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記分板
在柯維大師的四大紀律綱領中,初期最令我好奇的就是「創造一個有說服力的記分板」,曾經在書上深入探討記分板,也一度在間歇性斷食的課堂中說明如何運用記分板。
我們所設立的記分板不是吸引力法則中那個財富目標的數字,不是以十年或生命的蓋棺論定來定義的結果,而是週計畫和月計畫、甚至是季計畫或年度計畫。
譬如斷食天數是一種記分板,每週放身體幾天假是一種記分板,在自律養生的記分板上,每個月預計新進學員人數和實際參與人數也是一種記分板。
健康,突然之間不是身上的財富,是別人交給你的恩賜,這件事情沒搞懂,這個道理無法釐清,請告訴我健康要去哪裡尋找。
健康得刻意經營,斷食的習慣得刻意養成,不刻意就被不健康的環境吞噬,不刻意就被不停在吃的環境席捲。
一消一長之間,就需要刻意,刻意的努力,刻意的經營,刻意的練習,刻意的站起來,刻意的走出去。
我在生氣與吃飽的總結中記錄人類生病的路徑,也深刻體悟人類之所以無病呻吟,甚至越活越病。
不承認是一種不容易醫治的病症,視而不見和不承認異曲同工,因為人最會裝傻,因為裝睡的叫不醒。
生病是刻意的結果,不生病必須是刻意的目標,有目標,刻意就很正面,沒有目標,刻意就是搗亂。
人都想走這條路,也都應該走這條路,只是沒有機會知道,或許有機會卻拒絕知道,這條路將是為自己重新定義生命品質的健康步道。 我從醫療的養成環境長大,在意外的健康步道…
在醫生的診間,看到的是雞同鴨講,醫病之間所探討的問題都遠離問題的核心,他們做的事情一直在浪費人間資源。 談論的內容和療癒無關,開立的藥物和病因無關,從掛號到門診…
醫學教育訓練醫學生,醫院的臨床歷練訓練醫生,民眾所接收到的訊息是很有名的醫生,或者是很會開刀的醫生。 把身體定義成關心你健康的醫生,聽起來就很抽象,可是對於熟悉…
身體的世界和醫院的世界沒有交集的事實,民眾多半不知。 我的人生經歷從醫院的世界轉入身體的世界,完全不是什麼聰明智慧的選擇,而是誤打誤撞的轉彎。 分水嶺是如何定義…
想起很多想斷食卻做不到的念頭,因為在意願的後面,拉扯著推不掉的飯局以及斷不掉的口腹之慾。 外遇者的心念也是雷同的劇本,享受愛慾之餘,割捨不掉家庭的責任,丟不掉對…
「以終為始」的「終」可以是豐盛和美好,也可以是損失和毀滅,差別在開始的心態,那個「始」是義無反顧,還是欲走還留。 都想要,最終什麼都沒有,當斷則斷,該捨則捨,將…
除了勇敢,沒有其他選擇的經驗,你有過嗎?有的,可是你多半只看到選擇,看不到無從選擇。 把7天對比70天、700天、7000天,7天和7000天之間的關係,斷食七…
知道斷食是現代人無從迴避的養生啟蒙後,遲遲沒有行動,可能你從來都不知道你可以很勇敢。 「我們對於所期待的事情從來沒準備」,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準備不來,是不需要準備…
從身心靈三者的互動關係解釋對等,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一旦失衡,人就會生病,通常是人們失去對靈性的回應,也失去對身體的關注。 因為選擇權在你,也因為擁有選擇權,你可以…
疫苗是否傷害了身體,可能又是好些年的公說公有理,我看到的是拿命來豪賭的大多數,因為進入身體的物質正伺機而動要傷害我們。
病毒和普粒子在變種也在複製,到處都是實驗室,昆蟲的身體是實驗室,禽鳥的身體是實驗室,科學家的實驗室是實驗室,你我的身體都是實驗室。
實驗室透過各種研究製造出疫苗,製造疫苗的人對於是否傷身並沒有把握,接受施打的民眾對於是否傷身完全不知情,我們居然容許這樣的事情存在。
人類創造出疫苗是否符合自然法則,是否真如疫苗的原始設計能為身體所接受,如果這一切都不如預期的合理有效,我們不該掀開真相嗎?
翻開歷史上藥品下架的個案,都是傷害甚至死亡的證據足以讓法律做出強制離開市場的判決,在歷史的塵埃中,你可曾聽到或看到多少為這種事情道歉的案例?
