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還在世的時候,不管我幾歲,只要我的呈現不符合她的標準,有事沒事都得被她酸個幾句。她最常拿別人的成就來和我比劃,所謂的成就除了有錢,就是有地位,而我在她心目中就是那麼的不爭氣,就因為長期以來家裡對我的期望值太高,過去的我永遠達不到母親所設定的標準。談起這些過往,我個人最該反省的是自己複製了我父母親的教育模組,也就是用我自己的標準去評量我兒子的表現,年輕時期的不成熟造就了今日兒子和我之間的隔閡。

 

「孩子有兩種,一種是前來還債的,一種是前來討債的。」我常開玩笑跟朋友聊起人生的親子際遇,說我的小孩都是前來討債的,其實說穿了,我自己不也是一樣,從來不曾在財務上孝敬過雙親。仔細想想,嚴格說,這就是錯誤價值觀教育的後果,深刻體會到依賴是一種很可怕的心理素質,也就是我常在文章中分享的,只要後路還在,你做不到全力以赴。人生的學分就是這麼一回事,永遠還有進步的空間,永遠還有那麼多的不足,可是砍掉後路確實是很重大的躍升。

 

我在輔導養生的經驗中看懂因果,進一步從修行場域體悟這偉大的法則,看著自己孩子的呈現,不論你用什麼樣的量尺去衡量,結果就是承擔,因為那是自己種的因,結果就是自己負責。每當面對慢性病藥物填充身體多年的個案,情況都是身體經由斷食的反應讓當事人無法消受,會思考的就聽得進去我這句話:「過去所做,今天承受。」面對才斷食第一天就喊苦的人,我的回答總是讓當事人啼笑皆非:「現在不舒服,因為過去太舒服。」

 

人際關係是幸福的泉源,可是從另一個角度,沒搞好人際可能變成病痛的源頭,就從在乎變成隱忍,也從遵從變成反目,多數人無從知悉的對價思考就隱藏在情緒中作祟。進一步從癌症的因果中體悟上蒼對人的考驗,患者不明究理的質問上蒼「為何是我」,因果的解答很篤定:「就是你」。上蒼對人的考題就是那無所不存在的思辨和判斷,當我們不小心把頭腦裡面的那個「我」無限放大後,不認同的、看不慣的、瞧不起的、承受不了的、必須討回來的,這一切的一切,不只是情緒,也不只是對立,是生病。

 

大家都在說「健康是一」,「有一才有後面的很多零」,問題是所有放不下的糾結和不爽都會毀掉那個一,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嘴巴很會說,可是就只是說,只是說,少了進一步的覺知。我在想通這一切因果關係的反思中,領悟到寬恕的修練,進一步提醒自己全然臣服,當你看懂法則橫豎都在你上頭,渺小如你,還有什麼好計較的?還有什麼不公平的?回到人世間的應對進退,因為傲慢而出現不合理的待遇,因為權位而有不對等的安排,要待就忘掉所有不滿的情緒,否則就不要待,要繼續為五斗米折腰,就不要抱怨,否則有本事自己出去創業。

 

寫至此,文章要接近結尾,如果還有難言的委屈,如果還是有無法說出來的憤怒,容我先預言你不久將來的發病。不是烏鴉嘴,是很誠心的奉勸不要再生氣了,學習原諒吧,不小心會發覺真正原諒的是自己,放過自己才可預期真正的自由。

 

(畫面是30歲和母親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