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熟練臣服

學員的素質越來越高,我很慶幸,為同一個價值辛苦這麼多年,圖的是多一些人懂自己的身體,可是事與願違,跟上來的比例就是這麼的低。

如果你問我要質還是要量,我選擇質,捨棄量,量是業績,是營業額,質是未來,是傳承,是永續。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5》 不吃的日常

從身體的立場,當不打擾身體成為每天的日常,這種習慣開啟身體的智慧,也點亮頭腦的靈光。

原來,決定胖瘦的關卡除了腸道菌相之外,還有身體使用能量的方式和靈活度,來自生活中不吃的日常,也來自斷食習慣的養成。

應該,不去考慮胖瘦,只要好好經營平衡,吃與不吃要取得平衡,進與出要取得平衡,身體使用葡萄糖或脂肪也要取得平衡。

白天和夜間的作息也要取得平衡,交感和副交感要平衡,血清素和退黑激素的交替也要取得平衡。

Read More

酵素龍頭

認識酵素工廠老董的初期,我經常有機會親自聆聽鄭董事長的經驗分享,如果董娘也在,他會把董娘也請上台,讓大夥看看董娘發亮的皮膚和氣色。

我都這樣跟學員解釋:「因為他們家水龍頭打開都是酵素」,可是每當我們把發亮的皮膚和酵素連在一起,聽到的人會收到「喝酵素」和「皮膚亮」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確實有關係,可是真正的關聯是斷食。

Read More

推廣斷食 悟者有責

還不理解斷食或者排斥斷食的人鎖定在斷食的辛苦面,熟練斷食的人則記住身體的乾淨和舒適,鎖定在過程和專注在結果的路徑不會相同,柯維大師的「以終為始」果真是高見。

一旦沒有人願意為這件工程努力,健康的領悟不容易開花結果,斷食講堂是大家的事,不是別人家的事,是未來子子孫孫的事,不是與你無關的事,我們都有關愛的對象,應該為可能幫助到的人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4》 方向

學歷可以造假,經歷當然也可以,當這些內容成為社會所認可的價值,難怪有多少人永遠抱著頭銜不放,有多少人終身自稱醫師或博士,或者是老董或老總。

學經歷進入物化的程序,成為一種裝扮的價值,確實也連結到收入,確實也創造了名聲,崇尚這些點滴的人們荒廢了生命,他們在追逐虛幻。

我終於在養生的環境中記錄學歷無用論,和身體對話不需要任何學歷證明,熟練斷食不需要讀過理科或醫科,只要有意願。

Read More

開心斷而開心食

你想吃什麼就開心吃,這是斷食養生教室不斷強調的重點,這句話成立的原則是開心,不是吃什麼。

你一旦要求不清楚為何要斷食的人斷食,不開心的傳導在斷食的人身上流竄,天數達標也沒有意義,排掉生裡毒素卻又累積情緒毒素,如此斷食不如不斷食。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3》 即知即始

實話是,環境把人們帶得好遠好遠,就連和自己的身體小小溝通一下的機會都不給,此等現實真的好慘,好慘。

我能聽到的果決不多,都是以後來安排,或者是等我比較不忙的時候再來安排,反正有的是時間,這件事真沒那麼急迫。

做決策的都是頭腦,要安排時間上課學習還得看頭腦是否同意,要安排時間參加活動也得依照頭腦的指示行事。

置於身體裡面的囤積,那就看著辦,反正幾年都拖過去了,反正臭和毒都是身體裡面的事。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2》 駕駛座

我一路上觀察動機的位置,短視近利從商法結構發展到醫病關係,從只求溫飽到減肥減重,從比較競爭到頭銜地位,遠離自己也遠離健康。

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取代法則,沒有任何商品可以取代體驗,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取代領悟,沒有任何遠離自己的人最終在蓋棺後被界定成功。

酵素斷食的關鍵詞是斷食,不是酵素,好比依賴檢查報告中的數字養生的無法領悟養生的真諦,因為失焦,聚焦在數字,而非改變的動機。

回到那一群願意斷食養生的人,你必須看到好多位坐穩駕駛座的駕駛,這個環境一旦失焦,不小心就會看到駕駛座上空無一人的情況。

Read More

結緣之旅

超過18年的一堂課,我只要還能講,就一直存在結緣的介面,那是自律養生的任務,也是自律養生的工程。

結緣是人生旅途的奇妙學分,那種注定會遇見誰的領悟,誰沒有過?去了就遇見,遇見就結緣,該開的門就會開,該關的門自然會關。

Read More

遇見天使

上蒼在人類身上安裝了利他的基因,讓人類從利他的行為中獲得喜樂,我深信只要心存善念,沒有圖利自己的意圖,天使就會出現。

我深信自律養生的工程有其時代意義,和身體深度對話也就和細菌深度對話,酵素和菌這兩種角色就是這條道路中的補給站,最終就是相互的融合,身體和細菌融合,酵素和身體融合,酵素也和細菌融合,細胞粒線體的角色也就在菌腦腸軸的完整串接中彰顯。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1》 大人的良知與孩子的無辜

