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的崇高境界
已經是超過十年的體悟,首先是看到民眾對於體檢的盲目追逐,在多少人的認知中,健康的憑藉就是報告單上那些硬梆梆的數字,對應我個人當時對於身體之道的貫通,出現在思考中的藍圖是宣導和教育的責任。進一步從罹患癌症的個案領悟到確診訊息的後續情緒發展,回溯自己過往從醫療環境所接收的感受,不認識身體的人都攜帶著恐懼和不安,即使是學醫的人,即使是在醫院工作的人。
某一刻,我赫然領悟,醫療的無能攤在我眼前,那些檢查,那些藥物,那些治療的程序,對應的就是那些盲從,還有失去希望的無奈。我在書上寫了一篇「確診的隱形禍害」,對無端判病人死刑的醫生提出嚴正的抗議,那些無效的治療,那些掉頭髮的印象,那些很接近死亡的恐懼,心中發出巨大的聲響:「夠了!」。我自問,那些大專聯考擠破頭的醫科,怎麼會是我眼前的這副德性?偉大的醫學在我腦中的整體畫面,剩下「顢頇」的總結。
幾乎在我眼前的每一個案都是要求確認自己的身體怎麼了,八成以上的人無法理解我所強調的「不需要知道」,所謂不需要不是逃避,也不是不面對現實,而是自信。為何不需要知道,因為身體不需要知道那些數字,因為身體都知道哪裡不對勁,而且醫療程序能做的,身體都能做,而且是毫無副作用的完成任務。唯獨,不經過和身體深度對話,這一套滿載自信的養成就不會出現,少了身體不處理食物的經驗,不會理解身體全力處理廢物的能耐。
聽過林憶蓮唱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那個男人怎麼了?我們都有合理的解答,每個人所推測的劇本不會相差太遠。知道他去哪裡好嗎?知道他跟誰在一起好嗎?八成以上的女性堅持要知道,她們甚至採取更積極的手段,結局都是兩敗俱傷,我所描述的傷不是需要驗傷的傷,最終都是診斷書所演繹的傷痕。剩下一至兩成的另類個案,就是領悟不知道境界的個案,就是隨便你,反正心不在,我怎麼呼喊都沒有意義。既然愛,就讓你開心,更超然的是給予搶正宮寶座的人最大的祝福,畢竟我也愛妳所愛的男人。
如果該做的事都做了,這裡的問題是不知道何謂該做的事,或者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問題就是你不相信,也不願意做,結果就只能等報告。如果該做的事都做了,你就不需要知道那些大家都急著要知道的結果,因為沒有準備好才需要知道,馬步有蹲好的完全不需要知道,因為身體和你相通,因為狀況好壞都讓身體回報,因為你做了該做的事,你就不會有事。結論是相信自己很好就很好,懷疑自己不好就不好,養生不是沒做而期待,是做了而不期待,因為很好就不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