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73》 雪崩
婦科病症長期治標不治本的處置後,接下來就是不孕症請求執行試管的大批婦女,速效文化橫掃生育需求,民眾的思考沒有原因,只要結果。
深入斷食世界的人眺望醫療,看到了什麼?領悟了什麼?看到了嗎?那個不願意學習斷食的人看不到的世界。
醫療好偉大,身體好委屈,我曾經撰寫冤獄的故事,為身體打抱不平。
婦科病症長期治標不治本的處置後,接下來就是不孕症請求執行試管的大批婦女,速效文化橫掃生育需求,民眾的思考沒有原因,只要結果。
深入斷食世界的人眺望醫療,看到了什麼?領悟了什麼?看到了嗎?那個不願意學習斷食的人看不到的世界。
醫療好偉大,身體好委屈,我曾經撰寫冤獄的故事,為身體打抱不平。
我們在身體囤積大量毒素同時講究吃,在腸道堆積大量廢物的狀態繼續吃。
我們住進醫院病房的同時沒有忘記吃,在身體提醒不需要吃的時候繼續吃。
肝臟膽管腸道變成囤積毒素的大本營,毒害身體的發臭物質藏匿在身體內。
試圖透過身體以外的途徑解決身體內部的問題,這是早早被破解的邏輯謬誤,可是卻存在於大多數人的意識層級內。
意思是我們的問題和答案完全不在同一個時空中,除了接受謬誤的教導,人們被迫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去圖利少數人的意念。
每個人都有來到人世間的任務,生命除了會以事件來提示,身體內在也不斷會有所感應,類似的感知有人敏銳察覺,有人渾然不知。
我從回顧過去的點滴搜尋到生命的提示,同時結合自己每一次關鍵改變而對直覺有所領悟,最終明瞭,那就是志業的召喚。
「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是什麼理由我沒辦法跟別人解釋,我自己也不盡了解,然而,我就是怎麼都抗拒不了。」
作者引用美國牧師作家畢克納對志業的定義:「它是個人最深的喜悅與世界最深的需求接軌之處。」
把實質的擁有放到我們的身體,身體的機能是養生的主要依靠,當我們為了口腹之慾或病症的治療而囤積食物和藥物的毒素在身上,我們不再擁有健康的身體。
社會價值物化了我們的需求,當人們所思考的主軸都是物質面的擁有,捨棄掉的幾乎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擁有。
身體是我們用得到的擁有,食物或許是,或許不是,看我們怎麼把食物的價值運用到身體裡面,如今,人們腦中所期待的擁有是藥物,不是身體。
社會教育貶低了身體的價值,無限放大醫藥的價值,人們如今擁有恐懼、害怕、仇恨,不擁有健康。
人類具備兩種智力,分別出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所謂原始聰明就是指的一種智力,稱之為「流體智力」,流體智力屬於創新者的專利,會在40歲之後急速下降。
另外一種運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庫存的實力,稱之為「晶體智力」,善用晶體智力的人可望在人生的下半場爬上另一個高峰。
「老年要做三件事,首先這個時期應該致力於服務他人,而不是閒散度日;其次,晚年最大的禮物是智慧,長者的學問與思想將帶來豐富他人的世界觀;最後,在這個階段,我們天生的能力是提出忠告,輔導、建議與教導他人,但目的不是累積金錢、權力或名聲等世俗的報酬。」
這本書的論述支撐了我的志業選擇,已經心無罣礙的我當更明確的履行對自己下半場人生的承諾。
研修「做自己」到一定的程度,寬恕的考題就會出現,因為把恩怨情仇放在一旁的時候,很自然面臨寬恕的答題。
這一題不能拒答,不需要申論,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要或不要,願意或不願意。
容我做一點解釋,意識到癌症很可怕的人可得好好面對這個考題,因為寬恕的考題就是癌症的考題,修完寬恕後才真正脫離被癌症侵犯的風險。
進一步申論,寬恕的考題就是腫瘤的考題,腫瘤的考題就是仇恨的考題,人體最異常的組織發展就在檢視人類最不應該存在的情緒。
我們都在等候健康到來,時間的刻痕處處是等候健康的足跡,唯獨健康的距離越來越遙遠,因為缺少相對的付出,因為不願意給身體時間。
人類最無明的行徑就是一邊折磨自己的身體,一邊等待身體要歸還健康,證據顯示,一具同時要處理食物和處理藥物的身體,健康遙遙無期。
我父親一直是我的生命價值對照,首先是他的工作內容,其次是他個人的身教,因為他的導和演,醫生的職業價值在我眼前逐漸崩解。
投胎成為醫生的孩子不全然為了當醫生,我的生命從經歷診所的家說起,不經歷就無從對照,不去觀察就無從看到真相。
嚴格說,醫生的家庭只是現今社會的縮影,能看到的都是疾病的發生,都是病了,沒有一套劇本告訴你不會有病。
病是一種很無情的聚焦,導致所有人都在潛移默化中預言自己即將到來的病程,導致渴望健康的人不相信健康。
回到時間依然不停止的這一刻,生命軌跡呈現上揚還是下滑?身體的狀態呈現疏通還是堆積?人際關係處於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在時間的規劃與安排上講究嗎?經常會遲到嗎?看到前方的10年,甚至20年,想想自己的健康狀況有實力完成生命所託付的價值嗎?是否,改變是當前唯一的機會?是否,聽從內心深處的聲音是此刻唯一的選項?
