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為什麼會生病」的探討中,我理出三個不同面向的結論:「不停的吃,不停的生氣,不停的累積睡眠債。」

稍加說明,所謂吃是吃必須由身體處理的食物,所謂生氣是經由對價所產生的負面情緒,這兩個面向比較容易解釋清楚。

睡眠曾幾何時居然鋪天蓋地的影響著現代人的正常生活,睡眠影響健康的程度有多深,即使是睡眠障礙的當事人都忽略了病痛和睡不好之間的直線關係。

同意我觀點的人請深思,如果這些因素導致身體出狀況,而處理方式居然是吃藥,甚至是直接把發生異常的器官割除。

情況之所以持續惡化,正是醫療系統那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我們很難透由文字闡述局面失控的嚴重性,那是人性面沒有反省能力的惡性循環。

「人為什麼會生病」的面相因此必須再追加一項,就是「不停的吃藥」。

 

我曾經從價值觀探討現代人的睡眠問題,白話說就是不重視睡眠,導致我們不睡覺的因素很多,我們該睡覺的時候能做的事還真不少。

這部分值得深入討論,把嚴重程度分析清楚,把後果交代清楚,不重視睡眠的後果就是睡不好覺,更嚴重的後果是仰賴藥物睡覺。

針對「我知道吃藥不好,可是沒辦法」的說法,經驗是不需要再溝通,因為說這種話的人缺乏力挽狂瀾的決心。

副作用強的藥這麼多,致人於無法自拔處境的藥物這麼多,你只要想想研發製造這些藥物的起心動念,被藥物控制的人都是藥廠鎖定的永久客戶。

硬要做後果難收拾的行為屬於豪賭的心態,賭博沒有贏家,靠吃藥解決問題也不會有贏家,吃藥睡覺這件事最後所呈現的就是敗掉健康。

要避開「人為什麼會生病」的四個面向,沒有機會挑其中一兩項做而忽略其他面向,先把「不停的吃」終結掉是最基本的開始,腸道和身體可以回饋的超乎我們的想像。

 

睡眠是深奧的學問,除了價值觀之外,一般人對於睡眠觀念的偏差都源自輕視自然法則,尤其是陽光和生活作息之間的關係。

在課程中講述生物設定多年,多數學員對相關議題興趣缺缺,生物設定的依據是自然法則和晝夜節律,學習者並不容易直接連結到睡眠的意義。

每天一早接觸到陽光的15小時後就是準備就寢的時候,光與睡眠的關係除非透過閱讀和學習,相信的程度很有限。

將近一世紀前的1938年,芝加哥大學兩位科學家在完全沒有光源的洞穴中生活32天,他們是人類身體內建的「近日節律」的發現者。

「近日節律」顯示人體在沒有光源驅動下,以每天超過24小時一刻記錄一天,所謂「近日」就是接近一天,不是精準的一天。

24小時15分的近日節律,相當於地球自轉的24小時週期,我們是否可以藉此體會宇宙賦予人類的生物設定?或是地球和人類之間的生存默契?

 

意思是如果不藉由陽光來調節,在完全沒有光線的環境中生活,四天就會出現一小時的生理時鐘落差,身體距離晝夜節律就會越來越遙遠。

晝夜節律存在明確的暗示,大體來說就是白天活動而夜間睡眠,發明電和電燈的人類世界,很有計畫的遠離自然法則,也很有計畫的移除身上的原始設定。

人類身上的確設計了巧妙的生物時鐘,安置在大腦中央的視交叉上核,也就是兩個眼球的視神經進入大腦交會的地方。

陽光和睡眠有關,對從未深入睡眠科學的人來說,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一般認知和白天連結的光,居然是引導我們夜晚進入夢鄉的「報時器」。

常聽說從城市回歸鄉村的人終於拾獲健康,除了遠離緊張和壓力外,應該是光的健康效應,是正常作息巧妙的調回了生物時鐘。

跟都市人談早睡早起,好比告訴對安眠藥上癮的人不要靠藥物睡覺一般困難,可是當你臣服於陽光,就可以讓時間來療癒你的睡眠障礙。

 

(太陽為每個人升起,除了睡覺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