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都不理解女人用幾萬元買名牌包的需求,也無法理解那些手上戴著幾十萬鑽石手錶的用意,我手上1800元的錶戴了超過十年,換錶帶200元,換電池100元。

說得好像我很節省的樣子,在不少人眼中,我是個敗家子,投資了超過30年的人生買唱片,另外投資將近30年時間買書。

我的唱片和書的總價值加總起來,可能超過名牌包和鑽錶,沒有比劃的意圖,只是貪圖的標的物不相同。

你願意把錢花在哪裡,代表那個標的物對你來說很有價值,那個價值連結到你的慾望,想要擁有它,不顧一切買到它。

用身外之物換取身外之物,我們的一生投資多少時間典藏自己的慾望,我有不少唱片收藏家朋友在很短的時間內賣掉所有的收藏。

他們轉變的動機早已進入我的思維中,領悟所有的收藏到子女的手上,黃金變成垃圾。

 

人生最奇妙的動機轉換鑰匙是時間,平均每十年為一次轉換單位,價值觀不同了,視野不一樣了,不管看到了什麼,最終會領悟生命的受限。

人生步入40是一個關卡,稱之為中年;步入50是另一個關卡,稱之為壯年;步入60是另一個關,稱之為老年。

老年繼續進入被形容成不踰矩的關卡,有人身品味嘗盡的意境,有回歸粗茶淡飯的心念,說穿了,是發覺死亡直接逼近,急迫感出現了。

我很享受和有思考力的人對話,他們不一定深思熟慮,可是他們手上拿著轉換跑道的鑰匙,他們知道不能再原地踏步。

思考力和年紀沒有一定的對等關係,思考加上年長的閱歷,壓縮的生命長度催生出勇氣,從心所欲的人生弭平了多少年少無知的慾望。

整理整理身上還保存的慾望,當你把眼光確實的拉遠,你希望享受無憂無慮的自由,也希望擁有無邊無際的自在。

 

如果你有為逝去的家人整理遺物的經驗,除了現金或珠寶黃金,不論是衣物或包包,能夠解釋眼前這一切的,只有慾望。

我看慾望,有所謂眼前的誘惑,有所謂長遠的滿足,年齡果真不斷調整兩者之間的比重,對我來說,扮演催化劑的是斷食。

有斷食經驗的人就知,當你經歷動機不夠強的某次斷食,身旁的誘惑已經強大到不再是不吃與吃的抉擇,是禁慾與縱慾的取捨。

就在決定要斷食的某一天,歷經一整天的體力消耗之後,腦袋裡面突然之間除了特定的食物,沒有其他的元素,你在無意識中,被慾望征服。

就在熟練斷食的生命軌跡中,我認識了人性,熟悉了慾念,我熟識堅強的自己,我也極度熟悉筋疲力竭的自己有多麼脆弱。

把健康的面貌看得更加透徹後,我所分享的養生文案中,出現了「想吃就吃」和「不要有罪惡感」的呼籲。

 

關鍵的體悟來自每天只吃一餐以及每星期只吃五餐的演練,我在斷食以及享受美食之間找到符合健康需求的平衡,深刻體會慾念有填補健康的功能。

誰來裁決斷食或餵食之間的尺度,我把答案留給底下這句話:「健康是自己和自己之間的事」,你必須找到真正的自己,讓那個自己來裁決。

是什麼種狀況導致自己不再是自己,當環境介入我們的人生,當他人擄走我們的生命,當我們的人生從來沒有自己的主張。

斷食清掉了障礙,接通了直覺,幫助我更加認識自己的角色,也協助我找到良知和慾望之間的平衡。

斷食協助我和自己的身體溝通無礙,斷食引領我讓健康來定奪禁慾的尺度,在營造健康的路途中,身體明確告知不能忽視多巴胺的適度燃放。

因為熟悉過度享用美食的身體反饋,我讓自己在和美食接觸的時候保持輕鬆,感覺滿足了就踩剎車,還不滿足就踩油門。

 

因為斷食,我學會節制,對於錢財的觀點不再是缺乏安全感的無盡追逐,而是契合自己生命價值的知所滿足。

健康的定義在為自己負全責的藍圖中,快樂與幸福的定義在做自己的全貌中。

尤虹文在《因為身體記得》裡面留下「人世間最重要的關係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人生是享受,不是忍受,不要再想美金台幣比特幣了,多存一點喜悅幣吧。」

斷食就是把身體還給自己的過程,我們擁有人身,最珍貴的身體以及身體所承載的生命,我們收到斷食的時代意義,同時扛起全力傳承的使命。

熟練斷食,你肯定會發掘出擁有健康的自信,針對慾望,你終將有屬於自己的定義。

偉恩戴爾博士說「自己不是頭腦裡面的聲音,而是聆聽者。」,聽到暢通,也聽到節制。

 

(禁慾是最強大的力量,也是最清晰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