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之言與行之821>
越相信醫學就越遠離進化,越相信營養學就越不相信身體,這就是外求和內建的不相容,同時也是現實和真實經常發生衝突的原因。 至於推廣身體之道對不對或值不值得,由於進化…
越相信醫學就越遠離進化,越相信營養學就越不相信身體,這就是外求和內建的不相容,同時也是現實和真實經常發生衝突的原因。 至於推廣身體之道對不對或值不值得,由於進化…
傑森方醫師說「你只要吃就會升高胰島素,進一步就儲存脂肪」,這句話充滿對於進化和生存指令的了悟,身處食物不缺的時代,適當的不吃變成人類必要的技能和生活態度。 癌症…
提醒每一位有心學好養生的學員把複雜的資訊簡單化,你的思考必須回歸到「道法自然」的「道」,也就是所謂的「身體之道」。 和身體合作,聽身體的話,讓身體自主,相信身體…
為何把養生定調在身體之道的旅程,因為我們都在和身體合作過程中體悟「道」的境界,完全不是「術」的養成。 從身體的視窗解構醫學和營養學的術理,驗證在養生市場中的方法…
他何以如此狂傲?如果這是坐在診間的你腦袋裡面的問題,我建議你從生命的大格局思考你接下來的去處,是讓身體繼續被蹂躪,還是決定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養生存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同理身體的世界,一個是和身體對抗的世界,健康是前者,生病是後者。 把自己安置在第二個世界中是多數人,每天都透過各種方式和自己的身體對抗的…
恐嚇就是製造恐懼,醫生是否有顧及病人的尊嚴,每一位身歷其境的人都可以反思,他們之所以如此狂傲,因為他們不瞭解人的身體。 身體長出異常東西,存在情緒背景,背景因素…
有一種行業,聽他說話的人都得遵從,他的決定就是聽他說話的人的決定,那麼他說的話一定有問題,因為他是人,不是神。 我們是否縱容了這個行業的態度,你不一定願意思考這…
生病被經營成一種商品,生活中處處是經銷疾病的言論,思考中隨時都存在有醫院真安全的概念。 疾病成為一種產業,醫院成為製造生病的工廠,絕症被定義出來,永遠好不了的慢…
從醫療的立場,他們聚焦有病,因為數字不正常,因為身體呈現風險,在他們的觀念中,異常就得處理,生病就得治療。 醫療方所看不到的是每個人身上存在強大的自癒力,當我們…
當緊張、壓力、擔心、懶惰、無聊、挫折、過度飲食、睡眠不足以及壓抑的憤怒等因素,都被學者明確的連結到身體的疼痛,我們有理由相信生病有其發生前的停損點。 把疼痛定義…
如果人人都懂得深思熟慮,而且同時具備即知即行的勇氣,人與人之間不會有那麼多的衝突,人類世界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病痛。 如果負面磁場讓你不開心,如果老闆生氣讓你不歡喜…
長壽村的全球研究透露一個事實,長壽人住的地方沒有生病的心態,他們不是沒有醫院,是沒有生病的概念。 研究疾病的學者有的聚焦於食物和環境汙染,有的聚焦於情緒和壓力因…
病是什麼?聽聞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想像,那個生病的畫面好清晰,也許連生病的人都連結很深。 生病是認定,病痛纏身的人非常確定自己身上有病,照顧病人的家屬…
新人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我的教學經驗中不是這麼一回事,你不能從食客的觀點去揣摩斷食。 真要學習斷食的人不會先做最簡單的減一餐,意願明確的人只有週休二日和七日斷食…
以「暫停鍵」解釋身體的需求,就是那種需要停下工作走到戶外歇息的強大呼喚,就是那種需要把腦袋放空,讓身心完全釋放在宇宙中的幻境。 以「整修內部、暫停營業」解說斷食…
我們為什麼吃,因為身體需要,還是因為認知需要,因為營養需求,還是因為習慣已經養成。 有些人是藥和吃綁在一起,有些人是習慣和吃綁在一起,我們必須要知道身體的敗壞早…
懂不吃的人不是不愛吃,是更懂得吃,因為吃和健康之間必須要平衡,懂不吃的人比較有機會做到吃與健康的平衡。 所謂懂不吃,是從身體的立場出發,接著從尊重身體的角度經營…
自律養生的任務是引導更多人看到健康的全貌,有能力執行長斷食不是你個人的事,是因為有這個團體才會有這件事,有機會成就這件事的時候,應該要思考的是他人的機會,不是自己的能力。
我們長期在溝通以及強化的就是這個機會是怎麼形成的,對應的是只想到買產品自己做以及不願意學習而錯失和團體連結的多數人。
一個現象被驗證,就是脫離團體之後的生活日常,曾經很拿手的事情怎麼突然變得困難了?以前斷食很有經驗的怎麼突然發覺自己做不來了?
