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斷食老教頭的真心話

我們早已深入身體的世界,深知身體無所不能,人體不但是進化的極品,同時是大自然中最天造地設的圓滿創作。

我們做斷食,只是還原身體的能耐,只是打開身體原始設定的所有開關,只是讓身體把健康的神聖職志執行到天衣無縫。

Read More

逆勢待上揚

我在斷食營隊待了不算短的歲月,長期觀察學員的來歷和動機,深知如果不把教育做得紮實,主辦方和參與方都是圖利自己的短效思考,結果是大家都沒有長進,每一方都成為彼此的過客。目睹太多久久來減肥一次的個案,如果自律養生一樣重操舊業,可以直接訴求產品的效果,沒有必要辛苦辦課程和營隊。

Read More

不舒服的反思

台灣人胃痛比例出奇的高,原因不單純,可以理出很簡單的歸納,是西藥的氾濫所導致。這種現象背後存在一種很不負責的醫療面向,開處方的人無從知悉病患手上還有多少處方藥,無從知悉也就無從在乎,不可控的藥物副作用於是發生,而這些副作用是各種藥物副作用之間的交互作用。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5》 正產值

台灣具備推廣斷食養生的條件,現代人都需要學習斷食,只有斷食能夠引導執行者發掘出自信,對於身體和生命不再恐懼害怕。

這一段話不是理論,是心得,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經歷的實證,想像醫療所釋放出來的恐懼害怕,想像下一代傳承了我們的擔心憂慮,沒有人樂見這是我們下一代的生活樣貌。

你願意為這件工程努力嗎?做這件事最不吃虧的地方是先把自己照顧好,交給子女子孫的是你的心得和經驗,是你的親身經歷。

當我們把一群人的正產值累積成為社會的正產值,當社會的正產值繼續傳承下去,我們的子孫一定會繼續推行這個正產值。

Read More

斷食友情

就連把朋友當主題都能扯到斷食,代表斷食在我心中的地位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我不會強迫不想學斷食的人斷食,可是斷食肯定會是朋友和我之間的重要話題。除非你離得遠遠的,否則只要你願意認真聽我說明,你就會接受斷食,而且很有機會熟練這個現代人最欠缺的養生技能。

Read More

非刻意謀殺

我沒見過她,可是當哲愿告訴我她走了,心中還是一陣酸楚,我很清楚,這是一樁謀殺案,只是殺人的不清楚自己在殺人,被害人家屬也不會知道這是一樁非刻意的謀殺案。

讓我們都冷靜下來,深思,再深思,這不就只是冰山一角嗎?每天都在演出,每天都在摘除,每天都在恐嚇,每天都充滿恐懼,每天都不知所措,每天都等著被檢查報告判刑,每天都只能說「我好想活下去」。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4》 施與捨

有一則生命法則寫到:人生因施予而獲得,另外有一則生命法則寫到:快樂源自於幫助他人。

施予身體,幫助身體,這是熟練斷食之後賦予健康的定義,先決條件是和身體將心比心。

我在分享斷食的旅程重新定義財富,在確定健康是財富之前,先確保有一群因為你而充滿喜樂的面孔。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3》 希望與恐懼

看到全身都是藥毒的人,不是一位,是很多位,不是很多位,是人滿為患,這是一個被歌頌成健保制度完備的民間角落。

你進一步和這些人接觸,從談話中去感受他們的害怕,他們的生活是由恐懼堆砌而成的,不是希望,他們的希望被藥物圍堵了。

因為有藥物,他們有存活的希望,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寄託在藥品的療效,呼應了台灣臨終前臥床八年的統計。

繼續從吃少量藥物的人身上挖掘恐懼,發覺恐懼早已深化,家人的恐懼複製下去,大家對健康不懷抱希望,對於未來的生命品質充滿擔憂。

恐懼如果揮之不去,有能力移除恐懼的就是希望,搜尋希望的軌跡,我在不願意學習以及缺乏執行力的人身上,找不到希望的種子。

Read More

珍惜斷食的機運

從我們居住在台灣的立場去論述斷食,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我們居住在一個斷食資源豐沛的地方,以我們的酵素斷食經驗去閱讀傑森方醫師的文章,試著從感同身受到將心比心,幸福的感受必須很明確。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2》 耗損

