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15》 寫給堅持忙到沒命的文明人

就一個忙字搞得我們生活失序,而且生命沒有品質,顧著忙的同時,我們顧不得自己在忙什麼,我們不清楚忙碌的背後就是貪、嗔、癡、慢、疑。

五個字彙整成一個「忙」字,我們有責任把這個字改成「生」,而不是活著的人都不希望看到的、對應「生」字的另外一個字。

生病很正常嗎?多少人對這個問題點點頭,事實上人類對於生病的誤解很深,經常把貪、嗔、癡掛在嘴邊的人卻不健康,可見人們對於生病的誤解有多深。

我過往長期誤解生病,回顧自己人生旅途中的貪、嗔、癡,不是這些念頭和行為可怕,是這些念頭和行為所製造的負擔和耗損很巨大。

耗損讓我領悟「能力範圍」,這四個字引領我審視自己這一生的錯誤決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決定和行為延伸到生命的失落、失序和失常。

為何選擇做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在任何解答出現之前,我在貪、嗔、癡、慢、疑的提示中領悟所有的盲目。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14》 山窮水盡醫療路

環保學者所看到的世界末日和熟練身體之道的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末日不同,想想全世界有九成以上的人不認識自己的身體,人類把自己搞垮了,接著也把世界弄垮了。

身體有多卓越,熟練身體之道的責任就有多慎重,責任的背後是憂心,真相是領悟自律養生使命的人太少,可是我們依然必須把所有的領悟記錄而且傳承。

不斷呼籲養生不是一門知識學,而是實證學,懂很多和研究很多都無濟於事,網路上聽很多和看很多也都沒有意義,只要你沒有走進自己的身體。

走進自己的身體,這麼抽象的字句請所有學有專精的名醫解釋,不如請自律養生的任何一位實踐家說給你聽。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13》 深化斷食 你必承擔

你的周圍必然是吃的環境和用藥的環境,這種環境是生病的環境,當不養生的環境和不健康的環境在你我周圍,我們推廣正念養生的阻力很大。

可是阻力不是困難障礙,不進步的阻力是常態,不改變的堅持是常態,如果你在阻力的一方,我鼓勵你加入助力的陣容。

當你深化斷食,很自然反觀醫療的荒謬,當你深入身體之道,很自然看懂醫療的顢頇。

身體之道由上蒼所賜予,斷食的契機由熟食文明所帶起,這是人類世界最迫切需要的覺悟,這是渴望獲得健康的人體最深切盼望的環境。

請思考後代子孫的環境,必然是醫療至上嗎?必然是用藥文化嗎?依然是時間到了就要吃嗎?依然是不歡喜就反目嗎?

深化斷食引領自信,深入身體之道引領平靜喜樂,和身體合作的深度將連結到責任和承擔,養生之道的宗旨是完全承擔,那是自救的綱領,那是愛自己和扮演好自己角色的落實。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12》 一切都和別人無關

每當我分析藥物的傷害後,對方問我「那我可以停藥嗎?」,提問者很單純,可是他究竟還沒釐清承擔的道理。

每當我聽到「我有家族性高血壓」,能想到的是這種拒絕承擔的教育到底要傷害多少人?

每當我聽到把失眠的原因歸咎給夜晚打呼的枕邊人時,能想到的是把不重視睡眠的後果推給無辜的他人。

每當我聽到「是醫生要我一定要吃藥」,能想到的是生病的責任無法自己承擔的現象早已是生態級的規格。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11》 人生必經的繞道

我們一生都在找那個連自己都不是很清楚的標的,而那個標的就是自己。

能找到自己有多麼幸運,我能分享的關鍵體悟是找到自己之後還在你身旁的人,他們是這個標的之外的重要標的。

我們一生要結識多少朋友,可以上百,也可以上千,你問每一位退休人士朋友在哪,他們深思熟慮後,能想到的就是現在還彼此關心的那幾位。

我為自己設定好工作的內容,工作能賞幾個錢都好,要能幫助人透過身體之道找到自己,直到你發現自己可以是一位謙卑而且大量、最重要的是願意同理他人的人。

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定義自己,有那麼一個階段需要被人肯定,終於出現另外一個與自己相容的階段,繞了一大圈才清楚「為自己活」是這一回事。

那個需要被肯定的時代有競爭也有比較,那個物質主義的階段養成了傲慢和身段,直到有機會和自己相處,原來答案一直都在身上,原來這是人生必經的繞道。

Read More

意外宜花行

珮貞百棟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相信所有長期接受他們幫助的原住民朋友都視他們為人間菩薩,旅程的焦點要進到新城的練習曲書店,那裡有另一對人間菩薩,年紀輕輕就全力行善助人。店主是胡文偉,20歲到花蓮當兵就在花蓮落地生根的台南人,我記錄他為從小失怙的小朋友提供住宿和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他們夫妻儼然是孩子們的再生父母和貼身家教,為孩子們組了一支已經連續兩年在花蓮奪冠的少棒隊。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10》 毒藥又來了

問題回到「你是進化的極品嗎?」,說身體不怕病毒,說身體不怕骯髒,怎麼說就是不相信,那你真的不是進化的極品。

繼續說身體不需要任何藥物,繼續說身體不需要任何疫苗,怎麼說都不相信,那你真的不是進化的極品。

可是明明就是呀!我有的你都有,我出生的年代距離你出生的年代也沒差多久,怎麼進化的層級可以差那麼多?

不是我比你聰明,不是你比我笨,是我的想法和你不一樣,是我所相信的理路和你不一樣,是我的進化設定被開啟了,你還沒有。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09》 Take Care How?

