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維老師部落格

聽著 年輕人

有一些事情在我眼前呈現,最近的生命事出現很多啟示,我看到態度的瞬間失序,我看到成熟的刻不容緩,我看到年齡與智慧的等比成長,當然,我也看到年輕和幼稚的密不可分。所…

Read More

驕傲其實是一種墮落

一定有人給我一些靈感,一定有人態度讓我不舒服,是我自己的問題嗎?我相信沒有人指責我臭屁,我應該不曾留給人任何驕傲的形象,除非是自信所衍生的氣勢,除非是頻率誤差所…

Read More

墮落基因

我們是攜帶了生命靈的繁複有機體,是父母親的遺傳基因透過微妙的方式結合之後,所醞釀出的靈性物種。父母親各有一半特質保留在我們身上,長相就是很關鍵的指標,多多少少,…

Read More

檢視進度 也檢視進步

日子在過,唯有過年對於光陰似箭特別有感觸,一年不見的國中生最具代表性,他們的身高和聲音都可能讓你認不出來;去年過年的情境依然歷歷在目,怎麼才一下子功夫,今年的過…

Read More

感冒和癌症

在深究三餐的禍害時,千萬不要把焦點擺在食物,即使整體問題的源頭來自我們對於食物的加工,可是真正問題在心理需求,真正源頭是不願意認錯的人類大腦,真相是人體的能量分配系統被持續供應的精緻食物給凌遲了。

Read More

癌的人性學分

求生意志是一種人格特質,在癌症病患身上的確是很重要的力量,可是還需要一種特質,是一種生存特質,是一種和自己對話的認知能力,來自於勤奮的學習,來自於虛心的受教。

Read More

重症路徑

在疾病的定調和輕微症候的區隔中,高胰島素血症有牽動往重大疾病發展的能耐,背後的操控者胰島素阻抗有點小打小鬧的嫌疑,在身體各處搧風點火,導致現代人身上隨時都有不明原因的異常症候。

Read More

下一代的壽命

我們長期對於食物的補充和需求有很大的誤解,真相是我們食用了太多身體不需要的食物,除了過度烹調外,就屬加工食品的過量食用,導致身體不再是身體,因為食物都不是真食物。

Read More

取捨

大腦記憶體運作不是以新舊做分類,是以價值觀,是根據重要或不重要,重點是你認為重要的可能是你不需要的,你主觀認定不重要的可能是未來最重視的價值。

Read More

珍惜

回家,是人們在人生的某個時刻出現的念頭,其實那是一種珍惜的驅動,是一種透過思念所聚集的情愫。什麼時候會懷念健康,是沒有健康的時候,什麼時候會想家,是回不了家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很不懂得珍惜?珍惜是不是人們逐漸失去的能力?

Read More

非主流

從人性面解構和身體對話的內容,沒有病痛的目標是很有成效的激勵,沒有贅肉的成果是很有畫面的鞭策,被很多人定調成痛苦的空腹狀況可以變成一種享受,很多人過不了的飢餓關卡居然變成輕鬆推開的門簾。

Read More

暫停鍵

「不吃」為何具備如此的威力,關鍵在身體處理燃料來源的程式,必須讓身體熟練這樣的轉換,葡萄糖不是唯一的材料,還有很多脂肪必須移除。

Read More

毒害

當我們把餐數縮減到最小的級數,發現吃不多是很必然的結果,飲食的戒律少了是很棒的心得,身體的負擔不見了是最美好的實證。

Read More

死角

我曾經看過開車不看後視鏡的女生,直覺反應是她肯定還不會開車,後來才知道當事人是新手,她緊張到只能把專注力放在前方,她的視線只有擋風玻璃,連車內的後視鏡都是廢物。…

Read More

年輕人必學的棉花糖理論

又到了年終領獎金或收到紅包的節令,同時也是新年新希望以及做出年度計畫的時刻,你的想法會不會結合自己手上的這筆錢呢?我不知道,我承認我會,過去的我,其實很合理,誰…

Read More

再談 男人的自尊

這是我上回討論「男人的自尊」最後一段話:「不相信的話,當你開車載著女友或老婆出遊,不小心迷路的時候,旁邊的女人堅持下車問路,你堅持不用,你確信你一定找得到路,心…

Read More

交差

小兒子出現皮膚過敏的症狀,我提醒他用益生菌保養,交代他去樓下冰箱取出特定功能性菌種,他吃了一顆,我特別關照每日服用一顆的重要性。保健其實動機可以很單純,就是在持…

Read More

生氣不是好教育

我見識過在職場上算計同事的人,我領教過在人際中到處得罪人的人,我也曾經貼近把婚姻當謀略手段的人,不瞞你說,我留意到這些人的家庭背景,不是從小父母失和,就是來自家…

Read More

打卡鐘

我打過一陣子卡,是一份工作,一份沒有薪水的工作,是醫院的實習生,因此不算正式工作,這是我一輩子唯一的打卡經驗。我想向以前為我工作過的員工致歉,如果重來一次,我一…

Read More

心魔

記得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我是一個最典型的養尊處優,從來還不知吃苦為何物,這種性格表面上看沒啥瑕疵,真正衝突在內心深處不時的情緒混亂和不平;畢業後服兵役,平坦依舊,…

Read More

一輩子的稱呼

我們對每一個認識的人都有一個稱呼,可以直呼名字或小名、綽號,尤其針對同輩或晚輩;可以是頭銜,舉我個人的例子,我曾經是陳少尉、陳助教、陳老師、陳經理、陳總編等等;…

Read More

你必須知道的事

回到2011年《大難時代》這本巨著,英文原著書名是「刻意的忽視」,我們所熟知的說法是「視而不見」。 繼續回到更早的一本巨著《房間裡的大象》,最早的中文翻譯名稱是…

Read More

回頭路 非走不可

你一定有這種經驗,通常發生在公共場所,因為這是機率比較高的場合,在你眼前出現一個不太尋常的身影,是一個很胖的身軀,胖到行動不是很方便的身軀。路人紛紛對他行注目禮…

Read More

別人的錯

本能是一種反應,可以是生理性,也可以是心理性;本能可以轉成認知,進入思考的範圍,也可能停留在認知之外,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飢餓時想吃東西是本能,可是必須靠意…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