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之言與行之794>
養生需要自律,好簡單的口號,好容易懂的概念,卻已經是人類世界未來幾百年要大規模進行的改造工程,那將是人類世界永遠要努力超越的未竟之事,它同時也是謙卑和傲慢的替換…
養生需要自律,好簡單的口號,好容易懂的概念,卻已經是人類世界未來幾百年要大規模進行的改造工程,那將是人類世界永遠要努力超越的未竟之事,它同時也是謙卑和傲慢的替換…
想起人類世界開始出現熟食的源起,多少世紀過去,多少美食在人類的大腦創意中被設計出來,人生路上幾乎都有熟食的伴隨。 成長路上,幾乎被詆毀的一直都是生食,被強化的一…
如果無從體會醫療的傲慢,就無從領悟身體之道的神奇奧妙,如果無從感受西藥在身上那無的放矢的破壞,就想像不到後代子孫不知健康為何物的災難,而下一代的事就是那一天的事…
研究人瑞的科學家早已發現長壽的最根本元素,無關飲食,無關運動,顯然也無關醫藥是否發達,是樂觀。 生命的真諦記錄在所有哲學論述中,了悟生命的道理者顯露樂觀的特質,…
「生命所剩無幾」不是針對特定的人,是每一個人,相信你在深思熟慮後會同意這一句話。 悲觀是一種意識形態,它從環境潛移默化進入我們的大腦意識,接著被我們一點一滴搬運…
對照製藥的起心動念,對照西醫的處方邏輯,放大視野看醫院的每一個角落,集結恐懼、擔憂、不安、委屈等負面情緒,被悲觀的大門完全吸附。 告訴病患生命所剩無幾的是醫生,…
如果深信一切都會更好,那何來生病?如果生病只是過程,就讓身體的自癒力成就真正的療癒,如果生病是一場誤會,那就脫下病裝,迎接健康。 不論你花了多少時間了悟這一則生…
有人說生命很艱困,有人生命真美好;有人說他的人生是黑白的,有人說他的人生是彩色的;有人宣稱自己很失敗,有人宣揚自己很成功。 真相是生命很美好,可是美好來自艱困;…
讓我們一起建立一種視野,讓我們一起看到後代子孫的樣貌,我們必須要清楚他們不應繼續被我們這一代的醫療氛圍所凌遲。 如果你不覺悟,你的孩子就不會覺悟,如果你不堅持遠…
不愛為何在一起?既然不相愛,當初為何要在一起?因為現實因素攪局,有孩子是現實,因為你有錢是現實,雙方父母親的意見也是現實。 醫病關係也是愛與不愛的糾纏劇情,崇拜…
相信自癒就會開啟自癒,相信治癒就會封閉自癒,相信治癒的本質是自癒就會堅守自癒。 自癒被刻意掩蓋了,自癒被長期忽視了,自癒被人類的聰明智慧凌遲了,自癒被人類的貪婪…
暢銷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有一段劇情是這樣鋪陳,諮商師蒼鷺問前來諮商的蛤蟆「你要不要告訴我為什麼來這裡?」,蛤蟆的第一反應說「他們要我來的」。
諮商師的溝通重點要先強調諮商是誰的責任,和要你前來諮商的人都沒有關係,和諮商師也沒有關係,唯有自己清楚責任都由自己承擔。
介紹親友上課學習之前,必須讓對方清楚完整學習的重要,切勿在對方回覆「聽看看」之後就心滿意足,因為這種學習的意義不大。
我在線上講課,下課後讓學員提問,總是看到半數以上的上線學員繼續關掉自己的影像,想起建忠告訴我他們精舍線上課一律打開鏡頭的規定,這是對授課老師的尊重,可是多數人就是很享受藏匿在暗處的自在。
藏匿的心態接近我不重要,或者是不要知道我的存在,明明是光明正大的學習,硬是要弄成偷偷摸摸的抄襲,我當年以「當真」為名出書,是發覺教室裡都被玩票學習者佔據了。
曾經在書上寫過一段文字,描述我個人對於心理諮商師的觀察,我主觀認為扮演諮商師有機會領悟身體異常發展的全貌。
如果你去諮商,會發現多半是諮商師坐在辦公室裡等候,他們一向從容不迫的靜候接受諮商者的到來。
小時候看我父親看診,他永遠是坐在他的寶位,我最熟悉的畫面是前方坐著一位抱著小朋友的媽媽,然後我父親要小朋友張開嘴巴。
