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0》 謀而後動
可以做到的事卻不做,很想完成的事卻遲遲不行動,這是很令人不解的人格特質,可是比例出奇的高,我不停探究這些人的內心世界。
這些人心中永遠預留著明天的空間,因為還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明天,他們不會想到後天,他們的後天是明天的明天。
他們的思考版圖中留給辯解很大的空間,理由排排列出,形成一座藉口的長城,編織理由是慣性,推諉責任是習性。
理由都很正當,藉口都能成立,可是他們心裡多少清楚,這是自己懦弱的面具,所有的柵欄都由自己親自上鎖。
可以做到的事卻不做,很想完成的事卻遲遲不行動,這是很令人不解的人格特質,可是比例出奇的高,我不停探究這些人的內心世界。
這些人心中永遠預留著明天的空間,因為還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明天,他們不會想到後天,他們的後天是明天的明天。
他們的思考版圖中留給辯解很大的空間,理由排排列出,形成一座藉口的長城,編織理由是慣性,推諉責任是習性。
理由都很正當,藉口都能成立,可是他們心裡多少清楚,這是自己懦弱的面具,所有的柵欄都由自己親自上鎖。
我從跟上來的人看到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質,他們必定是對自己很有自信的人,不會有一個內在小孩不斷出來攪局搗亂,而且他們願意探索好奇,情緒不會起伏不定。
反過來看跟不上來的人,都是信任醫療的人,都是且走且看的人,都是內在充滿恐懼害怕的人,都是不斷內耗的人。
在身體作主和大腦作主的前後對照中,我們都很清楚醫學教育失敗的癥結,我看到多數人沒看到的關鍵,因為接受教育的太優秀,是菁英教育訓練出來的傲慢搗毀了一切。
做了一堆檢查好確定自己沒事,和改變生活作息以確定自己狀態更好,哪一件事有意義?哪一件事有條件為養生做出定義?
如果還不能有所區隔,在紙上寫下十次「檢查」,然後寫下十次「改變」,感受一下前後兩組文字的能量,哪一組讓你感覺生意盎然?
被割掉器官的人和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的人排排坐,我發現他們心中對於醫療依然充滿希望,可是他們對於餘生充滿了失望。
血糖異常高的人只要被醫生警告過一次,血壓反常的人只要被醫生恐嚇過一次,一句話控制他們一生,一句話讓這些人擔心害怕一輩子。
世界的普遍面向是令人遺憾的人性所掌控,不僅破壞生態,也破壞地球,傷害彼此形成人類世界的總和,參與破壞工程的人把自己綑綁在遺憾的人生路中。
細數人類的行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進行圖利自己的計畫,因為要生存不得不圖利,因為要圖利不得不傷害他人。
人性本善,傷害別人絕非原始意圖,而是結果,脾氣暴躁的人不小心造成在乎他的人生病,貪圖暴利的人不小心造成無辜的人家破人亡。
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中充斥著心胸狹隘的念頭,態度傲慢的行業中充斥著剝奪人權的言論,耳濡目染加上從眾的人性,世界的外貌不再和諧。
教室裡面有三種學員不被我關注,我看到老婆要他來聽聽的,我也看到醫生要他來聽的,當然還有被兒女押來聽的。這些人的眼神告訴我,他們不斷在問自己來這裡幹什麼,他們當然學不到東西,也帶不走任何課堂中的資訊。
看到在我面前被醫療凌遲到信心全無的人,他們收到的每一句話都暗示情況會越來越糟,唯獨和我談過的都感到信心滿滿,而且希望無窮。為何如此?這一條充滿自信的養生之道是怎麼被發現的?其實,它一直都在,只是一直都沒有人告訴我們它的存在。
不求回報很難,這是人生考題,親子關係只是基本體驗,擴及到人際關係就很難不對價,可是這道考題每個人都要應答。
體驗長長久久的美好人際,可能只是記錄在書上的故事,深度思考,我可以怎麼做?我應該怎麼做?
