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過敏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果你的想法是過敏原,那麼你還不是很熟悉免疫系統的由來。

花點成本前往醫院抽血驗過敏原,知道自己的過敏原之後,刻意避開過敏原,有意義嗎?

有人因此不再吃特定的食物,有人被中醫師提醒因為特殊體質,最好避開特定的水果,這種作法對健康有幫助嗎?

氣喘患者隨身攜帶類固醇噴劑,這是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緊急處理用藥,即使患者和家屬都相當仰賴,這是根本處理過敏的作法嗎?

迴避或救急的處方邏輯早已根深蒂固,止痛藥就涵蓋了這兩種思考路線,在有效而且實用的定奪中,忽略了身體承受副作用之苦。

便利與承擔永遠位處一體的兩面,享受便利就失去承擔力,勇於承擔就得犧牲便利性。

 

感染是免疫系統的淬鍊,這句話在課程中不斷被我朗誦,深入這句話的沿革,有機會釐清免疫系統的全貌。

過敏是身體太頻繁被感染所致,抑或是身體不常被感染所致?

《失去山林的孩子》的原文書名是「山林中最後的孩子」,這本書不談過敏,談當今的孩子遠離大自然的風險,可是書本的意境依然連結到過敏。

《髒養》和《土療》都是深入免疫系統本質的科普書,英文原名分別是「土是好的」以及「吃土」,這些書都有翻轉免疫觀的實力,都是適合建構養生基礎觀念的優良圖書。

三十多年前,英國醫師大衛斯特拉坎(David Strachan)提出「衛生假設」,就是台灣民間常聽到的「骯髒吃、骯髒大」。

我在初階課程說明亞馬遜原住民優於文明人的腸道菌相,另外補充說明拾荒老人不容易感冒的道理,論述基礎就源自「衛生假設」。

 

我經歷過無法釐清過敏根源的階段,既然不清楚原因,就得接受過敏的試煉,我的過敏發作就是換季的例行性重感冒。

人生至今有三分之二的過敏歷程,在我對於過敏尚未深入探究之前,概念上就是免疫力差,不曾把感冒和過敏做連結。

接近二十年不曾感冒了,我是怎麼做到的?本質上,經營好免疫系統就是經營好過敏,免疫系統狀態好就不會有過敏,兩者是同一件事。

必須先說明,如果不是養成平日斷食的習慣,我不認為自己有本事可以把免疫系統維繫得如此的穩定平衡。

因為斷食是一種養菌的生活態度,換個角度分析,我們的日常飲食很可能就是導致免疫系統失衡甚至過敏的問題所在。

問自己食物為何要加熱料理過,是為了乾淨,或是為了好吃?如果你的思考中存在乾淨的想像,你遲早必須承認,那是一種深化過敏的執著。

 

回顧我幼年的成長環境,長輩的觀念就是製造過敏孩童的觀念,長輩的堅持就是讓原本條件不佳的免疫系統更加惡化的根源。

那個年代沒有只使用一次的針劑,醫院用品都得經常消毒滅菌,消滅細菌和乾淨無菌成就衛生的養成,我們長久誤以為這是健康的根基。

從醫院到民間,從學校到家庭,這個概念無限放大的結果,造成一個過敏大染缸,促成類固醇和抗組織胺的崛起。

回到這一刻的概念,依然有不少人大談過敏原,依然有不少人堅持守住不能侵犯的體質,這不是對錯的問題,是遠離本質的問題。

對話中,有人堅持自己是自然生而且從小吃母乳長大,為何還是攜帶著過敏體質?

應該說,健康不是填充題,答案都對了,就沒問題了,針對每日堅持三餐而且迴避斷食議題的人,問題就是永遠都存在問題。

 

免疫系統屬於健康的堡壘,腸道菌相是免疫系統的護城河,我們每天的情緒和飲食都牽動著城牆的裡裡外外。

補菌重要,還是養菌重要?這個問題,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不是永遠一致的解答。

補菌之餘就養菌,養菌的原則就是斷食,兩件事如何濃縮在一天之內完成,而且還可以享用一餐美食,這是我很熟稔的日常生活。

和身體對話是每日的功課,做不到每天都一百分,也得平均維持八十分。

我堅信經常吃大餐的人不會有堅強的免疫軍隊,我也堅信太講究衛生的人會經常挑起過敏的反應。

還有一些人每天攜帶消毒噴劑,上車要噴,接觸把手要噴,疫情把人們搞得緊張兮兮,有必要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