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底下這段文字,再度喚起我早期在林口陪學員做晨操的畫面,畫面裡有晨間的陽光和空氣,有充滿希望的眼神和期待。

「每個月和一群朋友在林口結緣,我會在前幾天特別關注氣候的訊息,為的就是期待天亮走到戶外,進行「採清換濁」的深呼吸氣功操。

就是在整齊劃一中,感受到一種很奇特的喜悅;就是在有條不紊中,察覺到一種很特殊的美好。

健康有其境界,有那無法單純灌輸或是吸收的理路。」

那是活動的第二天,經過一天的學習,經過一夜的睡眠,即使很多學員正在經歷腸道的翻轉,每一位參與者都樂見美好的結果。

那是我觀察學習動機與目標的過程,同時發現很高比例的舒適圈黏濁,不少人省略動機,也看不到目標,眼中只看到美好的喪失。

 

延遲享樂與其說是一種情操,不如說是一種生命態度,先苦後甘我們都懂,問題是那個甘字的境界很疏離,也很模糊。

我只要和學員深談,都可以感受到學員的苦,那些苦是經歷也是執著,那些苦是自己的設定,也是自己的性格。

為什麼我懂?因為我也苦過,我也迷路過,很長一段時間,身為醫事人員的一份子,我發現自己對於健康好陌生。

我相信很多醫生都經歷類似的掙扎,是什麼因素導致他們依然故我,因為沒有時間思考其他,因為收入很好,因為人生可以就這樣。

昨天和開敏姐去天母拜訪余儀呈醫師,余醫師是我認識的第一位良心醫師,早期互動很深,我還受邀到余醫師的芝山生活家講課。

我腦袋連結到第二位良心醫師蔡凱宙,知道這一切因緣都有軌跡可循,我們都一致看到來到人世間的功課。

 

不少朋友或學員不解我為何寫作出書,余醫師昨天說的連結是一種解答,我內心深處的藍圖一直都是結善緣。

腦袋裡面只有錢的確是做生意的思維,余醫師的「時間銀行」概念影響我昨天的思考內容,我看到人類改變的希望。

《幸福除垢學》就是自律養生的責任書,我們將肩負起喚醒很多人養生意識的任務,賣書只是橋樑,改變是唯一的標的。

每一個人的改變都是工程,自律養生所做的是超級大工程,大不是目標,很多人的覺醒才是。

「採清換濁」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換裝,想起20年前的我和10年前的我,那就是每天吃三餐的我對應每天吃兩餐的我。

我是怎麼進入每日一餐以及週休二日的?並非大腦的指令,是來自身體的強烈傳輸賦予大腦的覺悟。

 

大家請支持並且參與幸福除垢營,來看看我們的陣容,感受自律養生的用心。

來到幸福除垢營,徹底的「採清換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