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氣才了不起
從小到大,我一直在學習培養一種功夫,簡單說就是修養,到了自己世故到一定的程度,慢慢理解其實是情緒管理,比較白話的說法,是生氣的程序與表現方式。如果旁人對我的印象是脾氣不佳,肯定是發脾氣被人家看到,或是一起相處或共事過的人的記憶,曾經具備類似的負面形象,應該是很早期的自己,那一段入世不久的青澀外加魯莽。尤其是和親近的人相處,這種不成熟的人格就特別容易表現出來,媽媽、姊姊、弟弟、老婆和當兵的同儕都很熟悉年幼不懂事的我,很用力去回顧那種情緒的內容和軌跡,我看到嬌生慣養的元素,我也看到年少輕狂的片段。
為什麼生氣?為什麼容易生氣?其實當事人看不到自己的自私和自大,發生在一個自認為唸書比別人還優的人身上,同時又是父母親心中的希望寄託,一個還沒有見過市面的小伙子,他不知道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竟然是「幼稚」兩個字,以我今天的觀點,我給予「無知」的封號。自己依稀還記得當年情緒在內心醞釀的過程,「我生氣了」是一種很清晰的定見,可是生氣的對象不一定知道,所以必須想辦法讓對方知道,接著是透過特定的行為讓對方有所警覺,譬如說甩門,譬如說擺臭臉,譬如說關在房間,試圖與世隔絕。國中時徒手把玻璃搥破,好讓母親知道我生氣了,偏偏我母親從來都不吃這一套,痕跡卻永遠留在自己手上。
這是一種成長的路程,生活中永遠不乏影響我們情緒的因素,經常必須要面對情緒低檔的震盪,生氣依然難以避免,重點是如何表現,或是表現的方式,這居然是一條演練心智的過程。與別人競爭就容易有情緒,與自己競爭就永遠不會生氣;太在意別人就容易遭受情緒波折,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就逐漸沒有生氣的印象;念頭狹隘或是心胸狹窄就容易和人起衝突,確定資源無限就讓自己眼界放大。和年齡無關,是心智成熟與否的顯像,是人格精進與否的檢視,一定經驗過經常面色凝重的老闆或上司,或許也聽過動不動就拳頭相向的老公,剩下可以談論的只是貽人笑柄的人格特質。
回顧自己進步的軌跡,一定有特定因素在累積對的態度,仔細推敲,我竟然發覺到令自己莞爾的證據,原來是為他人付出與奉獻的行為糾正了脫軌的一切。生命竟然是一條演練互利共生的路程,處處為自己,結果到處撞牆,因為永遠不會滿足,因為不論結果如何,都可以找出不高興的部份,也容易激發生氣的路徑。如果先相信自己,爾後相信別人,介於其間的是分工和合作,是不計報酬的無私奉獻,情緒很快被身體的酵素分解,生氣的軌跡很快被自己的笑容填滿。我已經不懂得生氣了,我已經不會生氣了,不是疲乏,是成長,不是麻痺,是進步,體會到這究竟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一種態度。
這是和年少無知的自己相對照,那種經常要賭氣的記憶已經遙遠,暗示別人生氣好丟臉,尤其當了人父,又當了公司負責人,還不會管理自己的脾氣。終於理解,生氣真沒什麼好屌的,不會生氣才真的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