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19》 請出你的正義感

疫苗是否傷害了身體,可能又是好些年的公說公有理,我看到的是拿命來豪賭的大多數,因為進入身體的物質正伺機而動要傷害我們。

病毒和普粒子在變種也在複製,到處都是實驗室,昆蟲的身體是實驗室,禽鳥的身體是實驗室,科學家的實驗室是實驗室,你我的身體都是實驗室。

實驗室透過各種研究製造出疫苗,製造疫苗的人對於是否傷身並沒有把握,接受施打的民眾對於是否傷身完全不知情,我們居然容許這樣的事情存在。

人類創造出疫苗是否符合自然法則,是否真如疫苗的原始設計能為身體所接受,如果這一切都不如預期的合理有效,我們不該掀開真相嗎?

翻開歷史上藥品下架的個案,都是傷害甚至死亡的證據足以讓法律做出強制離開市場的判決,在歷史的塵埃中,你可曾聽到或看到多少為這種事情道歉的案例?

從人體免疫系統的立場,幾乎八成以上不是處理急症的藥物都得消失,幾乎所有號稱是疫苗的針劑也必須被地球人遺忘,再強調,是免疫系統的立場,不是感官系統的立場。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18》 從喪妻之痛中醒悟

我願意很客觀的分析醫療的缺失,責任不在診斷或死亡證明,醫療的責任一直都存在於處方邏輯,而疫苗就是一種變相的預防邏輯。

就我內人的個案,從她被救護車送進醫院急診室,院方的處理都沒有問題,我相信每一位醫師都盡了責,即便人救活了,病因都還是狀況外。

不明究理的醫療方和生病方,就會碰撞出不知為何生病以及不知為何接受治療的生態,善後的處方邏輯存在本質上的缺失,民眾當然可以從急救的實力肯定醫療的價值,可是這終究不是健康的本質。

說出身體的真相當然直指醫療的無能,人再怎麼厲害都遠不及造物的創意,希望每一位民眾都能看到養生議題的真相,你不需要認同或不認同,因為身體的真相是大自然的真理。

Read More

正常不正常

透過量測看數字,對比所謂正常值,結論不是正常,就是不正常。

不管正常或不正常,真正不正常的是量測的需求和醫療的邏輯。

是我的論述不正常,對吧?不,是我們繼續討論這些問題才不正常。

你不會問天氣陰天是正常或不正常,你也不會問夜深了該睡覺是正常不正常。

肚子餓了要吃正常嗎?正常,可是一天要餓好幾回正常嗎?直覺反應是正常,可是熟悉身體之道後,你很清楚這不正常。

Read More

團結的果實

為何斷食養生要學習,而且一直不斷的學習,因為你還不熟練,因為斷食還未內化成為你的生活習慣,因為你的羅盤尚未完全導正方向。

認為自己只要買酵素或喝酵素就可以的人占多數,他們在商法的交易中對身體有所交代,不需要太在意心的感受。

從市場的角度,或許這是多數,可是他們是變動的多數,他們也是隨性的多數,不是穩定的多數。

如果斷食養生必須聚集一股力量,教育必然是根基,學習必然是過程,去蕪存菁必然是結果。

你是喝酵素的人,或是酵素斷食的代言人,你可以在選擇的思考中發現力量的位置。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17》 愛無所求

愛一個對象和對這個對象有所意圖,兩種感受發生在同一對象,你對他的愛不是真愛。

如果你孝順父母親,可是思考中對於雙親的遺產還有所欲求,那麼你的孝順不是真孝順。

愛是真或是假,孝順是真或是假,不需要辯論,有目的就不真,有對價就不真,不是真就是假。

有些時候,人們並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愛對方,有時候很想見到對方,只是想做愛做的事,另有意圖並非真正愛對方。

有些時候,人們並不清楚自己是否孝順雙親,只是必須陪同去醫院,可是在候診室談起兄弟姊妹分錢的事,當場和父母吵了起來。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16》 斷食的領悟和覺悟

吃什麼不是最重要,那麼什麼才最重要?這就是我對於斷食最根本的領悟,我的心得是:不吃最重要。

「不吃最重要」這五個字有附帶的前題,首先必須在重視吃的環境彰顯這五個字,其次是在身體大量囤積毒素的環境宣導這五個字。

不吃就是斷食,斷食就是不吃,不吃的重要在身體的覺醒,斷食的重要在身體的清醒。

問我為什麼要斷食,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為身體需要。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15》 大難時代(《免疫製造》使用文章之原文)

沉默是一種慣性的語言,鴕鳥是一種天生的反應,聽話照做是多少人一生的座右銘。

在群眾中擁抱一種無形的安全感,在從眾中維持一種莫名的參與感,多少犯罪集團的成員不清楚自己的罪行,多少民主的包裝中隱藏著極權的成分。

吃進去你身體的東西如何能裝不知道?打進去身體的針劑如何能眼不見為淨?

