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自律與他律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不能離群而居,也不應和群體隔離,我們除了必須自律,同時也需要他律的力量。

我從身體和大腦的默契體會到自律和他律的協同,也從養生的環境清楚自律和他律無可迴避的合作關係。

自律的典範就屬身體,每一刻都把分內的工作做好,可是身體渴望有他律的協助,身體渴望大腦可以配合營造它把工作完成的環境。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18》 每日一餐

我談的是意境,是我們無感的時間消耗,好習慣所能成就的版圖絕非所有人都可體會,這一刻覺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換個時空背景卻成為絕頂熟練的專技。

能吃絕對是一種福氣,可是一直吃就不是值得祝福與期待的習慣,可以站立也可以走動是福氣,可是當雙腳拙於操練,過了半百就從腳力開始老化,每天不停的吃直接預約病痛的報到。

Read More

你的獨立事件

當你很想知道結果,你就會知道結果,因為你會學習,因為你會追究。

當你很想知道結果,你除了會知道不做的結果,你更會清楚做的結果。

我的關注點在還沒做就知道結果的人,不是還沒做也不想知道結果的人。

Read More

真理論壇

回想起我個人開始大量閱讀的階段,最吸引我的提綱一直都是和法則相關的議題,也就是生命所闡述的、永恆不變的道理。

撰寫部落格的時代,「生命體會」幾乎是每週必寫的文章,對於自然法則只要有體會,我就撰述。

經常有「驚覺」或「頓悟」的感受,對比生命前段的學習,錯亂感很強烈。

幼年時期所接收的價值觀變成最佳的對照組,我父親的職業也變成鮮明的對照。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74》 養生之道必修的身體之道

身體的忠告很明確,斷食不是你的選項,是身體的需求,嚴格說,是身體的要求。

想像在談判桌上的兩造雙方,一邊是身體,另一邊是大腦,後者就是你的思考和你的意識。

談判桌就是人生的選擇,你有拒絕選擇的權利,拒絕和身體對話是所有人的自由。

可是,熟悉身體之道的人提出了建言:你不但沒有拒絕的權利,在談判桌上也沒有不讓步的權利。

Read More

《閱讀週記023》 美好人生

在羅伯特沃丁格博士早期的演講內容中,得知哈佛研究的重大結論,幸福人生的重大指標落在人際關係。

「科學研究一再告訴我們:人類需要營養,需要運動,需要目標,也需要彼此。」

這一句話裡面,最費解的就是後面那兩個字「彼此」,進一步從書中的這一句話得到比較完整的解說:「正向的關係對人類身心健康不可或缺」。

Read More

那一篇降膽固醇的藥物報告

你應該要納悶,進一步深究,思考人類為何要做這種完全沒有意義、而且對自己明顯有害的事情。

對於製藥和賣藥的人來說,這件事情很有價值,他們提供一個用藥之後膽固醇確實下降的證據。

沒錯,數值是下降了,問題是數字只是勾引你使用它的誘因,數字只是數字,結果又是另一回事。

可是,不僅醫生買單,病患也買單,買那個數字的單,買那個外來物質干擾身體代謝所製造的數值的單。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17》 細菌力

對於想要增胖的人來說,細菌力是不是他們的機會?問題可以更全面性的陳述:「腸道菌相是不是減重、增胖甚至維持穩定體重的關鍵?」。

這個問題在我個人的經驗值中只獲得一半的肯定,如果這是個百分百的答案,接下來又是「快速有效」以及「產品至上」的商法獨占鰲頭,人們將持續遠離自律,繼續為所欲為。

Read More

酵費者

我們所面對的產品不是冷凍水餃,也不是新鮮蔬果,我們所經營的不是三餐的美好饗宴,而是一段時間不打擾身體的禁食計畫。

環境因素不應被忽略,斷食不在你的環境中,也就不容易在你的例行公事中,因為你的環境是引導你不斷吃的環境。

如果你的意念中酵素的角色重於斷食,酵素就被安置在一種補給品的位置,那麼吃的重要性將永遠凌駕酵素。

我們不需要去推廣酵素,只要好好練習斷食,和身體深度對話就有推廣酵素的潛力,這是不銷而銷的真實案例。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16》 髒髒

經常分享靠撿拾垃圾維生的拾荒人,為何他們擁有堅強的免疫系統,為何他們從垃圾桶內把別人不吃的食物直接往嘴巴裡送,為何他們不會因為吃了垃圾桶裡面的食物而生病。你聯想到垃圾桶的髒和臭嗎?想想拾荒者的身體是否有能力移除所有身體不需要的細菌,繼續想想他們生活中有一餐沒一餐的過,對於身體世界的藍圖是否該有所更新,對於身體意識的認識是否應該重新建立。