在醫院所看到的每一個案例都是結果,處理結果沒有意義,人們必須認真思考原因,最難掀開的答案就是只顧著補充而忽視耗損的社會面。

如果你是這樣思考的,如果你正是長期只關注營養補充而完全不清楚身體的耗損的當事人,建議你暫時忘掉口腹之慾,也暫時不再思考身體的不足。

人體是進化的極品,這是深入身體世界之後才可能出現的領悟,也是深化斷食之後親自驗證身體潛能的覺悟,嚴格說,熟練斷食的生活所獲得的除了腸道的重建外,就是重生。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1》 人格特質

把身體喚醒是斷食最直接的訴求,可是會有多少人在斷食的材料做文章,提出的問題都和斷食的動機無關,不是關心成本費用,就是關注味道,否則就是搬出聽聞負面的恫嚇。

有學員在學習和提問的同時,一直是以懷疑的眼光和我互動,我長期只有一個結論,他們不相信的其實還不只是我,是他們自己的身體。

這是一種人格特質嗎?我的結論在生病的結果,會生病的人都是充滿懷疑的人,會生病的人都是看輕自己的人。

當這種人格特質被自己堅定形塑,改變非但不容易,而且更加困難,從不相信自己的視窗看出去,既然沒有可以相信的人,只能選擇相信醫生。

Read More

備糧

健康的備糧觀不是儲存食物,是清空糧食,這就是我從冷凍食物和新鮮食物所得到的結論,因為食物有期限,我們身上糧倉中的脂肪也有保存期限,固定時間整理糧倉,固定時間設定重生密碼。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0》 被重視的是熱忱

工作中要有學習,工作中要有朋友,工作中要有熱忱,工作當然也要有報酬,可是當你只要報酬,其他幾項都將會失去。

遲早要領悟,你被重視的將是熱忱,不是專業。仔細觀察,很多工作型態把重心放在獲利,看到的是勾心鬥角,聽到的是氣憤填膺,結局幾乎都是不歡而散。

深入職場中,我敢說為錢工作的比例最高,至少比其他因素都還高,這種情況就直接連結到生病的比例,或者說不健康的比例。

長期記錄養生觀念淪落的嚴重程度,有一種領悟長期在我內心堆疊,很清楚在我眼前的人都無辜,但是誰來扭轉他們的命脈?

Read More

和肝臟將心比心

隨處可見臉上滿是肝斑的成年人,這些臉上的呈現除了是歲月的累積,基本上是不懂得愛自己的生活作息所致。熟悉這些現象的我是從在第一線輔導學員累積體悟,正是一位又一位滿臉狐疑的印象促使我理出一個結論,這就是醫學教育和民間認知狼狽為奸的結果,是不明究理的大集合,是認果為因的大彙整,大家都在結果做文章,大家都堅持走生病的道路。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39》 為共生而活

身體利用睡眠階段進行修復工程,白天則有太多的基礎工程在進行,睡眠的意義超越了我們的認知,除了身體器官在修復,情緒也在修復。

讓身體休息既然是我們的責任,就從生物的存在意義去對應大自然的存在,人類因為誤解了責任,人類因為太輕視責任,導致身體嚴重失衡。

要釐清所有失衡的發生,只要全面瞭解大自然的共生藍圖,經營共生是所有生物的責任,人類忽視了這方面的責任角色,導致大自然全面失衡。

生物是大自然的一種角色,生物的身體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屬於大自然,我們的身體是大自然,大自然有其共生藍圖,我們的身體也有。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38》 被討厭的機會

熟練被討厭,這在我的人生軌跡中是很不尋常的新增,針對疾病最深刻的體悟就鎖定對價,而在對價的世界中呼吸,經歷被討厭是重要的成長。

多次分享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最大的差異,答案居然是存活,我極度確信,不是生命轉了個大彎,我應該早已被上蒼回收。

過去的那個我正是那位令我討厭反感的人,因為討厭過去的自己,因此決定換一個劇本,成為被家人討厭的對象就是人生最關鍵的轉折。

認識真正的自己之後,我才開始寫作記錄,這個決定導致我失去很多原本屬於我的擁有,重點總是沒有命,有那些財產有何意義呢?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