每一位醫師對於正確處置都可以振振有辭,干擾生化的藥理最終一定被稀釋在病人的病理呈現中,當事人終究是不明究理的局外人。

大人打疫苗有風險,大人有能力評估自己可以承擔的風險,小朋友肯定聽候大人的指令。

我們把小朋友打疫苗的現象放大到社會面,這一批疫苗的風險傷害評估都還待時間來演繹,你我都客觀而且審慎觀察,我們沒有視而不見的權利。

孩子未來的傷害誰來負責?其實誰負責不是我的角度,我們所關心的是這樣的羅生門是否可以即時停損?

就先把疫苗的常識擺一旁,也把誰有責任擺一旁,看看那些未來要承受傷害的每一個天真無邪的臉龐就好。

Read More

下一本會更好

寫一本書從無到有,那種無中生有的過程總是深深刻在記憶的鋼樑上,長期在非主流的書市尋找讀者,和讀者有共鳴共振的感受絕對強過順應主流市場的作者。

出版社如果試圖透過作者的知名度和暢銷實力出書,絕對不會找上我這種作家,假如出版社也是抱持著無中生有的念頭去開發市場,我的書就有機會雀屏中選。

從合作出版社的立場看我這類型的作者,「食之無味而棄之可惜」經常是我的說法,乍聽之下在開玩笑,其實我很當真。

Read More

《酵素奇蹟》推薦序:酵素,美麗的奇緣

鶴見隆史前輩這本著作幾乎是養生精髓的完整論述,除了學術性,也兼具生活實用性。類似的日本作品不少,這本書是唯一把《酵素全書》更加生活化的作品,他不忘從自己的體悟反觀醫療的無能,長期撰述類似角度的我讀起來很有共鳴,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清楚自己為何身體有狀況,也希望人人都能釐清自己改變飲食和斷食的動機,更希望清楚能量養生概念的人都能做到酵素生命的定期定額,讓生命滋養生命,讓生命啟動生命。

Read More

自律養生記分板

在柯維大師的四大紀律綱領中,初期最令我好奇的就是「創造一個有說服力的記分板」,曾經在書上深入探討記分板,也一度在間歇性斷食的課堂中說明如何運用記分板。

我們所設立的記分板不是吸引力法則中那個財富目標的數字,不是以十年或生命的蓋棺論定來定義的結果,而是週計畫和月計畫、甚至是季計畫或年度計畫。

譬如斷食天數是一種記分板,每週放身體幾天假是一種記分板,在自律養生的記分板上,每個月預計新進學員人數和實際參與人數也是一種記分板。

Read More

換境

這就是斷食,知道和做到是截然不相同的兩回事,淺嘗和深做就是兩個世界的呈現。想起我在入伍訓練的行軍記憶,全副武裝又背槍,在每走一步就好幾滴汗水的後段,與其說是靠意志力支撐,不如說整個人的動能是麻痺的。

麻痺其實是適應,長斷食比起行軍要輕鬆得多,有點類似一段有別於正常生活的旅程,當你很熟悉不吃的世界,你的日常就沒有吃這檔事,也不會有想吃的意念,因為斷食轉換了身體的意境。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20》 刻意

健康,突然之間不是身上的財富,是別人交給你的恩賜,這件事情沒搞懂,這個道理無法釐清,請告訴我健康要去哪裡尋找。

健康得刻意經營,斷食的習慣得刻意養成,不刻意就被不健康的環境吞噬,不刻意就被不停在吃的環境席捲。

一消一長之間,就需要刻意,刻意的努力,刻意的經營,刻意的練習,刻意的站起來,刻意的走出去。

我在生氣與吃飽的總結中記錄人類生病的路徑,也深刻體悟人類之所以無病呻吟,甚至越活越病。

不承認是一種不容易醫治的病症,視而不見和不承認異曲同工,因為人最會裝傻,因為裝睡的叫不醒。

生病是刻意的結果,不生病必須是刻意的目標,有目標,刻意就很正面,沒有目標,刻意就是搗亂。

Read More

根除

家和根在某些意境中重疊,回到家和回到初始很接近,和回到根源也不會太遙遠。我們身上生命經驗最豐富的不是我們的大腦,不是我們這一具身軀,除了身體所承載的靈性外,是身上所承載的演化紀錄以及細菌在地球上所累積的生命經歷。

應該說,生命的真相都記錄在靈性記憶和基因中,生命的根或家都保存在身體的設定和細菌的能力中,我們之所以荒唐過一生,我們之所以把健康荒廢掉,原因都是聚焦錯誤,原因都是我們誤判情勢,太堅守大腦的所見所聞,太相信大腦所做的研判和決定。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