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90秒

驚慌,肯定是那種措手不及的無助,可是何以如此驚慌?何以無從鎮定?

我的工作其實沒做什麼大事,都是追蹤記錄市井小民的恐懼和驚慌情緒,當然我所追蹤的方向只針對民眾對於自己身體的陌生。

何以如此,我深信每個人都有責任深入整體社會迷宮的探討,因為罪魁禍首正是治標不治本的醫療邏輯,跟風的民眾全數被帶往驚慌失措的世界。

因為自己無法作主,所以驚慌;因為完全沒有概念,所以驚慌;因為自己和身體早已分離,所以驚慌;因為自己所演出的從來都不是自己,所以驚慌。

Read More

免疫製造

從字面看「免疫製造」這四個字,你想到我們教育身體之道所行銷的身體大自然,或者你直接聯想到疫苗製造廠的中心思想?

從商法所衍生的主流意識最終變成民眾的堅定思想,我必須再度強調,因為「不關我的事」才形成今天的局面,是我們默許這種事情存在,是我們縱容這件事情的發展。

「不關我的事」最終都變成「和我相關的事」,因為我們的親人受傷了,因為我們的家人倒下去了。

Read More

圓幣草

我常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也不斷的提醒熟練身體之道的每一位,不要忘了你是怎麼過來的,第一次上課學習的時候,有多少位學員陪著一起學習。

課程由學員組成,不是老師,有學員才有授課老師,課開得了才有機會聽到開啟動機的內容。

自律養生的課不能不開,關鍵總是要怎麼呈現,可以上實體,可以線上上課,也可以透過網路授課。重點是有人願意學,有學員可以透過課程興起改變的動機和意願。

Read More

因緣際會

寫這一段年少無知歲月的過往,試圖連結到這一刻的生命際遇,我每天都在敲鍵盤,不是鋼琴的鍵盤。

人生最終落定的工作完全和四十歲之前的所作所為無關,我寫作,號稱作家,可是偏偏又不是那種專職又專業的文字工作者。

我想傳遞的信息是很意外收到的禮物,是我對於人體重大的領悟,這種領悟並不難,可是絕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接受這份禮物。

不能只是寫,還得要教,真希望有位大老闆花錢請我做這件有意義的工作,事實上不然,我沒有老闆,完全自發性工作。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87》 輸贏

輸贏對於球隊或球員選手來說是成績和紀錄,回歸生活面,輸贏代表的意義何在?贏是贏了什麼?輸又是輸了什麼?

如果贏了求學過程中的每一次考試,結果在關鍵的升學考試中輸掉,那麼到底是前面的贏重要,還是後面的輸比較關鍵?

如果我們把輸贏置入教育中,結果都不會贏,因為這種教育的結果必然輸,輸贏教育的另一面就是面子,輸贏是一種表面功夫的潛移默化。

Read More

不圖治療才是真治療

療癒一直都在進行,身體所需要的就是你讓它可以盡情做該做的事,除了空腹斷食,你必須賦予身體強大的生命後援,讓身體有源源不絕的幹勁。

我常跟學員溝通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把治療的念頭丟掉,這種說法不是拒絕醫生的提議,是不管你有沒有病,都要把權柄交給你自己的身體。

忘掉你身上的疼痛,聚焦在你的喜樂,專心去做你開心的事情,工作也好,旅遊也行,讓身體處在最鬆弛的狀態。

不圖治療才是真治療,希望你能悟到身體所要傳達的重大信息,讓身體展現它的天賦,讓身體落實它的天職。

Read More

不知道與不願意

我在學會斷食的第一年就深刻體會到這是現代人邁向健康的唯一路徑,因為過程中有一種心理素質無法透過任何補給品取代。

常常在思考要如何詮釋這種心理素質,最貼近的最後被我放進斷食營隊的課程中,就是「延遲享樂」,總是會面對做不到「先苦後甘」的人,他們基本上不是做不到,是不願意做。

可是,這兩個詞彙都還不足以完整詮釋斷食的意境,我終於在經歷第一次三週斷食後,把「以終為始」納進教材中。

Read More

街角福利社

自律養生街角福利社開張,稱街角,因為性質和在路口賣報章雜誌的小店面很像。

看過在一條巷子的轉角,一個小小的店面,一對老夫妻在屋裡坐著,店裡賣的是雜貨和報章雜誌。

美國到處都是類似的小店,即使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也可以看得到,這種店賣的是方便,做的是口碑和交情。

Read More

心與腦的距離

從事養生教育送給我兩階段的領悟,在個人生命歷程的註記中,就是進階。

領悟串聯責任,每一個案的領受都會出現召喚的聲音。

第一階段是人們遠離了自己的身體,而且距離好遠好遠。

第二階段是人們遠離了自己,遠離了自己的心,遠離了自己的靈性。

Read More

街角福利社開張。回饋學員最新優惠

街角福利社開張。回饋學員最新優惠

 

