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錢的東西
家裏有些特定的地方用來放置物品,不論是在臥室、書房、廚房或者擺明用來堆放東西的倉庫,有些東西經常要使用,有些東西的功能是備用。請留意,有些必須快速使用的物品進入備用的範圍,因為它備而不用,如果是食品,可能很快就過期,變成無法使用的廢物;有沒有思考過,這件事情在你家發生的機率有多高?相不相信很多因素共同決定了這一種結果,包括人緣、人脈和社會地位,東西堆放的多寡與重要程度成正比,可是還有一個因素,佔最大比例的因素,我們都是人,而且都是凡人,我們活在一個不經意掉入與人比較的心念世界,所以我們會貪圖擁有,我們也珍惜獲得。
說穿了,我們不時會收到禮物,來自於好友或廠商,也就是完全不需花錢就得到的東西,以我個人來說,收到營養補給品是家常便飯,收到贈書也是常有的事,東西是不是經過花費而得到,另一半都非常清楚。我從結果全面性探討與反省,必須承認,我們都是凡人,花錢與不花錢兩種獲得方式,我們對物品給了不一樣的評價或待遇。舉個例子,一年多以前,熟悉的維他命廠商業主送給我一瓶很高檔的橄欖油,我當然把食品類一律交給內人保管,最近一次在家進行肝膽排毒的計畫中,我們一起列出採買的材料,當然是能省就省,老婆拿出這一瓶橄欖油,可是已經過期一年了。
我曾經服務於國外唱片公司,新專輯寄到台灣後會直接送到我桌上,理論上是公司的資產,可是我們這個行業也有所謂「歷史共業」,因為有前輩堆積了一整間屋子不要錢的唱片,除了會依音樂型態送給適當的媒體外,對於自己特別喜愛的唱片,主管的權利就是帶回家珍藏。重點是一些媒體人的心態,尤其是大媒體,是唱片公司不敢得罪的媒體,開口閉口都是合理的索取,東西都不要錢,多少養成他們不重視著作權的態度和習性,總覺得唱片公司可以提供廣告,但是不宜無限制的贈送公關唱片,畢竟播歌是自由心證,是為節目品質,不應是人情,也不應有壓力。
自從自己開始寫書之後,經常禮貌上送新書給親朋好友,只是時間一久,發覺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舉動,幾乎和把石頭丟到大海中沒有兩樣,和一位原來陌生的讀者徐大哥的態度是南轅北轍,因為徐大哥讀了《益生菌觀點》之後,留下「兩千塊也值得」的評語,其用心和有沒有花錢是否相關,答案都在你我心中。這種「近廟輕神」的感覺最近一直增加我的人生體會,當然是從自己的親人對應到支持我的讀者和朋友,太熟悉的關係就好比不需要花錢的獲得,完全找不出值得支持與認同的動能。這種感覺又有點類似迷信名牌和名師的消費大眾,廣告賣的就是好的,專家講的就是對的,外國的月亮一定是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