我父親終身沒什麼病痛,他真正身體出狀況都在我母親過世後,我很清楚是悲傷、憂鬱和孤獨終結了父親原始豁達的人生。
看診的醫生不全然是從容靜候患者的到來,有些醫生在診所內跑堂,同一間診所內有多間門診,患者急,醫生也急。
提供病患健康諮詢的場所卻營造重度的不安和急躁,走進各大醫療院所都是類似的景觀,養生最關鍵的元素從容,多數人都被死當。
聽過多年植物人突然醒過來的故事,傳導的貫穿全賴親人每日持續的觸摸和鼓勵,我們對於肉體最陌生的地方當屬肉身靈性的聽覺,持續的喚醒終將促成突然的覺醒。
類似的劇本經常出現醫療和家屬持不同觀點的堅持,醫生對於患者清醒表示不樂觀,倒是家屬願意等候奇蹟,而奇蹟來自家屬持續不斷的努力。
我個人輔導過多位身體累積大量食物毒和藥毒的個案,多半進入中老年,聽懂讓身體傾倒垃圾的概念就看到健康的目標,可是即使有了終點(看到目標),也有了起點(願意開始),中間的道路有賴持續力的淬鍊。
台灣本土有一句民間話說「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身體臃腫的人想像沒有負擔的身軀道理一樣,唯獨過程就是需要配合持續力。
成或敗總會讓我聯想到人格特質,真有人這麼禁不起誘惑嗎?真有人如此承受不了辛苦嗎?事實上就是有,而且還是多數。
不舒服是抵銷太舒服的唯一路徑,我總是站在十字路口看著無法持續下去的背影,我不會不捨他們的選擇,我祝福他們。
回想年輕時的所做所為,根據人生的重大領悟,那是何等的碰撞,即使都知道那是必經的歷程,曾經花那麼長的時間做那麼不重要的事情,我總是自問:這是必要的投資嗎?
從閱讀人的經驗中得知良好家教是不浪費生命的關鍵,針對為人父母的成熟度感受很深,我自己沒能在最成熟的階段給予孩子最務實的教育,決定投入教育做發揚自己價值觀的工作。
教育的目的除了減少犯錯,讓學習者可以努力規避犯錯,可是對錯總是事後諸葛,學習者應該要提升辨別事情的重要性。
縱觀生命中的錯誤決定,都是誤把不重要的事情當成重要的事情,都是誤把不重要的人視為重要的人,都是在時間排序中割捨了最重要的事情。
法則所監控的是人類的心念,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貪嗔癡慢疑」,所有人類身上的病痛都從貪婪出發,承認貪婪後,有必要進一步看到貪婪所遺留下來的後患。
心念或說心性,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或狀態,除了貪,嗔對於健康的破壞力被廣泛討論,人最難破解的情緒關就分佈在包括嗔在內的癡、慢和疑之中。
必須更白話的說明,法則隨時都在監控我們的情緒表現,每一次的不滿都被監控,每一次的委屈都被記錄,每一次的怒火都留下證據。
擁有人身就有行使良善的任務,成為人就必須展現慈悲本性,人與人之間的所有負面對立都是健康修行的考題,心性的大方向就是把寬恕做到極致。
相信陪伴我一直深化斷食,一路上不斷推倒所有醫療的不實言論,我對於身體的相信終於擴大到全然,歸功於進化,也感恩造物主的巧奪天工。
不論是長出了什麼,或發展出什麼樣的異常,對於身體的因應處置,我深信不疑,來自於違逆本然的思緒和情緒反應,也來自於違逆自然的生活作息。
身體很有誠意的提醒要改變,除了把自己放很大的念頭要改,對價的思維要改,動不動就委屈或動怒的習性都要改。
負面情緒串聯毒垢和脂肪,恐懼和擔憂植入更多的複雜因子,憤怒和憎恨固化了早以糾結在一塊的組織,最終難以善後。
因為相信身體,我領悟了所有身體異常發生的軌跡,盤根錯覺的不滿和不服不斷強化不利於健康的發展,根本解方就是放下怨懟和怒火,不單是要寬恕對方,更要放過自己。
把「不認識身體所以恐懼」放大再放大,仔細的觀察每一位被慢性病折磨好些年的人,是誰讓他們不認識身體了?是誰導致他們身上只剩下恐懼的充填了?