TRANSLATE with
COPY THE URL BELOW
Back

EMBED THE SNIPPET BELOW IN YOUR SITE
Enable collaborative features and customize widget: Bing Webmaster Portal

// <![CDATA[
var intervalId = setInterval(function () { if (MtPopUpList) { LanguageMenu = new MtPopUpList(); var langMenu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anguageMenu_popupid); var origLang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origLangDiv.id = "OriginalLanguageDiv"; origLangDiv.innerHTML = "ORIGINAL: “; langMenu.appendChild(origLangDiv); LanguageMenu.Init(‘LanguageMenu’, LanguageMenu_keys, LanguageMenu_values, LanguageMenu_callback, LanguageMenu_popupid); window[“LanguageMenu”] = LanguageMenu; clearInterval(intervalId); } }, 1);
// ]]>

Read More

要命的肝膽毒垢

身體經常被我們搞成既髒又臭、又毒,不承認不代表這種情況不存在。

這就是熟食文明的產物,這是今日美食文化下每個現代人都必須面對的事實。

拒絕做肝膽淨化,毒垢不會自行化解消失,因為那是過去的囤積,因為那是自己創造的奇觀。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86》 召喚

志業不同於事業,前者多出使命的點綴,後者則有更多關於市場以及利潤版圖的投注。

從天賦延展到志業,也讓使命串接天賦,這三者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詮釋,可是它們之間密不可分是事實。

如果人生來具備天賦,那麼人應該也同時具備連結天賦的志業,志業的信差不是沒敲門,是我們沒有回應。

Read More

老化的因果

深入老化的因果,雙腿不動是快速老化的原因,大腦不用也是快速老化的原因,投射到不少我所認識的人身上,他們堅持加速自己的老化。

腦和腿不用了,身體一定快速老化,心不再對生命有熱忱了,也加速身體的老化,我在《幸齡人生70開始》寫了一篇序,標題是「年過70,您還學習嗎?」。

對了,我們最應該突破自己的就是不斷找到新的素材,然後不停的學習。

維持學習的樂趣和人際關係,保持有可以談心和對話的同伴,想要變老都難。

Read More

不能吃與不能活的掙扎

有人一天不吃肉就受不了,有人一天沒有吃到白飯就感覺沒吃東西,有人想到一個星期沒有食物就寧可去死,這些經驗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是一場鬧劇,就是一群很懶得用腦筋的現代人。我其實不應該藉機會罵人,畢竟不敢不吃也不是犯什麼大錯,也不是罪大惡極,可是我卻十分清楚,這一批人正在「不能吃」與「不能活」之間做抉擇。

Read More

吃進身體的東西

我常在想現代人肝臟裡面滿坑滿谷的毒垢,總是懷疑這一切毒素重金屬的囤積和民間的食物概念是否相關。

換個角度探討,就是我們的口腹之慾是否經常成為肝臟的覆舟之水?我們慾念中的美好是否經常成為肝臟認知中的災難?

這個議題探討得更深入,就得把抽屜裡面的西藥翻出來檢視,你是什麼情況下將這些藥丸送進肚子裡面的?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問法是:你吃藥的頻率有多高?

這個問題幫肝臟問,同時也幫腎臟問,實話是,你吃藥的決定曾經考慮到身體的承受嗎?

Read More

開刀是外科醫師行銷的主力產品

我的保健觀念把就醫擺在最後的順位,這可是我年幼成長的環境;我的健康之道沒有容許醫藥介入的空間,和九成以上民眾的意念相違背。

你一定得想通醫院愈開愈多、愈開愈大是什麼道理,你一定要想通接受化療的病人最終無法存活是什麼道理,你也必須知道藥廠愈賺錢病痛就愈多是什麼道理。

Read More

規劃自由的人

我從養生的角度切入自由的道路,我從無價的方向定義自由,因為健康是最昂貴的自由。

既是昂貴,又何來無價?因為會有那麼一天,你發現到無論你花多少錢都買不到,那就是昂貴和無價的交集。

就像人生的某一刻,突然領悟到有那麼一件任何人都幫不上忙的事情,當你需要有人協助你把屎把尿的時候。

那是你意識到很多事情不能以後再做的時候,那是你覺知到很多頑固必須提早埋葬的時候。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85》 雙贏的始祖

從細菌的生存邏輯中,我們有機會理出人類逐漸覺悟的真理,那是一個沒有計較、沒有競爭、沒有面子、沒有仇恨的世界。

當我們把思考鎖在進化的概念方向中,想想健康和細菌之間是哪一種關係,這些微小生物是提供給人類健康,還是只會營造病痛?

起心動念一旦失去準心,動機一旦偏頗,整體行動方向就很難導正,處理症狀的醫療因此把人類帶往萬劫不復的田地。

科技與方便性並沒有為人類營造幸福,醫療與健保卡並沒有確保我們更健康,因為我們與細菌為敵,不知道細菌意圖與我們共生,牠們期許創造雙贏。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