斷食需要由一群人組成環境,這個環境的存在不是因為任何一位成員,是這個環境的團結力量。
在這條路上摸索再摸索,就在深入疾病的世界後,感謝生命如此安排和鋪陳,在「我是對的」的環境中成長的我欣然臣服於「我錯了」的教誨。
「事情到最後一定會變好,如果還沒變好,那一定還沒到最後。」,十多年前在「金盞花大酒店」的電影台詞中收到這句話,當時有一種即時的領悟。
在每一回合的生命考題中思考處境的解方,往往在思考責任歸屬的部分出現停滯,最終領悟到當還有一個指頭指向別人,事情永遠不會圓滿。
投資不少生命驗證這則生命提示,當這份禮物在我心中落定後,隨時提醒自己承擔所有的不圓滿。
人類曾經長期處於沒有老年的平均歲數,那是想要活到老年都很不容易的時代,我們何其有幸,在享有老年的時代擁有健康的身體。
為財富未雨綢繆是好習慣,為健康的財富未雨綢繆更是可以老而彌堅的時代必須養成的習慣,預見老而年輕的自己就應該要為老而年輕未雨綢繆。
年輕的時候思考要做什麼,年老之後思考要留下什麼,如何可以連結年輕時候的做什麼和年老之後的留下什麼,如果年輕時期所做所為可以把年輕帶到年老,那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壯舉。
「年輕真好」不會是年輕人的意念,那是老年人的思考,如果不是攜帶著無奈和惆悵的嘆氣聲,而是真實享受逆齡的慶幸和喜悅,那是多麼值得恭賀的一件事。
因為斷食,十年前我在書上寫下「樂齡族」這個願景,幻想著一群擁有敬老卡的「年輕人」在一起的畫面,實際上不年輕,生理和心理卻十足年輕化。
很難想像斷食具被如此巨大的威力,不是深度涉獵,永遠只是想像和猜測,所有景觀都由身體來描繪,不是大腦,更不是沒走過的任何專家的道聽塗說。
人最需要修的是承擔,在承擔的傘下才有所謂的服務和奉獻,領悟百分百承擔的就會走進身體之道,那是和自己的身體深度對話的生命道路。
承擔的道理在生命道路中分好多階段喚醒我,每一階段都是重大的生命考題,沒有所謂別人的責任,因為別人的責任都因你的責任而起。
人其次要修的是正直,做給別人看或非自己的意願而做都不符合正直的定義,和身體合作的道路上領悟了承擔和正直,「做該做的事」因此成為我的座右銘。
大腦想的和靈性要的不同調就脫離了正直,身為人的視野和靈性的視野迥異也就不符合承擔的定義,修練承擔和正直不但可以找到健康,也可以不斷提升自我。
斷食是真正的養生主流,這一段領悟沒有利益的勾牽,也不是為哪一家廠商代言,身體之道所代表的單位人人都具備,就是永遠為你我示範承擔的單位。
把所有醫學教育所學的學問擺在一旁,換一個視窗方向,對自己的身體大自然全然臣服,學習打破制約是多麼重要的超越。
養生為何需要自律,這個問題要牽動到文明,最難解的部分是它牽動到人的貪念和惰性,它也牽動到人的自大和傲慢。
自律就是自己的紀律,所以是自己的事,因此自己在哪很關鍵,自己的定義也很關鍵,到底有幾個自己更是關鍵。
只是兩個自己的實況就讓很多人難以接受,讓別人看到的那個自己是一個自己,別人看不到的自己是另一個自己。