從人體免疫系統的立場,幾乎八成以上不是處理急症的藥物都得消失,幾乎所有號稱是疫苗的針劑也必須被地球人遺忘,再強調,是免疫系統的立場,不是感官系統的立場。
我願意很客觀的分析醫療的缺失,責任不在診斷或死亡證明,醫療的責任一直都存在於處方邏輯,而疫苗就是一種變相的預防邏輯。
就我內人的個案,從她被救護車送進醫院急診室,院方的處理都沒有問題,我相信每一位醫師都盡了責,即便人救活了,病因都還是狀況外。
不明究理的醫療方和生病方,就會碰撞出不知為何生病以及不知為何接受治療的生態,善後的處方邏輯存在本質上的缺失,民眾當然可以從急救的實力肯定醫療的價值,可是這終究不是健康的本質。
說出身體的真相當然直指醫療的無能,人再怎麼厲害都遠不及造物的創意,希望每一位民眾都能看到養生議題的真相,你不需要認同或不認同,因為身體的真相是大自然的真理。
愛一個對象和對這個對象有所意圖,兩種感受發生在同一對象,你對他的愛不是真愛。
如果你孝順父母親,可是思考中對於雙親的遺產還有所欲求,那麼你的孝順不是真孝順。
愛是真或是假,孝順是真或是假,不需要辯論,有目的就不真,有對價就不真,不是真就是假。
有些時候,人們並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愛對方,有時候很想見到對方,只是想做愛做的事,另有意圖並非真正愛對方。
有些時候,人們並不清楚自己是否孝順雙親,只是必須陪同去醫院,可是在候診室談起兄弟姊妹分錢的事,當場和父母吵了起來。
吃什麼不是最重要,那麼什麼才最重要?這就是我對於斷食最根本的領悟,我的心得是:不吃最重要。
「不吃最重要」這五個字有附帶的前題,首先必須在重視吃的環境彰顯這五個字,其次是在身體大量囤積毒素的環境宣導這五個字。
不吃就是斷食,斷食就是不吃,不吃的重要在身體的覺醒,斷食的重要在身體的清醒。
問我為什麼要斷食,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為身體需要。
沉默是一種慣性的語言,鴕鳥是一種天生的反應,聽話照做是多少人一生的座右銘。
在群眾中擁抱一種無形的安全感,在從眾中維持一種莫名的參與感,多少犯罪集團的成員不清楚自己的罪行,多少民主的包裝中隱藏著極權的成分。
吃進去你身體的東西如何能裝不知道?打進去身體的針劑如何能眼不見為淨?
回歸最簡單的邏輯,沒有效果的針劑為何被廣泛的行銷?這一路上有多少比重的裝沒看到?有多少莫名的配合最終是無端的犧牲?
大難時代已到,大難時代還在,更大的災難還沒降臨,因為真相還沒有被掀開,因為證據暫時都必須封存。
熟練斷食的我完全理解傳統視角的謬誤,我們不認識自己的身體,也不信任自己的身體。
終於理解,世界早就成為一個超級大迷宮,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成為課本裡面的英雄人物,這種教育引導我們不要成為自己,和養生觀念引導我們遠離身體異曲同工。
每個人都在自己腳下安裝了生病的油門,除了加速遠離身體,也加速遠離自己。
害怕是自己踩油門所造成,恐懼單純是一種視角的錯置,我們看不到真相,同時刻意模糊真相。
人體的進化是造物主賦予的,我們珍惜人身難得的寶藏,不容許醫藥無端的轟炸凌遲,我們努力將人身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描繪一下,一群熟練身體之道的人聚在一起是什麼樣的景觀?一群對遠離病痛充滿自信的人經營出什麼樣的磁場?