對價的意圖寫在眼神中,被我解讀成磁場,磁場不搭的就各自尊重,在有限的人生歲月中不要耽誤彼此。
對價不只存在人與人之間,最悲慘的是和自己對價,最糟糕的是和身體對價,和身體對價就是和身體的現況談條件。
病人為何要吃藥,因為目的是要把數字導正,因為醫生說必須仰賴藥物讓數字變得好看。這是一種最直白的養生教育,就是吃藥會改善,就是吃藥之後會變好,就是吃藥之後檢查數值…
血壓機或血糖機都是妨礙你和身體取得信任的路障,你的身體不熟悉那些正常值,它只知道做該做的事情,只要有力量,只要有機會,該做的事都不會懈怠。在身體的觀點中,正常值…
人世間有兩種人,一種人確定,另一種人不確定;一種人願意,另一種人不願意;一種人有急迫感,另一種人沒有。 養生路有兩種人,一種人由頭腦作主,另一種人由身體作主,頭…
只要斷食不是生活中的日常,你就在為身體製造囤積,你就在歲月的催促中醞釀老化和退化,人就會越老越呈現凋零狀,越老越遠離健康的目標。 這條路不需要再驗證,也不需要再…
吃出來的病就要從不吃去解決,為什麼是不吃,因為少吃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少吃的頻率依然是打擾身體的頻率,因為所有醫療的問題都是打擾身體的問題,因為不尊重身體,還談什…
當你決定修正每日三餐的習慣,進入每日一餐或是每星期有一至兩天斷食,你必須知道這樣做的目標何在。 你只是覺得少吃一點身體很舒服,就好比開著車出去漫無目的兜風,沒有…
斷食成為生活中的日常之所以重要,是為了讓身體有時間去經營空間,是為了讓身體可以順利去經營平衡。 每週斷食兩天得以為防堵囤積做到萬全,例行性的長斷食計畫可以讓歷年…
台灣具備推廣斷食養生的條件,現代人都需要學習斷食,只有斷食能夠引導執行者發掘出自信,對於身體和生命不再恐懼害怕。
這一段話不是理論,是心得,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經歷的實證,想像醫療所釋放出來的恐懼害怕,想像下一代傳承了我們的擔心憂慮,沒有人樂見這是我們下一代的生活樣貌。
你願意為這件工程努力嗎?做這件事最不吃虧的地方是先把自己照顧好,交給子女子孫的是你的心得和經驗,是你的親身經歷。
當我們把一群人的正產值累積成為社會的正產值,當社會的正產值繼續傳承下去,我們的子孫一定會繼續推行這個正產值。
有一則生命法則寫到:人生因施予而獲得,另外有一則生命法則寫到:快樂源自於幫助他人。
施予身體,幫助身體,這是熟練斷食之後賦予健康的定義,先決條件是和身體將心比心。
我在分享斷食的旅程重新定義財富,在確定健康是財富之前,先確保有一群因為你而充滿喜樂的面孔。
看到全身都是藥毒的人,不是一位,是很多位,不是很多位,是人滿為患,這是一個被歌頌成健保制度完備的民間角落。
你進一步和這些人接觸,從談話中去感受他們的害怕,他們的生活是由恐懼堆砌而成的,不是希望,他們的希望被藥物圍堵了。
因為有藥物,他們有存活的希望,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寄託在藥品的療效,呼應了台灣臨終前臥床八年的統計。
繼續從吃少量藥物的人身上挖掘恐懼,發覺恐懼早已深化,家人的恐懼複製下去,大家對健康不懷抱希望,對於未來的生命品質充滿擔憂。
恐懼如果揮之不去,有能力移除恐懼的就是希望,搜尋希望的軌跡,我在不願意學習以及缺乏執行力的人身上,找不到希望的種子。
把地球搞成殘山剰水的是人類,把身體搞成垃圾山的是人類,必須接受造物考題的是人類,無視考題存在的是人類。 把內臟搞得烏煙漳氣是人類,把器官摘得支離破碎的是人類,人…
醫生的職責是把病患的健康顧好,還是讓病患成為永續的藥品消費者,正確答案是前者,你舉手的是前者,可是我們看到的都是後者。 為何失焦,你告訴我,我們的答案都一致,可…
人類輕視自己的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不相信自己的身體,我們甚至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來自造物的賦予,相信道聽塗說。 天之驕子不是指特定的傳奇人物,而是相信自己的人…
如果你想研究健康,你必須要深入消化的所有細節,基本論述在沒有生命酵素存在的食物,也就是在人類的文明軌跡中持續精緻化的熟食。 熟食重度消耗生命,需要從身體內部挪用…
當人們不斷放大對於未來的糧食需求,畫面就呈現在超市和醫院,類似在家中添增一個冷凍庫,我們可以無限放大冷凍庫空間,也可以無限擴大皮下脂肪的庫存。 動機來源除了貪,…
健康的備糧觀不是儲存食物,是清空糧倉,這是從冷凍食物和新鮮食物所得到的結論,因為食物有期限,我們身上糧倉中的脂肪也有保存期限,固定時間整理糧倉,固定時間設定重生…
在醫院所看到的每一個案例都是結果,處理結果沒有意義,人們必須認真思考原因,最難掀開的答案就是只顧著補充而忽視耗損的社會面。
如果你是這樣思考的,如果你正是長期只關注營養補充而完全不清楚身體的耗損的當事人,建議你暫時忘掉口腹之慾,也暫時不再思考身體的不足。
人體是進化的極品,這是深入身體世界之後才可能出現的領悟,也是深化斷食之後親自驗證身體潛能的覺悟,嚴格說,熟練斷食的生活所獲得的除了腸道的重建外,就是重生。
把身體喚醒是斷食最直接的訴求,可是會有多少人在斷食的材料做文章,提出的問題都和斷食的動機無關,不是關心成本費用,就是關注味道,否則就是搬出聽聞負面的恫嚇。
有學員在學習和提問的同時,一直是以懷疑的眼光和我互動,我長期只有一個結論,他們不相信的其實還不只是我,是他們自己的身體。
這是一種人格特質嗎?我的結論在生病的結果,會生病的人都是充滿懷疑的人,會生病的人都是看輕自己的人。
當這種人格特質被自己堅定形塑,改變非但不容易,而且更加困難,從不相信自己的視窗看出去,既然沒有可以相信的人,只能選擇相信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