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擁擠嗎?在人滿為患的超市逛街的感覺如何?在萬頭鑽動的人潮中動彈不得的感覺如何?想像在這種情境中快速進入一個沒有人的安靜空間,突然多了很多空氣可以慢慢享用,事實上也增加很多好靈感可以放鬆。沒有人會喜歡擁擠,沒有人會喜歡壓迫感,可是我們很多想法都隨波逐流,其實我們太多觀念都墨守成規,這是思想上的擁擠,是觀念上的承襲,是主意上的被動,多數情況,是創意上的貧瘠,是勇氣上的不足,或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就是人生態度的瓶頸。

 

政治人物在發表高見的時候,旁邊站了些什麼人?後面站了些什麼人?沒錯,這叫做簇擁,也叫做搶鏡頭,像是演講或演唱會場中的聚光焦點。其實這不過就是社會的縮影,我們不是就這樣被安排了自己的人生?也可以說,或者我們就這樣決定了自己的一生,考試、學位、證照、工作、退休,優秀的有機會爭取到高薪,甚至當高級主管,事實上安穩也是一種價值,平凡過一生也不能說不好。人生大部份這樣撰寫:失去了才珍惜,結束了才回憶,得不到才羨慕,很多人到人生晚年才會思考:這樣過一生的意義何在?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將怎麼安排?很多哲學家提醒了:看有多少人參加你的告別式,就知道你的人生是否有些許遺憾了。

 

美國一位主修精神科的醫學博士史考特派克(M. Scott Peck)曾經寫了一本口碑歷久不衰的書,國內的翻譯名稱是《心靈地圖(The Road Less Traveled)》,這是一本闡述心靈成長的書,從紀律、愛、宗教與神恩分別研討心靈思考在人生中的價值。這本書的原文書名才是最值得深思與探討的重點,應該翻譯成「不常走的路」,反應在人的世界,作者說出了一個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相,人多半選擇別人走過的路,人多半選擇比較安全的路,人多半選擇習慣走的路,因為心靈面太過貧窮,因為成長面幾近狹隘,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會落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上,原因就是少數人願意嘗試別人不走的路,少數人願意花時間思考別人不曾想過的問題。

 

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的名作「無人走過的路」引導我們思考森林中的兩條路,兩條截然不同的兩條路,其實可能只有一條,因為另一條是自己想像出來的;結果選擇踏上乏人問津的虛擬路,踏上了嶄新的人生。我站在醫學保健領域觀賞這一切人潮圖像,感受不可謂不強烈,因為盲從總是多數,聽話總是眾人,無知總是創傷;相對的,自主總是少數,體悟總是鮮見,正義永遠被限制在沒有聲音的角落。人類的既得利益永遠操控一切,接受安排的大眾永遠是在原地踏步的陀螺,追隨制約的多數永遠在設定好的人生框架中呼吸。

 

我有機會覺悟,選擇人少的路往前進,原來快樂來自於不斷付出,成就在心裡,喜悅在眼神,快樂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