堅持不吃藥的一群人對社會有貢獻嗎?這不是節省醫療資源浪費這麼簡單的訴求,這將會是一股力量,一股改變社會的力量。
我們一定要說,這件工程沒有人做,人類的健康水平將每況愈下,我們下一代的健康值得憂慮。
人生一定會進入最關鍵的考核,假的遲早會被揭穿,沒做的遲早會被看破。
限時飲食和斷食做得到位就會有最平衡的呈現,從身體的立場思考每一個決定就會熟練和身體合作必須有的態度。
我不一定從學員所要的方向回答問題,解決疑惑的誠意一定不會缺席,希望學員在深度身體力行之餘,領悟答案不是答案的道理,也同時清楚問題背後真正的問題所在。
自律養生不是對抗醫療,我們願意尊重醫療的論述和發展,可是我們鼓勵每一位為自己的健康負起全責的人深入斷食,還原身體原始的視角,進而遠離對於醫療的需求。 生命是一條…
斷食有一種意境,你必須跟自己的身體透過意念對話,這是你和身體之間最有意義的合作計畫。 斷食也有一種更深的意境,夾帶著我們對於人生的高度期望,生命課題中不時會出現…
健康故事最後要驗證的,就是真的自己所寫的版本,當你越瞭解自己要什麼,越能活得健康,而且活得有骨氣。 有人不一定活很長,但是可以活得很有價值,那也是一種讓自己了無…
斷食是做的事,不是想的事,斷食是親自體驗的事,不是聽別人說的事,也不是看別人做的事。 你身旁的家人為何遲遲不行動,他們心裡面早已認同,不是欠缺學習,也不是少了動…
7天沒吃損失多少食物?21天沒吃損失幾餐美食的饗宴?解答是賺到更多美食和壽命,活的日子更長的結果,當然能吃到更多的美食。 斷食的心態是思考結果,斷食的心境是目標…
對於醫療無法完全割捨是多數人的圖像,我說多數人可能還有一點保留,應該是絕對大多數的人,大家長久早已養成對醫療膜拜的習慣。 因此我個人很武斷的做了定義,關於相信身…
從身體大自然的協同境界,那從某一刻抽出來的血液數值,那些針對症候所研發的線性思考藥物,完全沒有立足之地,我同意那是參考數字,我也同意藥物有即時的效果。 回到身體…
有計畫的斷食就有機會和身體對話到彼此信任,身體經由斷食展現高度智慧,身體在斷食過程足以把進化所獲致的能力展現無遺。 斷食的境界不由我們發明或發現,那是身體原始就…
對於醫療不再信任的人都奉勸要聽到第二意見,甚至是第三意見,因為三位醫生出現三種診斷,你是病人,會懷疑誰的版本才是真的版本。 有沒有可能,三種版本都不是真的版本?…
有疫情以來,新聞不斷釋放類似的暗示,應該說是明示,就是某某人因為沒有打疫苗,感染到變種病毒而過世。 故事的焦點是病人死了,還是病人因為沒有打疫苗,因此他死了? …
食安最常成為頭條新聞,有一種新聞這樣詮釋,有人去壽司店吃生魚片,結果染上血吸蟲,造成好長一段日子老饕不敢吃生魚片。 食客吃生魚片染病是真的,故事的真相是生魚片不…
意願是頭腦,誠意是身體,身心靈之間的串接都從心的啟動開始,心先開門才有身和靈的回應。
心可以開啟三分之一,可以開啟二分之一,也可以全部開啟,端看學習的誠意和感動的程度,或者可以追加勇氣的級數。
走進教室的心可以從眼神顯示出來,感動的程度可以繼續從眼神顯示出來,我繼續發現,學好斷食和肝膽淨化需要義無反顧的剛強。
我從柯維大師的「為行程排序」和「為重要事情排行程」領悟時間管理的精髓,不是你多會管理時間,是你多能捨棄。
我看到理直氣壯的病人,聯想到那個掌控視聽的醫學教育,聯想到趾高氣揚的醫療大人,依然是那興味索然的偉大處方。
就好比好好睡覺一樣,學會無所事事居然可以是最簡單的療癒。
赫然發覺,讓自己無所事事的慵懶,居然是我自己最欠缺的技能。
和斷食一樣,很難,也不難,社交割捨在某個面向也是餐數的割捨。
「少即是多」不單是人生哲理,也是養生訣竅。
醫生的診間,我看到的是雞同鴨講,醫病之間所探討的問題都遠離問題的核心,他們做的事情一直在浪費人間資源。
談論的內容和療癒無關,開立的藥物和病因無關,從掛號到門診排隊,不論你是花了半天或一整天,這種念頭和需求持續下去,將無從經營璀璨的未來。
好不了的病越來越多,重複看門診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我們都有責任釐清這種社會資源的浪費,這樣的人性遊戲早已玩得過火。
人都想走這條路,也都應該走這條路,只是沒有機會知道,或許有機會卻拒絕知道,這條路將是為自己重新定義生命品質的健康步道。
我從醫療的養成環境長大,在意外的健康步道中遠眺醫療生態,對照極端氣候和溫室效應,深刻領悟人類世界的必然結局。
在生活中的人際相處,不時會出現必須要選邊站的十字路口,有情面的顧慮,有利益的考量,不能忽略的,還有良知的敲打。
把選邊站的經驗放大再放大,幾乎都是多數成為真理代名詞的發展,醫藥勢力的壯大是一個重要面向,疫苗當然已經是藉勢擴大領空的一種商品。
我能想到的,是我們的後代子孫不能繼續渾然不知,扭轉局勢的努力如果不能展現,我們就得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子孫喪失生命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