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之言與行之261>
斷食的意義何在,不是排毒這麼單純的觀點,更深層的意義在認識自己的身體,修完這個學分的人不會遠離斷食,修過這個學分的人不會失去健康。
就在我們把腸道菌相搞壞的同時,脂肪細胞也被我們放大,脂肪組織逐漸成為發炎的重鎮,因為囤積過多的脂肪,脂肪組織必須回報風險,聯絡免疫細胞過去消弭亂源。 注意到了嗎…
討論睡眠債可以直接把後果連結到失智症,這是學者研究腦部特殊淋巴系統所發現的身體智慧,這個發現已經正式定調為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確認…
有一種現代人的理所當然吃熟食,我們有必要深入理解熟食文化的後果。 有一種現代人的理所當然吃三餐,我們有必要深入探討吃三餐的後遺症。 有一種現代人的理所當然…
節律是身體原始的設定,配合著晝夜,配合著能量的波動,也配合著睡眠的時間長短,當然也配合著身體因應壓力而變動的荷爾蒙釋放,持續進食而不讓身體休息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正…
說身體擁有一切了,很多人還是不願意相信,必須說,不相信的對象其實是自己,相信科學,相信數據,相信多數人相信的論述,相信人一定要生病,相信藥物才可以治病。 感覺充…
食物中含有大量澱粉和蛋白質(必然是熟食)就會透過消化道指引胰臟釋放胰島素,只要胰島素高劑量存在,葡萄糖轉換成脂肪的工程就不會停歇,所以致命習慣不是食用動物性脂肪…
這就是我們交給下一代的身教:吃飽是很重要的價值,把眼前的食物吃完是很重要的態度,時間到了就得吃是很重要的生活作息。 我們從來都不去在乎食物進駐身體之後的發展,我…
「幹嘛活那麼長?活那麼老還不是病奄奄的老人?」,這種言論可能只是消極的回應,其實相當程度反應非常多人的內心世界。 觀察社會面相,這是醫療科技發展至今天最失敗的顯…
一日一餐和一日三餐的距離可以透過一個星期或一個月來對照,繼續從生命的折損去感受現代人飲食習慣的後果,多出60餐食物的量就是生命的耗損。 繼續放大到每一年的量和每…
我們需要一種不驚動胰臟的生活習慣,也需要一種不為肝臟製造高度警戒的生活態度,把不吃的演練落實在每星期的作息中,這是歸還身體健康平衡主導權最務實的做法。 只要把打…
有沒有留意到,你突然不再是你,你是食物,食物是你,食物控制了你,不想吃的你變成食物的你,變成好想吃的你。 如果這個結果不是你想要的,如果你已經知道這個結果不美好…
身體學分的軸心是空腹,是對身體誠心交付,直到你悟到一種過去不存在的自信,就對了。 可以從生食與熟食之間的差異體會消長,該是食物做的事就交由食物做,這是授權,該由…
如果你已經從身體的角度看養生,我必須提醒你,那是一個非常神聖的位置。
因為你的行為會因應身體的立場,除了飲食和運動外,不打擾身體的時間是必要的堅持,睡眠的講究也是必要的養成。
還不熟練身體的立場就繼續練習,這條路將確保你可以活出自己的尊嚴。
身體儲存食物有其良善的出衷,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食物不再缺乏,不再原始規劃範圍之內的是人類改造了食物的內容,逼迫身體去迎合不再有發酵能力的食物,造成胰臟的功能線必須…
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們蹉跎,每一刻都很關鍵,每一次結緣都要珍惜,很多人需要被告知,很多人期望被提醒。 想想把生命委託給醫療的人,想想沒有身體只有藥物的人,我們沒有不…
斷食在細胞自噬的證據問世之前,幾乎是一團迷霧,相信的就相信,不相信的就是不相信。深入斷食的人相信什麼?他們相信自己的身體,相信身體存在一種他人不一定可以理解的意…
如果說,人類集中火力在執行一個重大錯誤工程,你可知道這一切都來自各方專家的片面思考,屬於從專業角度立場而衍生的論點。從澱粉類主食被推上餐桌的那一天起,這些食物的…
吃是為了活命嗎?瞭解身體的人都持相反的見解,不吃才是為了活命,代表我們對於吃存在錯誤的認定,我們把吃擺在太重要的位置,太重視吃的結果,身體遲早會產生反制。
有機會說出「人家說」或「醫生說」的時候,請記起我們永遠不變的提醒「身體說」。 最稱職的醫生是你的身體,最關心你的醫生是你的身體,最有耐心也最有本事讓你恢復健康的…
割捨不掉的那支手上電腦,它是來豐富生活的?還是來降低生命品質的?
作者凱特墨菲詢問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到底有誰在聽你說話?」,結果迎來一片尷尬的沉默。
《非暴力溝通》作者盧森堡博士說得好:「愈是留意自己內心的聲音,就愈能聽到別人的聲音。」張忠謀董事長說得更簡短有力:「懂得聽,聽得懂。」
在現代人的養生概念中存在一種接受外力診療的需求,自己沒有能力,必須仰賴外力重建健康。
目的是獲得療癒,結果就是每一刻都進行對照與比較,好比減肥要量測體重,每天都要確認那個關鍵數字。
絕症因此而定調,不會好的慢性病因此而定義,民眾面對提供恐懼素材的工廠,不憂鬱也會憂鬱。
「人要高瞻遠矚,應當走出生活裡的山谷與陰影,進入一望無際的高源,然後沉浸在那兒的陽光哩,讓靈魂翱翔,讓風吹拂頭髮,讓內心充滿偉大的夢想,讓生命、生活和蛻變的熱情恣意奔放。」
我在很早期的書上有一篇文章,標題為「每天都往高處走」,相信就是這本書送給我的靈感。
操控者和被操控者統治了世界,兩造之間之所以一拍即合,因為眼界落定的位置很接近。
「當操控變成常態,所有人都是輸家。」這句話多少陳述出地球人此刻對於世界末日的恐慌。
「驅動經濟發展的短視近利,其實正在摧毀所有人的健康。」這就是讓我很有感的認果為因現象,我們身處一個不知道原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