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放在我書架上超過20年的書,也是一本曾經讓我很感動的書,當然是必須列入重要書單中的好書。

這本書記載了15位哈佛商學院教授的生命故事,說故事還不如說是他們的生命體會,而我就是極度熱衷收集生命體悟的學習者。

書名「記得你是誰」只是15則故事其中的一則,每一則故事都有其深度的生命教育意義,每一則故事都具備開一場讀書會的實力。

打從20年前閱讀過之後,這本書回歸書架上,在我數千次對著書架巡禮的過程,「記得你是誰」不時會從眼前的視野傳回大腦。

好像不斷在提醒我看清楚自己的存在價值,也似乎在提醒我不要忘了當年的初衷。

「做自己」終於成為自律養生其中一堂進階課的主題,能夠想到的是20年前這本書所留給我的啟示,指引我在生命體悟的路上持續精進。

 

「記得你是誰,要騎著馬兒上高原。」這句話放在書的最後一章的最後一行,成為本書作者所傳遞的最重要訊息。

「做明智、正確的選擇,找到可以為你們指引人生方向的基本原則及價值理念,然後忠於它,守住它。」

來自哈佛商學院院長克拉克教授的人生故事,「記得你是誰」是他母親從小念茲在茲的提醒,「你可以讓世界變得更棒」真是護送一個孩子往正途發展的金玉良言。

「要騎著馬兒上高原」則是來自克拉克教授父親的提醒,我把作者撰述的完整說明記載在後;

「人要高瞻遠矚,應當走出生活裡的山谷與陰影,進入一望無際的高源,然後沉浸在那兒的陽光哩,讓靈魂翱翔,讓風吹拂頭髮,讓內心充滿偉大的夢想,讓生命、生活和蛻變的熱情恣意奔放。」

我在很早期的書上有一篇文章,標題為「每天都往高處走」,相信就是這本書送給我的靈感。

 

這本書最值得書寫的篇章是放在第一篇的翟庫馬教授的故事,這則故事有不少值得深入探討的生命啟示,首先讓我有所感悟的是教授和友人登山過程中的一個錯誤決定。

我說它錯誤,並非結果論,而是他們倆人在決定繼續往登頂的路上行走的同時,早已知道回程下山的路上將進入天黑未知的風險。

在腳底下的雪簷一陣迸裂中,兩位登山客各自往兩旁跳,教授的友人從此音訊全無,至今還找不到屍首,教授則是皮開肉綻,全身在滑下山坡的路上傷痕累累,幾乎可以說剩下半條命。

憑著意志力尋找救援,終於在山谷中的某處發現一間小茅屋,故事的標題「跌倒就站起來」所描述的就是這段幾乎瀕臨死亡的求生之旅。

接下來這一段有點像是電影情節,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民宅女主人不僅將教授從鬼門關救回,還單槍匹馬扛著一位年輕力壯的老美走了三天三夜。

把教授送達醫院後,這位女士在拒絕任何報酬後離開。教授對這一段遭遇的體悟是「我能擁有任何成就,都因為我福星高照,而有了成就,也要善盡義務。」

 

「成功來自幸運,也帶來義務。造福他人,自己也能登峰造極。」

山難過後30年,翟庫馬教授持續為在偏遠地區蓋學校募款,因為他想起那封閉的環境和有限的資源,也想起錢財無法修補的那一筆人情。

人有一種潛力,可以做到自己想像不到的事情,人也有一種由愛所驅動的能力,能做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所不及的事情。

當年拯救教授那位婦人如果出現對價念頭,她絕對不會扛著身受重傷的男人奔走三天,或者也會談好條件再行出發。

如此奇特的生命際遇,教授從中體會到「凡事放輕鬆」,也把這個心得贈送給她的學生。

聽起來很簡單的「凡事放輕鬆」,在你我身上卻不可能時時刻刻做到,也許我們過度負責任,也許我們也都盡全力滿足每一個出現在生活中的要求。

 

話題順著繞回「記得你是誰」,不是你自己的你會是誰?不記得自己是誰的我又變成了誰?

這個議題的答案何在,我個人的看法在書本中,我的意思是在閱讀的習慣中。

我個人對於養生的體悟正好就循著這個方向逐漸明朗,這個過程中不斷練習和自己對話,也就是針對自己是否真正扮演自己深度的檢視。

哪些是該做的事?哪些話又是該說的話?做這些事情你開心嗎?說出這些話之後,你開心嗎?

「做自己」果真形成正面的磁場,「記得我是誰」果真照亮了前方的路。

前文所提及的潛力與能力都在我的生活中顯現,最為喜樂的是看到有一批人正騎著馬匹上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