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創作摘錄之152》 土壤中的生命溫度
摸摸自己的肚皮吧,是冰冷的,還是有溫度的?這就是所謂的土壤溫度,如果你已經花了時間培育腸道益菌,成效就反應在肚皮的熱度,因為木村也是在觸摸到土壤溫度的那一刻,茅…
摸摸自己的肚皮吧,是冰冷的,還是有溫度的?這就是所謂的土壤溫度,如果你已經花了時間培育腸道益菌,成效就反應在肚皮的熱度,因為木村也是在觸摸到土壤溫度的那一刻,茅…
探討所有人類現代慢性疾病與腸道菌相之間的關係,相信稍微用點心,你的思考脈絡會出現一種頓悟的感動。當健康邏輯脫離了腸道,也遠離了菌相,不就是現階段社會上的九成健康…
聊起人的際遇,不時會有人說出「人各有命」的感嘆,的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可是單純從生命本質與生存動機分析,人除了經營自己外,還要經營別人。問自己是為自己…
經過醫療的社會教育,民眾的腦袋意識留下細菌和癌症兩大地雷區,避之唯恐不及。有點類似在醫學院研修過微生物學和病理學之後的心得,本質上是學習,卻意外製造恐怖行銷。我…
真相是寶藏,可是人們往往分辨不出寶藏何在,真理被發掘繼而公諸於世的過程,經過幾十年的反覆驗證是很正常的。驗證的故事都不會平淡無奇,發掘真相的人經常得被聯合批判,…
適應是生物天性,存活是生物本能。在人的組合中,每個位置都可以替換,每個角色都可以遞補,唯獨團隊的向心力不能打折,彼此之間的信任感不能削弱。團結合作是生物對於生存…
想強調的是人和蟻的差異性,人會偷懶,螞蟻不會;人會累,螞蟻不會;人會計較,螞蟻不會;人會耍心機,螞蟻不會;人的複雜意識拖累了工程品質和進度,螞蟻不會。結論是,人…
自己家裡養寵物,你認得牠,牠也認得你,你知道牠是哪一品種,你也可能知道牠來自地球的哪個地方。至於我們肚子裡的微生物,你或許記得廠商告訴你有哪幾種菌,問題是總共有…
我們所欠缺的是正向心法,是把人生目標長程運行的態度,是在生活中練習以及培養健康習慣的決心。我必須再強調一次生態的定義,或說意義,裡面最重要的組成是時間,時間是累…
打開動物頻道,不時會看到河馬與鱷魚在泥水中活動的畫面,假想這樣的實境就在眼前,我們也不致於大方的跳進水中玩樂,怕被生吞嗎?或許是,把動物全數隔離之後,還是不願意…
一坪200萬的房子買得起,一部200萬以上的車子到處都有人買,一天提撥500元養生卻消費不起,這種現象都沒引起你進行價值信念的重整?我企圖透過本書提升細菌在讀者…
提到健康和改變,所有人的回覆都是願意,可是真正進入執行面又都是滿滿的不方便,事實證明,所有問題都一律回到慾望和恐懼。因為要才會害怕失去,因為貪才得面臨恐懼,人類…
我們必須明瞭吸收營養素之後的每一個動作,都是需要代謝酵素參與的過程,可是很遺憾,從「調適分泌法則」的結論幾乎已經直搗千瘡百孔的器官病容,不是營養不足,是營養送不…
當我們擔心食物中有污染物,擔心蔬菜沒有煮熟會殘留農藥,這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還是不停在食物中滲透,真正最關鍵還是肝臟的解毒能力,最重要的是這些毒物進入體內之後身體…
我們也可以從排便的狀況反過來檢視食物的對錯,一個懂得在生活中經營「半斷食」的人,一個以生鮮蔬果為主食的人,一個生食比例大過於熟食的人,一個熟悉益生菌保健的人,以…
比我有資格寫這個主題的人太多,不談成因,光是治療面,全球醫療界有幾千幾萬篇研究論文,可是一旦醫生做出「宣判」,多半還是直的進去橫的出來,事實上還沒有任何力道有能…
要深究這一部機器的結構,科學首先提出一條縱向的軸承,串連了頭上的腦和腹部的腦,稱之為「腦腸軸向」(Brain-Gut Axis),實際上連結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
從食物的生與熟探究健康以來,串連出不少飲食和病痛密不可分的關係,科學家從人類胰臟的體積大小推敲消化的負擔,食品營養學家從現代人疾病的多樣化搜尋食物的毒害,演化學…
日常生活中,「好餓」會是頻繁的語言,我們也不時會出現「沒有食慾」的陳述,不是回應血糖值的真實情況,就是情緒因素介入了食慾的訊息傳導,通常以負面的情緒居多,悲傷、…
