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免疫製造》未使用文章之四 Gone Too Far

美國出版《原因不明》的內容以名人的死亡為主題,不是名人很了不起,是名人出事的機率可以成為參考指標,做為民間的縮影。

「原因不明」是反諷,趨勢專家把從保險公司的死亡理賠數據所看到的整理成一本書,那是最客觀的證據。

最扯的是堅持要送孩子去打疫苗的家長,這是一種不看書只看電視的現象,這是一種缺乏自主意識、只有專家意識的現象。

你如果愛你的孩子,就必須自己長進,這句話比較正確的說法是:你如果愛你自己,就必須讓自己成為願意虛心學習求教的人。

不論你打疫苗的原因有多麼不得已,打了就是打了,你得知道要如何善後,知道之前,先讓自己成為一位有思考和有學習力的人。

Read More

《免疫製造》未使用文章之三 孩子

身體屬於每個人的資產,身體具備天然的防禦能力,身體具備不凡的療癒能力,接不接受疫苗是身體主人的權益。

疫苗的理論基礎只限於被動免疫系統,身體還有主動免疫系統,疫苗強化免疫力的說法並不成立。

每個人都必須聚焦在風險和傷害,如果那是一輩子的承受,如果那是攸關生命安危的承受。

當施打疫苗的風險還極度爭議,你有權利捍衛自己的身體不受到傷害,你必須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到任何汙染的侵犯。

在施打疫苗的世界中,你就是孩子,你我都屬於無知的一部份,要求我們打疫苗的單位並非刻意要傷害我們,他們可能並不清楚真相。

Read More

《免疫製造》未使用文章之二 一面之詞

我們談的不是反對不反對疫苗,是要認清事實,知道真相是你的權利。

至於真相何在,每個人都必須聽完第二意見,甚至第三意見。

探討疫苗真相不是製造危言聳聽,民眾在接受已經打疫苗的事實之後,必須自行善後。

棘蛋白在身體內生成的機制以及可能的後續發展,每一位打過疫苗的民眾都必須深入,再深入。

Read More

異數

肝膽淨化和斷食都是實作學分,不做就是不會,不願意做就不會懂。

沂霖做斷食接近50天,她的動機聽來不可思議,她的決心聽來無法置信,可是她不是初學就有如此的勇氣,是很多因素的堆疊和鞭策。

我身邊不乏這樣的學員,那不是實力,更不是學歷,你可以說是頻率,也可以說是願意,我深知他們就是會出現在自律養生。

對照大環境,我們是如此的稀有,自律養生是如此的難以被重視,偏偏這就是事實,必須再說,這是理所當然。

Read More

好逸惡勞是生物天性

我們在生活中不經意說出「好懶」,或這是「我很懶」,不論是自我調侃,或是說真心話,有很大的成分屬實。可是不能允准自己無限度的慵懶,我們都有為慵懶設下停損的經驗,該站起來做事的時候就該起身,該為生活打拚的時候就該出門去工作。

什麼情況會導致無限度的耍廢?簡單說是沒有驅動起身動作的環境,譬如不需要工作的人,譬如不喜歡上班的人,重點是缺乏激勵你上進的環境因素。學生時代就曾對環境有所體察,在競爭激烈的升學班很難不讀書,可是在放牛班裡面也可以找到幾位願意自我勉勵的個案。

Read More

我們不擁有時間

我內心實實在在收到上蒼的提示,不是僥倖留下一條命,是有責任發揮這一條命的價值。活著是什麼感覺?對照所有災民的遭遇,活著不是慶幸,是感恩,地震確實賦予我感恩的強烈感召,感恩的生命不求擁有,但求回報。

對於生命存在的意義時有領悟,領悟有層級,透過生命事件不斷強化領悟,回想自己在進階課程分享的領先指標,內容是:「我要如何做得更好?我要如何做才可以讓事情更加圓滿?」。

Read More

暫停思考更會思考

一堂課有幾種元素,除了老師和學生,有教室,還要有學習的氣氛,有時候一場除垢營也可以經營出這種氣氛,關鍵就在學員的組成。

同樣的課程為何要重複學習,有人懂,有人不懂,我觀察很久的心得,不是懂或不懂,是思考和不思考,是懂得暫停和不懂得暫停。

所以都不是對或錯,是合或不合,現在不合,或許隔個幾年就會合,因為人會變,環境會變,生命的局面會不一樣。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07》 療癒的關卡

被拯救,被誰拯救了,如果不願意自救,誰都救不了你。

覺悟或醒悟之後的某一刻,驚覺「天助自助者」是鐵則,認真回想,大半人生早已被自己的無明耽誤。

認錯很難嗎?收集解答的統計,提出辯解的多於回答很簡單的,不承認很難的累積不認錯的大數據。

Read More

糖尿病真相的歷史性對話

在我的觀念中,糖尿病不是病,只是暫時性的血糖失衡,重點在身體可以自行調整至平衡狀態。

當事人該做的就是還原身體的平衡力道,作法是減少餐數,有計畫而且有紀律的讓身體處於空腹卻不飢餓的狀態。

當我們把這件事做到極度熟練之後,最想做的就是分享和回饋,民眾被醫療所制定的疾病論控制,很多人早已走不出這個迷宮。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