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73》 雪崩

婦科病症長期治標不治本的處置後,接下來就是不孕症請求執行試管的大批婦女,速效文化橫掃生育需求,民眾的思考沒有原因,只要結果。

深入斷食世界的人眺望醫療,看到了什麼?領悟了什麼?看到了嗎?那個不願意學習斷食的人看不到的世界。

醫療好偉大,身體好委屈,我曾經撰寫冤獄的故事,為身體打抱不平。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14》 路障

試圖透過身體以外的途徑解決身體內部的問題,這是早早被破解的邏輯謬誤,可是卻存在於大多數人的意識層級內。

意思是我們的問題和答案完全不在同一個時空中,除了接受謬誤的教導,人們被迫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去圖利少數人的意念。

Read More

仇恨教育

我們這一代對仇恨教育都不陌生,都長大了,也夠成熟了,對於仇恨的本質也都瞭如指掌。

把仇恨從一個點拉出一條線,接著繼續擴大成一個面,這種行為的動機就是屬於人類特有的心理素質,稱之為自私。

所有對立的言論都源自於立場的守護,可是當你無端放大自己內心的不滿情結,對於照單全收的人不盡然公平。

全世界熟悉政黨政治的人都能理解仇恨的形塑,除了自私,還有欺瞞的意圖。

Read More

《閱讀週記022》 與自己對話

每個人都有來到人世間的任務,生命除了會以事件來提示,身體內在也不斷會有所感應,類似的感知有人敏銳察覺,有人渾然不知。

我從回顧過去的點滴搜尋到生命的提示,同時結合自己每一次關鍵改變而對直覺有所領悟,最終明瞭,那就是志業的召喚。

「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是什麼理由我沒辦法跟別人解釋,我自己也不盡了解,然而,我就是怎麼都抗拒不了。」

作者引用美國牧師作家畢克納對志業的定義:「它是個人最深的喜悅與世界最深的需求接軌之處。」

Read More

諮詢

我們在每個月一次的淨化活動現場安排時段提問互動,那是一種擴大規格的諮詢,不再是一對一,是一對多。

每一場活動的諮詢時段都是緣分的聚合,全場的氣氛由現場學員所集體經營,講台上的角色是串接問題並且引導互動。

你有可能沒提任何問題,卻收穫滿滿,因為現場每一個提問都能解決你的疑惑。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72》 你值得擁有什麼?

把實質的擁有放到我們的身體,身體的機能是養生的主要依靠,當我們為了口腹之慾或病症的治療而囤積食物和藥物的毒素在身上,我們不再擁有健康的身體。

社會價值物化了我們的需求,當人們所思考的主軸都是物質面的擁有,捨棄掉的幾乎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擁有。

身體是我們用得到的擁有,食物或許是,或許不是,看我們怎麼把食物的價值運用到身體裡面,如今,人們腦中所期待的擁有是藥物,不是身體。

社會教育貶低了身體的價值,無限放大醫藥的價值,人們如今擁有恐懼、害怕、仇恨,不擁有健康。

Read More

《閱讀週記021》 重啟人生

人類具備兩種智力,分別出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所謂原始聰明就是指的一種智力,稱之為「流體智力」,流體智力屬於創新者的專利,會在40歲之後急速下降。

另外一種運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庫存的實力,稱之為「晶體智力」,善用晶體智力的人可望在人生的下半場爬上另一個高峰。

「老年要做三件事,首先這個時期應該致力於服務他人,而不是閒散度日;其次,晚年最大的禮物是智慧,長者的學問與思想將帶來豐富他人的世界觀;最後,在這個階段,我們天生的能力是提出忠告,輔導、建議與教導他人,但目的不是累積金錢、權力或名聲等世俗的報酬。」

這本書的論述支撐了我的志業選擇,已經心無罣礙的我當更明確的履行對自己下半場人生的承諾。

Read More

考一題寬恕 解一生難題

研修「做自己」到一定的程度,寬恕的考題就會出現,因為把恩怨情仇放在一旁的時候,很自然面臨寬恕的答題。

這一題不能拒答,不需要申論,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要或不要,願意或不願意。

容我做一點解釋,意識到癌症很可怕的人可得好好面對這個考題,因為寬恕的考題就是癌症的考題,修完寬恕後才真正脫離被癌症侵犯的風險。

進一步申論,寬恕的考題就是腫瘤的考題,腫瘤的考題就是仇恨的考題,人體最異常的組織發展就在檢視人類最不應該存在的情緒。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13》 等候

我們都在等候健康到來,時間的刻痕處處是等候健康的足跡,唯獨健康的距離越來越遙遠,因為缺少相對的付出,因為不願意給身體時間。

人類最無明的行徑就是一邊折磨自己的身體,一邊等待身體要歸還健康,證據顯示,一具同時要處理食物和處理藥物的身體,健康遙遙無期。

Read More

根管不能管

如果你已經很熟悉我的思考理路,你會追蹤到我的慶幸,我想到的是懂斷食以及懂身體是多麼有福報的際遇。

我想到擁有大筆財富的多少同輩,他們早已存下用不完的錢,可是斷食對他們來說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身體之道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存在。

Read More

心語

有人問起我投入養生教育的心路歷程,完整的敘述可以追溯人生的全面,因為環環相扣,因為我聽得到自己的心語。

心語,是靈性的敲打,是我無法理解的智慧,甚至是引導我犯錯的路標。

我有童年心痛的記憶,是被母親斥責之後的委屈,那是強烈收到靈性感知的開始。

身上的靈性無從描述他最嚮往的歸屬,他卻不停的指引方向,他甚至清楚走進恐怖的森林才能抵達關鍵的港口。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71》 存在的理由

