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自己適合擔任諮商師,因為習慣一對一與人對話,我覺得與人真誠互動中可以學到很多。

求學階段對於就讀心理系不感興趣,也不喜歡在醫院工作的磁場環境,奇妙的是,生命安排我熟練與人對話。

從幫助人的角度與人對話,根據自己的能力範圍提供意見,談話內容的變數不少,除了深入對方的需求,還必須兼顧對方的感受。

最珍惜那種改變動機強烈的態度,不僅眼神謙卑,還展現高度的學習意願。

事實是,那是少數中的少數,指的是願意持續學習的人,想到的是教室內奇貨可居的座椅。

諮詢對象通常是第一次上課後的學員,重複前來諮詢的老學員不多,或許是我們教的內容不難懂,或許他們不習慣一直有問題。

 

從幾個面向分析,諮詢有點類似應徵工作的面談,可以從對守時的要求認識一個人,因為不重視時間的人不會重視人。

不尊重時間就不尊重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人當然不尊重他人。

遲到是允許的,原則是提早告知,你可以從習慣性遲到預知一個人的全貌。

我不相信你應徵工作面談會遲到,想像一場會議因你而延後開始,一堂課因你而無法準時開始,每個人的人際閱歷都會出現經常等候的特定對象。

為何遲到,因為不擅長取捨,因為試圖滿足所有人事物,這裡可能出現負責任和貪婪相互糾結的情況,可能也出現濫好人和不是人的糾纏不清。

濫好人是別人看你的結論,不是人則是自己最常有的自怨自哀,不尊重自己的人最終會在自作自受的悔恨中檢討自己的為人。

 

諮詢最重要的內容是釐清動機,想要減肥的不需要諮詢,基本上也不需要接觸我們。

充滿治病需求的學員比例不低,他們的念頭中除了對於藥物的需求,就是對於特定食物或成分的隔絕,我會花些時間糾正這些念頭。

身體之道存在於健康人身上和生病的人身上,這一條道路不分人種,也不分身體的狀況,只有做起來辛苦或不辛苦。

存在治療訴求的人通常會有特效或是仙丹的想像,這種思想不糾正,輔導起來會很辛苦,因為他們的念頭都停留在方法,或是產品。

欲求花錢就可以解除病痛的人不會在諮詢後得到任何結論,除了多上課,我會建議他們多想想自己的處境如何形成。

課堂中不斷放送的一句話出現了:「生病,為什麼?健康,憑什麼?」,嚴格說,諮詢就在釐清這句話的意義。

 

很多人的誤解不容易在諮詢之後就解除,我指的是斷食所需要的材料,我說的是調整體質所需要的花費。

他們的印象停留在直傳銷課程後面的締結,不小心他們的思考中還有購買之後的回饋以及介紹親友使用的獎金。

先說結果,這種想法的人最後都離開了,他們曾經慶幸這裡不是傳銷,結果卻又失望這裡不是傳銷,真心奉勸想來做生意的可以連報名課程都省略。

回到諮詢時的計畫溝通,那就是牽涉到產品購買以及使用的段落,來過我們教室的都知道,教室或辦公室空間中沒有任何銷售產品的擺設,因為那不是我們的教育宗旨,更不是目的。

動機的勾引從初階課程到面對面諮詢,必須說我偶而會有閃失,就是誤解對方的動機,或說誤解對方有動機。

發生在一次諮詢之後永遠消失的個案,他們是買了酵素,也願意嘗試限時飲食,唯獨不再上課,名字只出現在產品訂購的名冊。

 

我們在每個月一次的淨化活動現場安排時段提問互動,那是一種擴大規格的諮詢,不再是一對一,是一對多。

每一場活動的諮詢時段都是緣分的聚合,全場的氣氛由現場學員所集體經營,講台上的角色是串接問題並且引導互動。

你有可能沒提任何問題,卻收穫滿滿,因為現場每一個提問都能解決你的疑惑。

我總是為遠離健康環境的你感到遺憾,我總是為不願意把身體帶進淨化環境的你感到難過,希望閱讀此段落的你,感覺到慶幸。

最近有幾回碰到學員諮詢後提到贊助或隨喜,因為諮詢不收費,我的回覆都是買書,把書交到願意閱讀的親友手上,也是一種緣分的連結。

我從不諱言很多養生領悟都源自一次對談,每一次溝通都提供給我靈感深思,每一位謙卑學習的對象都是我的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