Read More

十七年

十七年,可以學很多道理,可以懂很多事情,最重要的,可以堆疊很多領悟。

是認真寫作的十七年,也是認真閱讀的十七年。

這十七年,陪在我身旁的,除了我太太,就是書和音樂,讀不完的好書,聽不膩的好歌。

十八歲離開老家澎湖前來台北讀大學,我離開家的時間已經接近十七年的三倍。

我的年紀正在邁向十七年的四倍,生命長度會落在十七年的五倍和六倍之間。

我的生命精華是推廣養生教育的這十七年,沒有意外,期待未來的十七年,預約人生的更高峰。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73》 雪崩

婦科病症長期治標不治本的處置後,接下來就是不孕症請求執行試管的大批婦女,速效文化橫掃生育需求,民眾的思考沒有原因,只要結果。

深入斷食世界的人眺望醫療,看到了什麼?領悟了什麼?看到了嗎?那個不願意學習斷食的人看不到的世界。

醫療好偉大,身體好委屈,我曾經撰寫冤獄的故事,為身體打抱不平。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14》 路障

試圖透過身體以外的途徑解決身體內部的問題,這是早早被破解的邏輯謬誤,可是卻存在於大多數人的意識層級內。

意思是我們的問題和答案完全不在同一個時空中,除了接受謬誤的教導,人們被迫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去圖利少數人的意念。

Read More

仇恨教育

我們這一代對仇恨教育都不陌生,都長大了,也夠成熟了,對於仇恨的本質也都瞭如指掌。

把仇恨從一個點拉出一條線,接著繼續擴大成一個面,這種行為的動機就是屬於人類特有的心理素質,稱之為自私。

所有對立的言論都源自於立場的守護,可是當你無端放大自己內心的不滿情結,對於照單全收的人不盡然公平。

全世界熟悉政黨政治的人都能理解仇恨的形塑,除了自私,還有欺瞞的意圖。

Read More

《閱讀週記022》 與自己對話

每個人都有來到人世間的任務,生命除了會以事件來提示,身體內在也不斷會有所感應,類似的感知有人敏銳察覺,有人渾然不知。

我從回顧過去的點滴搜尋到生命的提示,同時結合自己每一次關鍵改變而對直覺有所領悟,最終明瞭,那就是志業的召喚。

「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是什麼理由我沒辦法跟別人解釋,我自己也不盡了解,然而,我就是怎麼都抗拒不了。」

作者引用美國牧師作家畢克納對志業的定義:「它是個人最深的喜悅與世界最深的需求接軌之處。」

Read More

諮詢

我們在每個月一次的淨化活動現場安排時段提問互動,那是一種擴大規格的諮詢,不再是一對一,是一對多。

每一場活動的諮詢時段都是緣分的聚合,全場的氣氛由現場學員所集體經營,講台上的角色是串接問題並且引導互動。

你有可能沒提任何問題,卻收穫滿滿,因為現場每一個提問都能解決你的疑惑。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72》 你值得擁有什麼?

把實質的擁有放到我們的身體,身體的機能是養生的主要依靠,當我們為了口腹之慾或病症的治療而囤積食物和藥物的毒素在身上,我們不再擁有健康的身體。

社會價值物化了我們的需求,當人們所思考的主軸都是物質面的擁有,捨棄掉的幾乎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擁有。

身體是我們用得到的擁有,食物或許是,或許不是,看我們怎麼把食物的價值運用到身體裡面,如今,人們腦中所期待的擁有是藥物,不是身體。

社會教育貶低了身體的價值,無限放大醫藥的價值,人們如今擁有恐懼、害怕、仇恨,不擁有健康。

Read More

《閱讀週記021》 重啟人生

人類具備兩種智力,分別出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所謂原始聰明就是指的一種智力,稱之為「流體智力」,流體智力屬於創新者的專利,會在40歲之後急速下降。

另外一種運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庫存的實力,稱之為「晶體智力」,善用晶體智力的人可望在人生的下半場爬上另一個高峰。

「老年要做三件事,首先這個時期應該致力於服務他人,而不是閒散度日;其次,晚年最大的禮物是智慧,長者的學問與思想將帶來豐富他人的世界觀;最後,在這個階段,我們天生的能力是提出忠告,輔導、建議與教導他人,但目的不是累積金錢、權力或名聲等世俗的報酬。」

這本書的論述支撐了我的志業選擇,已經心無罣礙的我當更明確的履行對自己下半場人生的承諾。

Read More

考一題寬恕 解一生難題

研修「做自己」到一定的程度,寬恕的考題就會出現,因為把恩怨情仇放在一旁的時候,很自然面臨寬恕的答題。

這一題不能拒答,不需要申論,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要或不要,願意或不願意。

容我做一點解釋,意識到癌症很可怕的人可得好好面對這個考題,因為寬恕的考題就是癌症的考題,修完寬恕後才真正脫離被癌症侵犯的風險。

進一步申論,寬恕的考題就是腫瘤的考題,腫瘤的考題就是仇恨的考題,人體最異常的組織發展就在檢視人類最不應該存在的情緒。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