最重要的是最高意識所賦予的無限可能,對於這一切極度陌生的人,接收到無情的宣告。

談到無情,且讓我們回到身心靈的無暇初始,小朋友對於不良意圖的壞人有其敏銳度,養寵物的多半熟知寵物對於頻率相容的靈敏度。

話題停留在直覺,針對生命的去處,針對生命的真相,除了心靈有感知,身體也有反應,為何這一切如今變得如此陌生?

 

英文詞彙把直覺定義在腸道的感覺,腸道代表身體接收磁場的相容或不相容,相信嗎?這究竟是靈性委託給身體的一份職責。

每個人都有機會把自己的人生軌跡攤出來回顧,直覺的角色不曾缺席,問題總是我們是沒有留意到它的聲音。

做了錯誤的決定,事後回想,通常是大腦佔有太大的主導權,對比正確決定的關鍵時刻,心智的感受在某一刻主導了決策。

用心學習和用腦學習不同,餘生的定義就從不同的決定權而有不同的結果。

人生的學習旅程中,心一直都在,也就是心的學習不曾缺席,唯獨在用腦學習的經驗中,心的角色被擱置在一旁。

不時,心的感受會凌駕腦的權威,那個音樂流動全身的感動片刻,那個眼淚不由自主溢出的時刻,或者,那個很想站起來離開不相容空間的衝動。

 

心是直接的,腦是交錯的,第一時間反應屬於心的指令,思考之後做屬於腦的決策。

請用腦思考這兩者的差別,也請用心託付未來的餘生。

與最高意識相通的是心,餘生不再遺憾要依心,少了心的出發,沒有心的指引,沒機會說出無愧我心。

心沒有對錯的程式,只有真假的感應,心沒有利己的目的,只有共好的藍圖。

這一刻為自己定義餘生,請先依著心,讓心指引方向,讓心誘導天賦,也讓心汲取勇氣。

餘生需要健康的地基,心需要身的護持,身與心之間的合作需要大自然的背景,餘生的圓滿需要珍惜細菌的呢喃。

 

從最高意識連結人類最遠的祖先細菌,心出現在最高與最遠之間,成為我們定義餘生的基地。

看到自己的渺小,就看得到最高與最遠的連結,也就看得到餘生的畫面。

討論餘生不是老人的專利,餘生不是長度的議題,是價值的議題。

餘生不單是健康的議題,是豐富更多餘生的議題。

拖了,慢了,亂了,不純了,不喜樂了,都是腦的不當參與。

從身的立場歸納健康,從心的視窗收集圓滿,從靈的視角定義餘生。

 

(消耗你的心靈的消耗你的身體,補給你的心靈的補給你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