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5》 他何以如此狂傲?

養生存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同理身體的世界,一個是和身體對抗的世界,健康是前者,生病是後者。

把自己安置在第二個世界中是多數人,每天都透過各種方式和自己的身體對抗的是多數人,你必須認清你的主治大夫是哪個世界的人。

生病的概念造就生病的磁場,生病的處置造就更多的生病,這是一種環境的養成,思考如此,眼界如此,對待人的方式就如是。

他何以如此狂傲?如果這是坐在診間的你腦袋裡面的問題,我建議你從生命的大格局思考你接下來的去處,是讓身體繼續被蹂躪,還是決定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

Read More

引路人

很奇妙吧?認識身體竟然需要引路人,健康的實證和學歷證照完全沒有關係,這個道理顯現在我眼前,引路人就是你把車停在路邊問路的路人,他只是指引你要去的方向,他只是某一刻在十字路口的陌生貴人。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4》 不吃藥的不老人生

吃藥的人內心無明的恐懼就來自於不明去處的異常發展,加上主治大夫動不動就送出幾句恐嚇語言,多少人的人生從此不再有勇氣下定義。

如果我說吃藥加速人的老化,你相信嗎?你相信吃藥和無止境病痛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嗎?

藥廠實驗室不當的起心動念摧毀了多少人的一生,也毀滅了多少家庭美好的未來,奇妙的是,我從斷食的身體回饋釐清藥物傷害的全貌。

從斷食的經驗中體驗身體的自主,進一步學習定義生命的自主,自主看到宏觀,自私營運悲觀,這是沒有交集的兩種態度。

Read More

肝膽淨化新旅程

埋藏各式重金屬的肝膽毒垢必須有計畫而且有紀律的移除,學習養生要清楚身體所有異常發生的道理以及原因,不能順從醫療思維只處理結果。所有身體的問題都有行為的背景,人最大的困境在自大與傲慢,自以為是擴大到理所當然的結果就是被大自然修理,生病就循著這樣的軌跡而發生。

Read More

我要

幾乎每一位現代人都清楚身上有囤積,自認為輕微的不會採取行動,身體出現狀況的人警覺必須有所作為。關鍵是去哪尋求解方,關鍵是做什麼樣的事情。前來自律養生學習的學員聽看看的比例已經很低,多半知道這裡有養生的根本解答,我在尋找解方的學員身上看到兩種分類,不是對和錯的分類,是對自己有自信和沒自信的分類,或者說是準備好和沒準備好的分類,我自己私下的分類是要和不確定要的區分。

Read More

鹿野那一片綠地

鹿野和我是什麼緣分?鹿野和自律養生會有什麼樣的連結?依稀感覺和那一片綠地有關連,那一塊比台北大巨蛋佔地還要大片的綠地勾引我每年都要履約前往鹿野。

我對遠方的都蘭山許願,希望每年都能接觸這塊綠地的能量,每年都有機會擁抱這塊土地的良善氣度。

Read More

風險盡在方便中

我在方便的需求中試圖掙脫方便性,因為感受到方便的後果無法承受,而方便就充斥在我們生活場域中,我們講求方便,也講究方便。方便為了節省時間,方便卻也浪費更多時間,方便之所以值得探討,關鍵在方便的本質是否違逆了自然的軌跡,方便用餐,方便用藥,這兩者是文明交給我們最大的方便,可是身體強烈回應了這些方便所帶來的不方便。

人一生就短短數十年,講求便利導致失去承擔,講求方便製造更大風險,中庸之道的教義猶言在耳,人們總是選擇遠離常軌的極端。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3》 雙重認知

為什麼我們會生病?因為從小就被教育要做別人所希望的自己,這種事實真相說出來不可思議,重點是這幾乎是八成的人所經歷的童年。

為什麼我們會生病?因為從懂事以後,我們很習慣跟自己對抗,達不到社會或長輩的期望之餘,我們厭惡自己,我們習慣壓抑自己的憤怒和不安。

為什麼我們會生病?因為我們不但遠離自己,和自己對抗,我們也遠離身體,長期和自己的身體對抗。

我們以為不說就不會有事,我們以為隱藏在心中就沒事,真正的自己和身體都不喜歡如此的封閉,壓力荷爾蒙因此滿載,身體處處都是不明的疼痛。

Read More

留下意義勝過留下記憶

意識到生命步入下半場的最後階段,時間的敲打聲不時在提醒我:「這個年紀活著要幹嘛?拚存活嗎?還是要活得真正有意義?」。探索生病和生存多年,生命中努力後的擁有被自己的重大抉擇掠奪到僅存這條老命,針對這樣的結局,上蒼要我體會什麼?離開之前,我還能做些什麼?

Read More

自律養生要座談什麼?

「你平日給了身體什麼?」是身體之道送給我的體悟,或者說「你平日是怎麼對待自己的身體?」,問題很單純,牽涉面卻很廣,包括睡眠債在內都是引發病症的因素。上面這段文字裡面,你認為最重要的名詞是什麼?理論上是「身體之道」,由於行為或態度才是重點,聯想到執行力或是頻率,我的看法是「平日」,我們有必須深入這兩個字的意義。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