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之言與行之702>
沒有做過斷食的醫生說:那多麼危險。 問這位醫生:為何你不嘗試?醫生回答:因為沒有必要。 媒體記者選擇相信這位醫生,多數民眾也選擇相信這位醫生。 這位醫生同時告訴…
沒有做過斷食的醫生說:那多麼危險。 問這位醫生:為何你不嘗試?醫生回答:因為沒有必要。 媒體記者選擇相信這位醫生,多數民眾也選擇相信這位醫生。 這位醫生同時告訴…
根是你所在意的事,多半是一個人,或幾個人;根是價值觀,是你最重視的事,多半是不能丟臉的事,多半是別人眼光中你的能力或你的表現。 不如意就不開心,有些不開心可以說…
因為斷食,我體悟「當斷則斷」,這四個字囊括生命中的所有人事物,只要會深思熟慮就不會浪費生命在頻率不合的人與事上。 因為斷食,我學到「即知即行」,這四個字也囊括生…
有一種我很熟悉的人格特質,稱之「我要,可是我做不到。」,通常聽到前面兩個字,後面那句話被說話的人隱藏住了。 說穿了,這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基本特質,至於做得到或做不…
默契是雙向的信任,單向的信任無法形成默契,身體可以是那位最值得信任的職員,或者是最讓你信任的老闆。
默契是兩個人思考方向一致,默契是彼此信任到完全沒有雜質,把和你最有默契的人想成身體,針對養生突然多了些體悟。
養生的核心問題就是「你是否信任自己的身體」,或者是「你和自己的身體之間是否建立一起經營健康的默契」。
關鍵的問題來了,當身體所發出的每一種訊號都被解讀成病症,當身體最精準的提醒都不被你信任,你認知的健康不是健康。
探索人體的完整性在深化斷食之後,在深究免疫系統和腸道健康關係的同時,同步認識了盲腸的角色,原來對於腸道有益菌來說,盲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據點。醫院裡面切除盲腸都從一個基礎出發,重點不是發炎,是它可以不存在,是它是一個完全不重要的器官。
熟悉身體的完整性後,我記錄醫療不尊重進化的證據,有人定勝天的傲慢,也有我說了算的武斷。
養生從來都不是用錢解決的事,健康也從來都不能用錢買得到,從收到酵素之後做完第一次斷食,我的思考停留在如何推廣錢所買不到的養生態度。
你只要願意,它就很值錢,可是不願意,有錢可以買到產品,可是買不到健康。
有多少人在離開教室之後以無價來定義這堂課的?花錢上課和花錢買酵素的人並不容易把金錢移出這件事情,我的經驗是移除金錢的角色絕對必要。
對談中,我隱約收到對方內心所要傳遞的訊息,有憤怒,也有滿滿的委屈,最重要的是發現有人懂她的心事。
經驗中,和癌症患者對話都是類似的氣氛,你如果不把她的痛處掀開,那些亂源就會一直藏匿在體內。
生病的人就是有無法妥協的執著,除了不願意和憤怒妥協,也不願意和委屈和解,最不可能理解的是這些情緒誘發出疾病。
妳可以不要那麼固執嗎?我經常要很用力的去卸下她的武裝。
妳可以學學怎麼愛自己嗎?我經常必須要很婉轉的解釋放過自己才出現的生路。
真相還不在生理面,是不再進步的心智面,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人,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身體交給醫藥。
心臟還在跳,鼻腔還在呼吸,血液還在流動,唯獨腦袋不再思考,大腦變成接收訊息的單位,不再是進行思辨的成長中樞。
年輕人的身體老了,處處都是問診的年輕人,他們把藥物帶在身上,他們把解決飢餓感的責任交給嘴巴,他們讓不喜歡的工作負責下個月的生活費。
年紀輕輕就有血糖問題,年紀輕輕就有子宮肌瘤,年紀輕輕就停經,年紀輕輕就睡眠障礙,年紀輕輕就提早老化,年紀輕輕就暗示自己不要活太長。
永遠預留著明天的空間,因為還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明天,他們不會想到後天,他們的後天是明天的明天。 他們的思考版圖中留給辯解很大的空間,理由排排列出,形成一座藉口…
一直在犯錯的人有一種錯誤的信念,誤以為時間還很多,事實不然,最終在時間不等人的覺悟中扼腕。 年輕有犯錯的本錢,年老呢?時間掌握在自己手上,還是上天? 謀定而動,…
如果所有的文明重症存在一個共同的根,那我們應該要認真的處理根,不是處理結果,不是處理短暫的失衡,要經營不再失控的根。 糖尿病之所以越吃藥越病,糖尿病之所以越治療…
停下來思考一下,這種肅殺的氛圍是如何形成的?身體持續沒有起色是什麼情況? 相信醫生的人都抱持身體只會更壞不會更好的念頭,人會老化合理化他們的負面思考,醫生的恐嚇…
因為女性肩負著生育的責任,而懷孕、生育到泌乳都是消耗能量的過程,某個角度,女性承擔更多更大的高胰島素風險,尤其懷孕又得經歷一段高胰島素的生理異常,在不清楚胰島素…
以「早餐是危險的一餐」開啟胰島素異常的話題,早餐雖然是關鍵,卻也不全然是關鍵,因為真正關鍵在早餐所引發的一系列高低血糖的輪迴,關鍵在吃過早餐之後所接續的後面那兩…
七成至八成的糖尿病患者會失智,我們可以從這兩種病的患者行為找到蛛絲馬跡,也可以從醫療的邏輯追蹤這兩種病在特殊時間點結合在一起的機率。 如果你現在還很健康,不打算…
身為人存在一種特殊的際遇,與其說是特權,應該說,是擁有把人的角色扮演好的機會。
曾經是那麼清晰明確的目標,每個人都經過那一段洗滌的過程,有原生家庭的背景因素,有學習環境的養成因素,我們忘了為何而來。
好像曾經安置在短暫記憶庫中的人事物,被全新的重要事件取代了,被移走了,忘記了,可是身上細胞保留了記憶,其實記憶都還在。
我們都會記起為何而來,我們都會想起自己的初衷,我們都攜帶崇高的願景前來,我們想有所成就,我們想留下典範,我們不想打混。
每一次誤打誤撞都是安排好的邂逅,一本書或一句引言,一堂課或一場講座,一個眼神或一個微笑,一個訊息或一個不刻意的問候。對於命運有了不同的解讀,對於空間有了不同的看見,對於生命有了不同的視野,全都來自於內心存在著不斷爬階的動力,知道時間受限,也知道生命很有限。
限時飲食的重要性從實踐中回饋,限制時間用餐的意義很深遠,除了顧及胰島素的平衡穩定,同時讓胰臟有固定休息的機會。 思考胰臟的權益同時照顧到肝臟的權益,身體處理消化…
我們必須從胰島素的角色反觀胰臟的重要性,把胰臟照顧好必須納入養生的重要細項,怎麼做?讓身兼內分泌和外分泌的胰臟適度的停工,讓胰臟可以專注在它的本務,也就是處理血…
在高胰島素血症的發展軌跡中,出現各種人類重症的多樣性發展,生病的人身上存在特殊病症的馬達,唯獨根源可以追溯到同一件事。 從點到線到成為面的圖象中,高胰島素血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