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具病入膏肓的身驅,親友前來探望,告訴生病的人要挺住。

雙親握著孩子冰冷的手,心中想著:把孩子的病痛轉換到我身上,我願意。

鼓勵、打氣都很有用,只要生病的人有收到,並且願意為自己全力以赴。

類似的情境你我都經歷過,或者去探視,或者自己一度是病床上接受慰問的人。

生病的人最能理解,如果有不安,如果有恐懼,如果必須承受疼痛,如果病很難好的念頭一直揮之不去,都是自己一個人承受。

生病一個人承受,健康一個人享受,一般來說,我們對於前一句話很有感受,對於後一句話不常有機會深入。

 

做每一件事的背後都有動機,是什麼因素促成了去做某件事的動機,從動機面去分析生病和健康,兩者促成行為的比例大約是八成對兩成。

當我們開始對健康有所重視,首先學到的是決定是否健康的數字,或者膽固醇,或者血糖,或者是體重,是數字決定了動機。

數字有所謂正常或不正常,驅動改變的是異常的數字,暗示行為終止的是正常的數字。

數字反應的現象在身體裡面,影響我們行為的是眼前的數字報告,因為我們看不到身體裡面的變化,只能依據數字來提示。

發明數字養生的人或單位犯了誤解身體的錯誤,數字提醒我們看到,其實不需要數字的提醒,人可以知道身體裡面的狀況。

我們經常忽略,身體不時會告知內部的狀況,最熟悉也支持健康的一直都是自己的身體,最不挺身體的一直都是自以為是的大腦。

 

數字養生已經普及化,不能說有錯,只能說不是根本之道,任何養生方式只要沒有穩定的頻率,只要沒有回歸身體的平衡力,就會做做停停。

數字類似於文字,是一種參考,也是一種帶領思考的媒介,可是人與人的溝通可以不靠文字,可以不靠對話,靠眼神,或者靠默契。

舉談感情為例,文字可以是心的傳遞,也可以是想法的溝通,真正感情的昇華靠的是相處,不是情書,不是文字上的表白。

身體重視的數字不會是體檢報告上的數字,也不是食物的卡路里,是時間的累積,身體委由下視丘監控生理時鐘,身體對於時間掌握得很精準。

「不打擾身體的時間延續」反應身體對於時間的主導權,這部分需要知道細節,這裡所謂的細節,是消化道的原始設定以及食物的本質。

時間的數字反應在小時或天,有可能是月、季和年,時間的度量衡在養生的實證上很有意義,因為這是身體會記錄的度量。

 

對於每天吃三餐的人來說,身體記錄時間的經驗除了睡眠狀態外,幾乎無從體會,因為除去睡眠時間,身體幾乎處於兵疲馬困的狀態。

網路上談間歇性斷食的網紅或專家不少,沒有人提到消化道的原始設定,也沒有人把焦點放在食物的生命定義,間歇性斷食終究是揭示身體記錄時間的鐵證。

再回到一個人承受病痛的場所,病人一旦被醫生禁食,只能透過點滴補充營養液,身體自動開始記錄時間,也就是身體發動療癒工程的階段。

生活中的聚餐,不論有多少人陪同你吃,不論你的情緒好壞,就是個人和食物之間的互動關係,前面所謂「健康一個人享受」就是這個道理。

一定聽過「健康是一」,因為後面所有的零必須仰賴一的健康樑柱,一很穩固,人生才有意義。

健康的一,不是大腦獨攬大權的一,是由身體主導平衡的一,是一個人承擔責任,是一個人負責善後。

 

我個人的見解,或者健康的一可以是每日一餐的一,也可以是每週至少斷食一天的一。

 

(不是找到一條路,就是創造出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