再度想起那一隻被主人狠狠砍死、每天生一顆金蛋的鵝,主人因短視近利而滅絕了永續擁抱金蛋的人生,想起每一位決定靠藥物控制病情的起心動念,這種兩造都短視近利的糾纏是不是無知和無情的糾結?
身體就好比會生金蛋的鵝,自癒力就是金蛋,醫療思維無視自癒力的存在,他們看不到這一條早已鋪好的道路,透過專業的傲慢凌遲病人的身體。
我很熟悉他們的笑顏,那種笑很無助,那種笑好為難,我知道他們的笑都已失真,不忍心斥責他們,也不應訓斥他們。
這種情境合乎生物設定嗎?這樣的局面是最高等生物應有的呈現嗎?我看著完全笑不出來的她,好心痛,好難過。
走在和身體充分合作的道路中,不時驚覺身體在吶喊,身體透過最細緻的傳導提示需求,平時輕聲呢喃,必要時才重重一擊。
聽不到很正常,不知道習以為常,可是身體的聲音一直都在,身體的訊息從來沒有停過。
好比腸道的細菌和免疫細胞之間的輕聲細語,好比細胞粒線體和腸道細菌之間的遠距傳輸,就好比心臟的跳動可以近距離放大成敲鼓聲。
我們都被環境耽誤,那些吃藥打疫苗的呼聲從未消失過,這是最嚴苛的現實,我們一直在退步,我們一直在退化,我們快要被大自然放棄了。
身體的聲音表示隨時都是復甦的時機,隨時也都可以是逆轉的開始,至少要對自己宣示,承諾先放下屠刀。
讓人刮目相看之前,必須先「士別三日」,揮別從前不知進步為何物的自己,那種感覺有多棒,那真要自己經歷過才知。
修養、修鍊、修行,這三個名詞都無關他人,一律回到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就好比來的時候和離開的時候,就是獨自一個人。
當你遷怒於他人的時候,不想自己的責任,也該想到身體的承受,不去想對他人的傷害,也該想到對自己的傷害。
遷怒記錄了不成熟的人品,從習慣遷怒到巧妙釋放情緒就是修掉不成熟的路徑,每每聽聞長壽的人,能想到的是他應該從小就學會不遷怒。
如果我們要組成一個號稱會養生的團體,必須看不到勾心鬥角,也看不到既得利益,聽到滿堂的笑聲之前,先確認讓動怒的習性完全絕跡。
斷食這堂課牽涉到身體每一個細胞的生命延續,細胞各有其自主生命力,研習生理的醫學生最難進入的是細胞的心理層面,也就是細胞的靈性。
醫療系統之所以和真相背道而馳,因為都由醫生的大腦下指令,因為醫生的大腦有專業知識,可是療癒的關鍵不在知道,在心到。
心的感受和大腦的感知之所以不同在此,心是靈性的領空,知是大腦的領域,攸關全身細胞的公共事務不應只是知的領域,必須是心的領空。
坐在講堂內的學員多半是只用大腦學習的,偶而會有用心聽課的,會持續前來上課學習都根據心的意向前來,聽大腦意見的都不會再進入教室。
你這一刻所忙碌的事情和十年後有關嗎?你這一刻為健康所做的所有努力可以連結到十年後的健康嗎?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甚至完全沒有任何證據支撐你理解這個提問,那麼最誠摯的建議是改變,也就是終止現在的忙碌。
在人生旅途中換工作是常態,換工作是一種很熟悉的改變,換男友或女友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很快適應的改變,可是改變飢餓感和飽足感的輪迴卻讓很多人裹足不前。
我的責任是告訴有緣人改變飲食頻率對生命品質和長度的影響,健康無病痛的未來是多少人看不到的畫面,有些人甚至拒絕看到。
當你決定開始服用慢性病藥物的時候,那個健康無病痛的未來圖像便開始模糊,藥與病的連結不是治病,是致病,醫生和你的關係不是有效的治療,是沒完沒了的治療。
現在和未來那一條線緊緊相連著,現在做對選擇,未來引領現在,現在做該做的事,未來將看到該看到的局面。
既然大夥都甘願忽視真正的病根,最該忽視的卻被告知要緊緊的抓住,那無所不量測的無聊行為就不能忽視?那無所不干擾的有病認知就不能捨棄?
