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身體邏輯,又是能量分配,又是燃料來源的取捨,不熟悉身體運作的肯定是霧裡看花,到底這和養生有什麼關係?到底健康之道和身體選擇燃料和運用能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時間線是很關鍵的觀念落定,兩點連成一條線,中間不能被切斷,在身體的能量分配系統中,處理熟食就是切斷時間線,就是終止能量醞釀的延續。

 

假設七點起床到晚上十一點就寢的人,這中間就是16小時的時間線,我們不看熱量,也不看食物的質量,就單純從食物的料理加工層級來評斷,只要過度精緻,身體就被打擾,身體就得進入耗損生命酵素的程序。

 

熟食的消化分解除了耗損生命,也消耗時間,每一餐熟食的平均得花掉四個小時的時間,所以就假設一餐熟食就得損失四小時的時間線長度。有機會理解身體的脈絡,慢慢領悟把吃和時間鎖死的荒謬,早餐和中餐的時間差最違逆身體的設定。在一般人的作息軌跡中,除了那種被低血糖和高胰島素所喚起的假性飢餓外,就是習慣,就是生存的倚靠,就是維持生命所必須的補給。

 

如果一天吃三餐熟食,在16小時的白天作息中,就完全不存在任何的時間延續,白話一點說明,就是身體沒有喘息的機會,我們不給身體時間,連空間都不給。空間概念源自於食物的囤積,由於能量有限,身體以處理食物優先,剝奪了處理廢物的能力,空間就變成身體堆積廢物的合理定義。

 

生食與熟食的取捨之所以具備高度意義,不打擾身體和打擾身體的落差之所以必須認真看待,這裡有數學絕對值的概念,也有物理的空間運用概念。回來看少吃一餐熟食的效應,身體因而多出處理下一餐熟食的能力,也同時多出處理接下來所產出廢物的能力。進一步看兩餐熟食的省略,深度檢視身體減少兩段時間耗損的能量聚集,必須連結到後續處理廢物的實力增長。

 

能量分配系統之所以如此關鍵,用成語「動則得咎」可以完整解釋,在一消一長之間,在付出和節約之間,在得分與失分之間,生活中的道理都可以解釋身體的運作邏輯。議題的討論最後為每日一餐(OMAD)作出定調,這是執行心得,是所有實行一日一餐熟食的完美實證,就在不打擾身體的時間延續中,身體獲得處理唯一一餐熟食的完整能力,也獲得了處理那一餐熟食所留下廢物的實力。

 

我們都得更換看待養生的視窗,好好檢視飢餓感的真正根源,在歸還身體決定權的實際行動中,收到身體最實質的回應。如果你重視的依然是補充和飽足,依然是止痛和壓抑症狀,依然是食物和時間的綿密框架,你的免疫力遲早還是被能量分配系統所放棄,你的內分泌系統終究會在持續被胰島素把持的後遺症中,宣布潰堤,同時預言難纏病痛的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