我父親一直是我的生命價值對照,首先是他的工作內容,其次是他個人的身教,因為他的導和演,醫生的職業價值在我眼前逐漸崩解。

投胎成為醫生的孩子不全然為了當醫生,我的生命從經歷診所的家說起,不經歷就無從對照,不去觀察就無從看到真相。

嚴格說,醫生的家庭只是現今社會的縮影,能看到的都是疾病的發生,都是病了,沒有一套劇本告訴你不會有病。

病是一種很無情的聚焦,導致所有人都在潛移默化中預言自己即將到來的病程,導致渴望健康的人不相信健康。

Read More

勿甘於淺薄

蔡醫師今天和我聊到何謂「雨後春筍」,我們對於打地基有共同的觀點,就是我常分享的蹲馬步,我甚至不害怕打掉重鍊,總是會等到筍子大量冒出來那一刻。

筍子是指人,不是指錢,我們期許看到的是更多的覺悟,有更多宣導身體之道的身影,有更多了悟生物設定的眼神。

話題回到快樂和健康,就回到內在和本有,也就回到心和靈,這一切人類本自俱足的擁有,和金錢位於不同的空間,沒有相容的頻率。

懇請掙脫淺薄,為自己演練深究的誠意,為自己的生命價值做完整的記錄,也為自己的心靈做該有的洗滌。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12》 荒廢

回到時間依然不停止的這一刻,生命軌跡呈現上揚還是下滑?身體的狀態呈現疏通還是堆積?人際關係處於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在時間的規劃與安排上講究嗎?經常會遲到嗎?看到前方的10年,甚至20年,想想自己的健康狀況有實力完成生命所託付的價值嗎?是否,改變是當前唯一的機會?是否,聽從內心深處的聲音是此刻唯一的選項?

Read More

《幸福除垢學未採用文章系列之11》 說謊

有一種情結,是一種可以調整的人格特質,堅持把自己關在受傷的狀態,被拒絕也受傷,被糾正也受傷,被責怪當然就受傷。

一系列的欺凌在延續著,一輩子的不順遂在進行中,很想求救,又不願意求救,很想示弱,卻又反過來逞強。

為何眾多疾病無從醫治,因為病根在記憶深處,因為病原在隱藏的真相,因為堅持要生病,因為堅持不給自己有療癒的機會。

Read More

《閱讀週記020》 我可能錯了

「想像一下,如果大部分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想起自己可能是錯的,這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貌。」

作者在還俗之後結婚,他回顧與妻子的一次爭執,妻子提醒「你昨天說的那句箴言,也許現在是使用它的好時機?」,作者回答「不對,我現在用的是不同箴言…妳可能錯了。」。

又是一次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又是一種學習和執行之間的落差,又是一回複雜和簡單之間的取捨。

我們都知道該怎麼做,我們都在最關鍵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可能錯了,如此簡單、如此真實,又如此容易忘記。」

Read More

深化斷食的人格特質

斷食最大的關卡不是飢餓,也不是美食的誘惑,是自己往內的關卡,從來都不願意面對自己的人很刻意迴避良知的監控。

我相信這一段陳述會遭致很多人的抗議,到處都是不敢承認自己對飢餓恐懼的人,他們當然不會承認自己閃躲良知的質疑。

身為斷食的教練,我從講台上和人性相處,不完全是聽懂或聽不懂,也不完全是願意做或不願意做。

真相是反正別人不知道,也就是僧人在回家休假時喝酒,反正沒有人看到,也不會有人知道。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070》 無法解決的問題

為何人類無從深究甚至解決癌症的發生,因為光是同一屋簷下的兩個人都無從解決,這個議題可以濃縮到一個人的修行面向,也可以放大至人類無從善後的重症趨勢。

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會有無法解決的結果,就是癌症時鐘繼續下探,罹患癌症的人數繼續增加。

這依然是人類的修行議題,依然是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

回到生活面,看到沒?又有人發飆了,又有人不爽了,又有人拍桌怒罵了,又有人拂袖而去了。

Read More

交心

說出真相真能獲的自由嗎?這裡所謂的自由是心靈的自由,那一刻才能決定靈魂是否可以自在的翱翔。

監獄關的是人,心關的是靈魂,人期望獲得釋放,靈魂也是,唯獨知道真相的是靈魂,是否真的能獲致釋放,只有靈魂知道。

我的工作是這樣定義的,工作的時候在休息,休息的時候在工作,工作的時候很放鬆,休息的時候依然連結到工作。

Read More

《閱讀週記019》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被我從書架上挑起,完全不假思考,因為原文書名和翻譯名稱一致,情緒壓力和健康之間的關係永遠是我探索的方向。

這本書稱不上很好閱讀,有些章節甚至會讓一般讀者讀起來感覺吃力,我主觀認為這是一本把情緒和病痛之間的關係描述得最精闢的著作。

臨床經驗不致於有實力串接情緒和發病之間的關係,加拿大這位醫師作家的細膩程度,一般醫生難望其項背。

嘉柏麥特是他的大名,他的言論值得被廣泛關注,他的作品值得推廣給有心要理解養生方向的讀者。

Read More

讀進去

你有把一本書認真讀進去的體驗嗎?你有把一個人認真讀進去的經驗嗎?

我說的是提升你的那本書,或是提升你的那個人。

我有,書和人都有,讀不完的感動,學不完的深度。

當你不斷進步,篩子就成形,拿起篩子上面的書,結交篩子上面的人。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