無法接受我說法我都理解,因為大夥戴著看不到真相的眼鏡,療癒的真相在身體裡面,「最偉大的醫生是大自然、時間和耐心」。
健康就是請這三位偉大的醫生現形,你所做的每一件養生行動都得呼應這三位醫生的角色,而不是那些沒有意義的數字,也不是那些無聊的量測。
如果身上有被醫療鎖定的那種物質的存在,一定要學習在生活中忽視它的存在,去放假,去放鬆,去看世界的樣貌,去享受地球的美景。
不要關注它,不需要留意它,不用動不動就要檢查它有沒有走樣,你越是關注它,它越是想回應你的關注。
不要生氣,不要記仇,不要擔心生命快要終了,因為生命本來就會終了,人生是前來修寬恕,人生是前來研修必要的忽視。
醫療壯大原本不是什麼壞事,可是夜郎自大就不是好事,忘了謙卑和良善就不是好事,一個人的意見永遠是對的就不會是好事。
看到化療的研發,看到疫苗的粗製濫造,看到器官摘除手術的氾濫,如果你同步也看到醫美產業的興盛,你真正看到的是什麼?
有一種現象,我稱之盲目的承受,民眾多半不從病人的承受思考事情的本質,器官切除之後續是一種,藥物副作用的盤根錯絕交互是一種,留在長期仰賴藥物者身上的恐懼不安是一種。
為何形容成盲目,因為無從選擇,只剩下盲從,因為所有的聲音都鼓吹接受醫療處置,不打算接受的人連拒絕醫療的勇氣都找不到。
人為何恐懼,因為有人恐嚇,因為有事件恐嚇,因為環境讓他不安,走進醫療環境之後開始不安,長期面對不會好的處方更加不安。
堅強的人都會有脆弱的一面,健康的人都有被情緒侵犯的破口,人生的考題無所不在,生命考題通常也是情緒的考題。
不少人因為人設而過不了情緒關,放不下身段是高門檻的障礙,換一種說法是臣服,當你把脆弱交出去之後才是海闊天空。
把導致生病的情緒因子探索到相當程度,接下來的考題就是追蹤自己身上負面情緒的位置,由於和身體的互動很深,這一階段的練習很順利的過關。
我的心得是不要和自己的生命豪賭,修煉情緒是重要的工程,感受情緒更是必要的經歷,知道它出現了,就將它徹底釋放。
如果情緒來自特定的對象,必須果決的變動環境或是隔離情緒源,我鼓勵必要的分手,因為雙方都好好活著比持續傷害彼此來得有意義多。
人類世界總共發明了多少種藥品,早已數不清,人類世界總共製造出多少種疫苗,一樣數不清。 藥品和疫苗都鼓吹治癒,即使是訴求預防的疫苗也聚焦在治癒,而非自癒,因為領悟…
處理熟食是人體進化累積的能力,接受外來的治療是人類智慧累積的創意,身體接受了熟食,也接受了外來的處方,不表示身體放棄了自身的努力。 身體具備原始設定,食物具備原…
身體不常態處理食物就當家,身體處理食物的真相在食物不再存在生命力,民眾最陌生的概念在食物擁有生命力的本質。 瞭解自癒的關鍵在明瞭有食物有生命和沒有生命的差異,因…
自癒一直存在,何以需要治癒?人何以輕視自癒,而讓治癒取而代之? 因為自癒一旁出現外在因素,有人刻意放大治癒的功勞,這除了是人性,還是人性,是人性成就了治癒的商法…
把生病的原因推給父母和祖先的人很多,他們都很無辜,認定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上面傳下來的,最扯的是那種遺傳性肝癌和大腸癌之說。 醫療不需要負責嗎?這是我們所面對的謬…
只要情緒背景消失了,腫瘤就沒有存在的支撐,只要當事人樂觀喜樂,腫瘤就缺乏生長的養分。 你會說這太難了,我不會反駁,可是如果當事人沒有被檢查出腫瘤,機會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