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無可取代的身體秘境

學有專業的醫師學者認同斷食也好,不認同也好,沒做過就是沒做過,不曾有過和身體深度對話經驗,必須說,就沒有所謂的認同或不認同。

斷食必須形成一種環境,它必須成為一種風潮,深度經歷的知道這是美麗的經歷,深度經歷的都知道建構斷食環境的重要性。

剛開始熟練斷食的當年,環境就在我周圍逐漸形成,我讓自己成為成就斷食環境的一份力量,然後努力把這一份力量集結更多力量,期許形成一股力量。

Read More

每一次都不同凡響

週斷食,每一位聽到的人都瞠目結舌,可是我們這一群人已經有人不但熟悉、適應,而且稀鬆平常。

七天斷食很有可能熟練到沒什麼感覺,可是三週不會,三星期遠離食物需要一點心理建設,和自己深度對話,也對身體做深度承諾。

即使是像我這樣豐富經驗的老手,決定好日期到進行中,都不斷需要有肯定自己和勉勵自己的精神喊話。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03》 天賦不歸自己

研究幸福的結論歸納在人際關係,來自於超過八十年的個案訪談,代表人需要群體,人需要與人互動,人需要被關愛,人也需要去關愛他人。

從幫助人領悟到一種很奇特的喜悅,從為人服務感受到與接受服務不一樣的幸福感,證明我們的基因裡面記錄了為他人奉獻的種子。

我們都在生命旅途的某一時刻,覺悟到自己成為人的目的,那個領悟很清楚地呈現他人的圍繞,那不是簇擁,是服務的對象。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02》 知識分子的養生盲點

人最大的問題都不是生活上或是人際相處上的問題,是沒搞清楚是心在做主還是頭腦在決定。

我們說開心,從來都不曾說開腦,腦是因為開心而受惠的一個單位,因為試圖取悅對方而選擇對方喜歡吃的餐廳,千萬不能誤以為這是智慧的選擇。

我們說傷心,雖然是對方說了令人失望難過的話,這句話由大腦研判失格或不講理,可是到底是不順心還是不順腦,經常很混沌。

Read More

與眾不同

面對急功近利的大環境,重名重利是環境的現實,自律養生的文化要在這種環境中生存本來就不容易,可是我這樣教、講和寫,不知不覺的就過了十八年。一堂不斷翻新的課程說了快要二十年,應該要慶幸的是還有人願意學,應該要感恩的是還有人在一旁協助。

回到我決定要成為斷食教練的初始,唯一的信念是這是健康的正道,走著走著,做著做著,體會到民眾多麼需要認識這個學分,肩上的責任也就越來越重。焦點放在需要的人,不是不學習或不願意的人,自律養生開了公司,這件事不論有多少雜音,我都覺得是必要的過程,我和佩冠建立這一階段的共識,就是只要能生存下去就好,不用在乎營業額,不去在意上課的人數。

學習感恩不算短的時間,一波又一波的考驗都在測試自己多麼能感恩這一切的發生,很多奇妙的細節一點一滴在提醒我要知足,因為天使都不曾缺席。

Read More

我的完美日常

每天起床後第一個動作,走到書桌後的窗簾前,拉開窗簾。第一時間看到陽光普照,心中快速演練即將到來的美好一天,站在窗前接受日曬的那幾分鐘,對於當晚的快速入睡充滿信心。萬一是陰天,或者外面早已是一片濕氣,情緒會打折扣,無法快走流汗的天氣很令人沮喪,工作不看天吃飯,可是心情會。

Read More

培養一生養命習慣

十多年的斷食教練生涯,聽學員說想要斷食的時機都在農曆年後,證明在過度飲食的環境中待久了,人人都想掙脫這個環境。

如果這是你的經驗,代表你聽到身體的聲音,或者你有收到靈性的渴望,至少你深知經過大吃的年假,人人都折壽,人人都遠離了健康。

可是人有想法,不一定有做法,很多人經常做出誓言,卻總是撕毀自己的諾言,斷食這件事不對任何人承諾,對自己承諾,對靈性承諾。

Read More

假設往生日期已設定

這些故事必須是很深的啟示,把養生簡化到一句話,就是每個人自己的承擔、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苦痛、自己的壽命、自己的責任。

可是,如果那一天真的早已設定,更要珍惜有限的人生歲月,從珍惜人身法船的基礎去定義並且創造生命的價值。

三位女性的故事我多少有深入,她們都是不怕苦難的典範,她們是令人懷念的女戰士。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01》 自主、專精、療癒

斷食的深度呼應身體自主的態度,我從身體示範自主領悟生命的道理,《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丹尼爾派克所謂的「動機三要件」在身體的行為中從不缺席,分別是:自主、專精、目的。

身體的責任是保護生命的運行,目的就是維持健康,為了唯一的目標,身體很專精的維繫每一個系統的正常運作,尤其是免疫系統和菌腦腸軸的最佳平衡。

生而為人,依循生命的價值和靈性的依歸而有明確目標,工作、家庭、職業、服務人群社會等,都可以專精而且稱職的演出。

回到大腦和身體的合作,前者需要在持續演練中不斷精進,後者需要在有規律的自主中得到強大的能量後援,身體擁有自主,大腦享受自尊,人生不虛此行。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