斷食是走進身體之道的唯一路徑,身體之道是深化斷食之後才熟練和熟悉的道路。

Take Care的關鍵是斷食,Take Care的關鍵也是身體之道,Love Yourself的關鍵是Love Your Body,Be Yourself的關鍵是Go Into Your Body,你必須挖掘得夠深,才有機會Find Yourself。

不斷看到、聽到沒有走進身體之道的人大談養生之道,養生之道變成專家之道,養生之道變成營養之道,養生之道變成醫院之道,養生之道變成疫苗之道。

處處都是號稱很懂養生的人,處處都有宣稱很養生的人,不養生的人也不乏養生概念,不養生的人也會說I Can Take Care Of Myself。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08》 依心而行

思想家賽門西奈克說「提供服務和願意提供服務不相同,即使都是給予,可是只有一種是慷慨的給予。」

他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的高手,每一本著作和每一場講座都值得再三咀嚼。

閱讀的樂趣就是被一棒敲醒,我一路在書堆中尋找人生方向,不斷有智者送來出奇不意的箴言,喚醒那不時慵懶的靈魂。

體會到思考是一種頻率,可以從文字中釋放出來,也可以從對話中感受共振,是否因而被提升,自己很清楚。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07》 沒問題是問題 沒答案有答案

投資快二十年尋找健康的正解,而且答案必須呈現在自己身上,沒答案的問題一直出現,沒答案的問題一旦還在,必須繼續尋找,持續精進。

二十年分兩階段,兩階段的方向和任務都一致,由於年齡和經驗的增長,第二階段處理問題和給答案的調性不再相同。

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工作節奏也在成長,教育和輔導有系統的提升,學員必須願意跟上進步的頻率。

在進步的道路上,沒有原地踏步的權利,可是拒絕進步也是一種選擇,選擇拒絕健康的人比比皆是。

我的任務是提醒每一位朋友規避沒得選的生命破口,看到病急亂投醫總令人無言以對,送醫院是沒問題的答案,看醫生是沒答案的問題。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06》 知難行易的長斷食旅程

自律養生的任務是引導更多人看到健康的全貌,有能力執行長斷食不是你個人的事,是因為有這個團體才會有這件事,有機會成就這件事的時候,應該要思考的是他人的機會,不是自己的能力。

我們長期在溝通以及強化的就是這個機會是怎麼形成的,對應的是只想到買產品自己做以及不願意學習而錯失和團體連結的多數人。

一個現象被驗證,就是脫離團體之後的生活日常,曾經很拿手的事情怎麼突然變得困難了?以前斷食很有經驗的怎麼突然發覺自己做不來了?

斷食需要由一群人組成環境,這個環境的存在不是因為任何一位成員,是這個環境的團結力量。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05》 遲早要領悟的生命重訓

在這條路上摸索再摸索,就在深入疾病的世界後,感謝生命如此安排和鋪陳,在「我是對的」的環境中成長的我欣然臣服於「我錯了」的教誨。

「事情到最後一定會變好,如果還沒變好,那一定還沒到最後。」,十多年前在「金盞花大酒店」的電影台詞中收到這句話,當時有一種即時的領悟。

在每一回合的生命考題中思考處境的解方,往往在思考責任歸屬的部分出現停滯,最終領悟到當還有一個指頭指向別人,事情永遠不會圓滿。

投資不少生命驗證這則生命提示,當這份禮物在我心中落定後,隨時提醒自己承擔所有的不圓滿。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04》 不老的特權

人類曾經長期處於沒有老年的平均歲數,那是想要活到老年都很不容易的時代,我們何其有幸,在享有老年的時代擁有健康的身體。

為財富未雨綢繆是好習慣,為健康的財富未雨綢繆更是可以老而彌堅的時代必須養成的習慣,預見老而年輕的自己就應該要為老而年輕未雨綢繆。

年輕的時候思考要做什麼,年老之後思考要留下什麼,如何可以連結年輕時候的做什麼和年老之後的留下什麼,如果年輕時期所做所為可以把年輕帶到年老,那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壯舉。

「年輕真好」不會是年輕人的意念,那是老年人的思考,如果不是攜帶著無奈和惆悵的嘆氣聲,而是真實享受逆齡的慶幸和喜悅,那是多麼值得恭賀的一件事。

因為斷食,十年前我在書上寫下「樂齡族」這個願景,幻想著一群擁有敬老卡的「年輕人」在一起的畫面,實際上不年輕,生理和心理卻十足年輕化。

很難想像斷食具被如此巨大的威力,不是深度涉獵,永遠只是想像和猜測,所有景觀都由身體來描繪,不是大腦,更不是沒走過的任何專家的道聽塗說。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203》 專業不守成

人最需要修的是承擔,在承擔的傘下才有所謂的服務和奉獻,領悟百分百承擔的就會走進身體之道,那是和自己的身體深度對話的生命道路。

承擔的道理在生命道路中分好多階段喚醒我,每一階段都是重大的生命考題,沒有所謂別人的責任,因為別人的責任都因你的責任而起。

人其次要修的是正直,做給別人看或非自己的意願而做都不符合正直的定義,和身體合作的道路上領悟了承擔和正直,「做該做的事」因此成為我的座右銘。

大腦想的和靈性要的不同調就脫離了正直,身為人的視野和靈性的視野迥異也就不符合承擔的定義,修練承擔和正直不但可以找到健康,也可以不斷提升自我。

斷食是真正的養生主流,這一段領悟沒有利益的勾牽,也不是為哪一家廠商代言,身體之道所代表的單位人人都具備,就是永遠為你我示範承擔的單位。

把所有醫學教育所學的學問擺在一旁,換一個視窗方向,對自己的身體大自然全然臣服,學習打破制約是多麼重要的超越。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