生理迴路最容易體會的實例就是吃過宵夜的隔天清晨,飢餓的吶喊勝過於一般,因為身體才經過七、八小時的替代代謝,儲存轉化與廢物清除都經過大規模的施工,身體對於食物所提…
我再度提醒,也同時做點複習,因為我可能看到了你暫時沒有看到的部分,我們就假設食物來源沒有污染,加工製造過程也沒有追加任何有害的添加物,直接從廚房的加熱開始。在蛋…
「好吃」與「營養」應該也是食品工業要面臨的取捨,如果是「魚」與「熊掌」的選擇,可能也是業主良知與智慧的選擇,可是白米畢竟不是一種特定的商品,它已經進入社會,成為…
「新世紀飲食」作者約翰羅賓斯在其最新著作中舉出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那是七○年代美國著名長跑好手飛克斯(Jim Fixx)的故事。飛克斯注重運動健身,對於學界清淡…
人類將火結合穀物類和奶製品以製造食物才不過一萬年,將這項飲食的改變置入影響遺傳基因,不可思議的結果出爐,原來人類的消化道根本尚未全然適應這些煮熟的食物,這句話的…
研修消化道保健的過程,我不常看到國外的學者提到「飽足感」,可是所有消化道的保健概念都把傷害指向那被迫膨脹的胃,那是一幅胃酸滿滿的畫面,那是胰臟全副武裝的備戰狀態…
吃早餐也是一樣,大家都說重要,因為要應付一整天的工作和作息能量,這個思考方向聽起來沒有瑕疵,可是從夜間睡眠斷食期後的第一餐飲食內容分析,從延續夜間身體的高能量階…
抗生素的發明有其時代的背景,一度是人類戰勝細菌的大功臣,急性細菌性感染時更是醫生必須藉之穩住病情的利器,可是抗生素只顧攻擊忽略了防守,一味砍殺而忽略了善後,把人…
有一種道理已經是老生常談,這是所有人生哲理中,我個人最為滿意的獲得,我也堅信,如果沒有前人提醒,很多人可能就渾渾噩噩過了一生,包括我在內。重點就在於我們總是分不…
從此以後,人間美味從北平烤鴨轉換到凱撒沙拉,也從宮保雞丁轉變到水果拼盤,我這種比喻會引起很多饕客發自內心深處的抗議,可是我必須提醒你,這一刻你其實是盲目的,是沒…
經歷過由於壓力而造成免疫力低落的情況,有一段時間是我對於壓力真正的認知與覺悟,一度體察到壓力和癌症的密切關係,也一度自覺壓力實實在在干擾內分泌平衡,延續到觀察出…
發炎是病嗎?至少我從小認為是的,這是我從小在父親執業的環境中長大的記憶,除了發炎,發燒和腹瀉都被我幼稚的主觀界定在疾病的範疇,不怕你笑,我居然在醫學院修組織學的…
這就是你我共同擁有的一套「小宇宙」,精密程度至今沒有一位科學家有本事宣稱完全熟透,弔詭的是最熟悉身體內部結構及生理的,包括正常生理與疾病生理,是醫學院受過正式醫…
我們都看過手上一堆曬斑或是臉上都是黑斑的人,不論其形成原因為何,就是刺激因子催化了黑色素細胞的活動,造成黑色素的生成。黑色素從內往外推往皮膚表面,能量足夠便經由…
柏克萊大學媒體新聞學教授麥可波倫寫了多本和飲食相關的書籍,市面上很容易買到《到底要吃什麼?》(The Omnivore’s Dilemma),這本書的原意是「雜…
《救命酵素》原著柴田誠以蘿蔔和人參為例,完美詮釋了微生物在植物根部的功能,他提到「韓國人參以人工栽培時,除了必須在高緯度、天氣比較寒冷之地外,土地先要休耕,使土…
提出「調適分泌法則」論述的艾德華郝爾博士有另外一個面相的酵素觀點,他以人的生命為分母為酵素製造能力做出定義,定名為「酵素潛能」(Enzyme Potential…
有一個鮮明的案例,我們已經處在一個到處是「類風濕」的世界,沒有人沒聽過「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可是在醫學的鑑定中,這是一種…
主動是人類,被動是動物,可是從造物的原始觀點正好相反,注意動物在進食之前多了一個動作,就是透過嗅覺決定食物合不合適,這個動作串連到動物體內生理,從營養的盈缺決定…
分享一個「人種植物學家」普拉金博士(Mark J. Plotkin)親眼目睹的故事,記載在他的著作《醫學的疑問》(Medicine Quest)中,這是他在亞馬…
大自然的天、海、山、林就是一幅超級大協同,一個團體組織的分工合作也是在運作協同,交響樂曲或美好的音樂都是協同的表現,生物體就仰賴協同維繫生命,忽略此基調就是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