有一種情結,是一種可以調整的人格特質,堅持把自己關在受傷的狀態,被拒絕也受傷,被糾正也受傷,被責怪當然就受傷。
一系列的欺凌在延續著,一輩子的不順遂在進行中,很想求救,又不願意求救,很想示弱,卻又反過來逞強。
為何眾多疾病無從醫治,因為病根在記憶深處,因為病原在隱藏的真相,因為堅持要生病,因為堅持不給自己有療癒的機會。
建議透過大圖像看養生保健,要從人類的行為模式去解構所有大規模的病痛趨勢,最後還是要引導自己回到老天爺最原始的設定,有一個部分是我們都要投資時間認識,就是自己的身…
從胰臟的立場提出呼籲,我們吃的頻率一定得努力降低,透過食物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的頻率一定要減少,胰臟的勞累指數直接連結到生命長度,「一天吃三餐加速身體老化」是來自…
唯有斷食促成胰臟的歇息,唯有間歇性斷食提供給胰臟務實的長治久安,這些實證來自於願意推倒一座叫做早餐的高牆。 不支持早晨吃熟食的方向不會改變,不鼓勵上午吃高升糖食…
毒害這兩個字看來很負面,可是透過愛行使毒害所呈現的都很正面,看到想盡辦法把孩子的胃腸撐滿的家長,看到每天都吃隔夜食物的人,看到觀念中食物可以無限期存放的人,也看…
我們周圍都是這樣的氛圍,讀了很多書,裝載很多知識,最後在健康的維護上繳白卷,看到的是大家都遮蔽自己的眼界,對著指導我們如何生病的大眾傳播全然繳械。 「錢在銀行,…
把自己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我們都會有機會看清楚最寫實的社會面相,人為何會生病,又為何老化速度加快,為何癌症時鐘一直加速,為何失智症即將成為下一世紀的夢魘。 好好驗…
從自律到自信將展開腦細胞突觸的延展,判斷力和思考力都會更精準,腦部傳導和腸道神經系統的串接早已令科學家大開眼界,心理素質和生理表現一直都是相互輝映,自我管理和健…
有充分斷食體驗後,接著從定期定額的概念去執行有計畫的養生,每天賦予身體的生命儲存都大於消耗,生命的複利將轉成更多的生命,動機更加明確之後將激盪出更強大的自信,自…
如果我告訴你身上這個虛擬的暫停鍵是邁向健康的密碼,你何不很認真的找它一回?如果我告訴你身體內隱藏著意志力和生命力等著我們去發掘,你有機會很歡喜的擁抱它們,你為何…
跟身體說:「我知道你很辛苦,我知道我的念頭和習慣讓你負擔沉重,從明天起,我放你七天假,讓你好好休息,我承諾七天不打擾你。」 這是我所領悟的態度,是大眾最需要的養…
如果愛與信任是必修的學分,愛自己與信任自己是否才是必修的基礎? 很難想像不愛自己的人要如何愛別人,也很難理解不信任自己的人要如何信任別人,而愛自己的身體和信任自…
「被動」是熟食文化所營造的態度,身體被動去處理食物,也被動去擱置廢物的清運,最後發展到我們都被動選擇食物,是食物在挑選我們,是食物勾引我們,是食物營造出身體內充…
從益生菌到酵素,再發展到對於斷食的深化,這是個人所見證的能量淨化階段,真正體會都從身體的回饋而來,身體在每一階段所釋放的訊息層級不同,就這樣一步一腳印進階到今天…
「想像一下,如果大部分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想起自己可能是錯的,這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貌。」
作者在還俗之後結婚,他回顧與妻子的一次爭執,妻子提醒「你昨天說的那句箴言,也許現在是使用它的好時機?」,作者回答「不對,我現在用的是不同箴言…妳可能錯了。」。
又是一次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又是一種學習和執行之間的落差,又是一回複雜和簡單之間的取捨。
我們都知道該怎麼做,我們都在最關鍵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可能錯了,如此簡單、如此真實,又如此容易忘記。」
為何人類無從深究甚至解決癌症的發生,因為光是同一屋簷下的兩個人都無從解決,這個議題可以濃縮到一個人的修行面向,也可以放大至人類無從善後的重症趨勢。
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會有無法解決的結果,就是癌症時鐘繼續下探,罹患癌症的人數繼續增加。
這依然是人類的修行議題,依然是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
回到生活面,看到沒?又有人發飆了,又有人不爽了,又有人拍桌怒罵了,又有人拂袖而去了。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被我從書架上挑起,完全不假思考,因為原文書名和翻譯名稱一致,情緒壓力和健康之間的關係永遠是我探索的方向。
這本書稱不上很好閱讀,有些章節甚至會讓一般讀者讀起來感覺吃力,我主觀認為這是一本把情緒和病痛之間的關係描述得最精闢的著作。
臨床經驗不致於有實力串接情緒和發病之間的關係,加拿大這位醫師作家的細膩程度,一般醫生難望其項背。
嘉柏麥特是他的大名,他的言論值得被廣泛關注,他的作品值得推廣給有心要理解養生方向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