回歸最簡單的邏輯,沒有效果的針劑為何被廣泛的行銷?這一路上有多少比重的裝沒看到?有多少莫名的配合最終是無端的犧牲?

大難時代已到,大難時代還在,更大的災難還沒降臨,因為真相還沒有被掀開,因為證據暫時都必須封存。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14》 你在怕什麼?

熟練斷食的我完全理解傳統視角的謬誤,我們不認識自己的身體,也不信任自己的身體。

終於理解,世界早就成為一個超級大迷宮,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成為課本裡面的英雄人物,這種教育引導我們不要成為自己,和養生觀念引導我們遠離身體異曲同工。

每個人都在自己腳下安裝了生病的油門,除了加速遠離身體,也加速遠離自己。

害怕是自己踩油門所造成,恐懼單純是一種視角的錯置,我們看不到真相,同時刻意模糊真相。

Read More

搞什麼血壓?

血壓和情緒有關,血壓問題也脫離不了飲食過度的後遺症,很少人探討每天吃三餐和血壓的關係,我們可以從血液的濃稠度和頻繁消化造成水分的相對缺少論定。

醫療教育我們可以透過一種外來物質控制血壓,如果你接受了這種論調,另一個面向就是不認識自己的身體,更嚴重的說法是輕視自己身體的能耐。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13》 自律養生之終極目標

人體的進化是造物主賦予的,我們珍惜人身難得的寶藏,不容許醫藥無端的轟炸凌遲,我們努力將人身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描繪一下,一群熟練身體之道的人聚在一起是什麼樣的景觀?一群對遠離病痛充滿自信的人經營出什麼樣的磁場?

堅持不吃藥的一群人對社會有貢獻嗎?這不是節省醫療資源浪費這麼簡單的訴求,這將會是一股力量,一股改變社會的力量。

我們一定要說,這件工程沒有人做,人類的健康水平將每況愈下,我們下一代的健康值得憂慮。

Read More

營隊後記:問題背後更深的問題

人生一定會進入最關鍵的考核,假的遲早會被揭穿,沒做的遲早會被看破。

限時飲食和斷食做得到位就會有最平衡的呈現,從身體的立場思考每一個決定就會熟練和身體合作必須有的態度。

我不一定從學員所要的方向回答問題,解決疑惑的誠意一定不會缺席,希望學員在深度身體力行之餘,領悟答案不是答案的道理,也同時清楚問題背後真正的問題所在。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12》 義無反顧的剛強

意願是頭腦,誠意是身體,身心靈之間的串接都從心的啟動開始,心先開門才有身和靈的回應。

心可以開啟三分之一,可以開啟二分之一,也可以全部開啟,端看學習的誠意和感動的程度,或者可以追加勇氣的級數。

走進教室的心可以從眼神顯示出來,感動的程度可以繼續從眼神顯示出來,我繼續發現,學好斷食和肝膽淨化需要義無反顧的剛強。

我從柯維大師的「為行程排序」和「為重要事情排行程」領悟時間管理的精髓,不是你多會管理時間,是你多能捨棄。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11》 自勉文:尋找那無所事事的慵懶

我看到理直氣壯的病人,聯想到那個掌控視聽的醫學教育,聯想到趾高氣揚的醫療大人,依然是那興味索然的偉大處方。

就好比好好睡覺一樣,學會無所事事居然可以是最簡單的療癒。

赫然發覺,讓自己無所事事的慵懶,居然是我自己最欠缺的技能。

和斷食一樣,很難,也不難,社交割捨在某個面向也是餐數的割捨。

「少即是多」不單是人生哲理,也是養生訣竅。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10》 承襲與變革

醫生的診間,我看到的是雞同鴨講,醫病之間所探討的問題都遠離問題的核心,他們做的事情一直在浪費人間資源。

談論的內容和療癒無關,開立的藥物和病因無關,從掛號到門診排隊,不論你是花了半天或一整天,這種念頭和需求持續下去,將無從經營璀璨的未來。

好不了的病越來越多,重複看門診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我們都有責任釐清這種社會資源的浪費,這樣的人性遊戲早已玩得過火。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09》 一個理想世界的描繪

人都想走這條路,也都應該走這條路,只是沒有機會知道,或許有機會卻拒絕知道,這條路將是為自己重新定義生命品質的健康步道。

我從醫療的養成環境長大,在意外的健康步道中遠眺醫療生態,對照極端氣候和溫室效應,深刻領悟人類世界的必然結局。

在生活中的人際相處,不時會出現必須要選邊站的十字路口,有情面的顧慮,有利益的考量,不能忽略的,還有良知的敲打。

把選邊站的經驗放大再放大,幾乎都是多數成為真理代名詞的發展,醫藥勢力的壯大是一個重要面向,疫苗當然已經是藉勢擴大領空的一種商品。

我能想到的,是我們的後代子孫不能繼續渾然不知,扭轉局勢的努力如果不能展現,我們就得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子孫喪失生命的自主權。

Read More

寬恕與臣服

我在輔導養生的經驗中看懂因果,進一步從修行場域體悟這偉大的法則,看著自己孩子的呈現,不論你用什麼樣的量尺去衡量,結果就是承擔,因為那是自己種的因,結果就是自己負責。

每當面對慢性病藥物填充身體多年的個案,情況都是身體經由斷食的反應讓當事人無法消受,會思考的就聽得進去我這句話:「過去所做,今天承受。」面對才斷食第一天就喊苦的人,我的回答總是讓當事人啼笑皆非:「現在不舒服,因為過去太舒服。」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08》 日久見心

把養生結合自律,你必須能做到激發出自信,當你對於身體的信念已經昇華,表示不論身體出現或處於何種狀況,你都無所畏懼。

如果這是一種高度,當這樣的高度尚未達到,能做的必然是持續學習,閱讀的材料不缺,課程也不曾間斷辦理,欠缺的是學員同理的演練。

我們都想把自己照顧好,可是養生必須有不假任何協助的決心,斷食就是這種孤獨的意境,斷食過程所夾雜的委屈感就是欠缺對身體的同理和疼惜。

「日久見人心」經常存在於談論他人的情境,出現在他人負於我們的時候,而那屬於我方的視窗,很有可能,他方也以「日久見人心」回應。

當我們也願意從他方立場解讀我方立場,當我們也願意從身體的立場反觀頭腦的立場,日子久了,看到的可能是自己的立場,感受到的可能是自己內心的悸動。

Read More

吃藥或斷藥?

如果你不吃藥,就不會有停藥的問題,因此問題的根源不在停藥,在你為何決定要吃藥。

標準答案當然是「醫生說的」,有人甚至斬釘截鐵說「那時的情況不吃藥不行」,所以責任不在醫生,在決定吃藥的人。

真相是,醫生從來都不需要承擔病人不健康的責任,即使病人的不健康源自於大量用藥。

再說一次,決定要吃藥的是病人自己,把身體搞壞的也是病人自己。

Read More

《免疫製造》未使用文章之十九 他人的價值與獲利的目的

醫療成為一種意識形態,我的生命歷程似乎就在見證醫療思維如何腐化人心,或許它一直都在,我只是有機會沿路記錄。

「民眾不養生,只會養醫生」,這不是一句玩笑話,萬一我不曾熟悉身體的立場,會很自然排在掛號的隊伍中。

國高中時期,我從父親和病人的互動中記錄醫生的在乎,類似於業務員對於客戶的在乎,你一定碰過收到錢之後就不理你的業務員。

醫生有多在乎病人,這個問題在我心中翻滾很久,直到我對人體的潛能全然了悟,我才能整理出精準的量尺,只要鼓勵病人吃藥,我不認為醫生在乎病人。

Read More

誰來破解醫療暴力

我必須告訴雅芳「勇敢承受這一切發生」、「身體具備不可思議的療癒力」、「健康是自己的責任,屬於身體的權責,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任何關心你以及愛你的人都只能扮演陪同的角色。」後面這一段尤其關鍵:「我不知道是否來得及,可是你只要堅信來得及,就來得及。」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