面對自己某個面向很嚴苛,很自然的面對自己就很適應我所謂的那個感覺,就是我不夠好所以我要改變,甚至是我很糟糕,所以要變成不糟糕的那個我。
一言以蔽之,認識自己要來做什麼,也知道自己最熱衷做什麼,然後已經在做自己要來做什麼的事情。
要說的是,人生真會有夫復何求的喜悅和慶幸,可能在他人眼中面具還在,不是我拆不下那個面具,也不是我喜歡那個面具,是我就是這個面具。
線上演講,主辦人問我為何會投入這份工作,我首先打趣說這要回答一個小時,接下來我以「命定」兩個字快速回覆之。
也就是,當你明瞭自己的工作是一份無可迴避的責任時,那種命中注定的感受會很強烈。
我是真的拆解過從幼年戴到成年的面具,至於是否依然帶著號稱偶包的面具,旁人所指的偶包其實很正面,自己也欣然接受。
人格面具的真相終身都伴隨著,你可能永遠都沒興趣知道,不小心掀開真相之後,發現生命的新大陸,這是我在志業的道路上收到最棒的禮物。
話題必須從耗損生命的消化工程開始,現代人何以收納「沒有尊嚴的老年」這種認定,因為只知道吃與活命之間的關係,不知道不吃與健康之間的關係。
沒有生命的食物成為餐桌上的常態性佳肴,由於有營養需求,我們被告知要透過吃補充,很少有前輩提醒吃造成生命的耗損,而不是生命的延續。
舉每天吃一餐熟食和每天三餐熟食的對照為例,不需要記錄卡路里,也不需要記錄食物的種類,真要定量,就記錄消化所消耗的時間。
從耗損的角度,吃三餐的耗損三倍於吃一餐,也就是從餘生的長度分析,吃一餐的人將有三倍吃三餐的生命。
絕對大多數的人不理解熟食與生命耗損之間的關係,這一句話有兩個部分必須特別強調,絕對大多數的人是其一,生命耗損是其二。 如果不吃讓你不開心,那就繼續吃,問題是最精…
飽足嚴格說就是負擔,吃不下的感覺就是不能再吃,如何在飽足感出現之前踩剎車,如何在吃不下的感覺出現之前就先停損。 走過長斷食洗禮後,斷食的體驗回頭檢視餐桌上的美食…
每天用餐的時候,你身旁是什麼人?你用餐的時候,習慣一個人?兩個人?或者是一夥人? 吃創造情境,我們很適應吃的情境,某種程度,我們內心深處很渴望這種情境,吃的情境…
來自醫生的傲慢言論不斷在我耳邊放送,當然是轉述,可是轉述者沒有加油添醋,只是三言兩語,他們的器官就被摘除掉,因為信任醫師,他們的體內殘缺不全。 醫生刻意撒謊嗎?…
開心是前提,喜悅是重點,唯獨不應忽略身體的負擔和生命的耗損,在面對此議題時,先讓自己成為定期定額儲存生命的個體。 當斷食日和餵食日已達成平衡穩定,餵食日首重喜悅…
吃出健康是多少人一輩子拿不定主意的念頭,經驗告訴我們,先熟練不吃,才有機會體會吃的尺度,才更有機會抓住吃與不吃的平衡。 吃讓你開心,就應該吃,養生議題從來都不應…
養生需要自律,好簡單的口號,好容易懂的概念,卻已經是人類世界未來幾百年要大規模進行的改造工程,那將是人類世界永遠要努力超越的未竟之事,它同時也是謙卑和傲慢的替換…
想起人類世界開始出現熟食的源起,多少世紀過去,多少美食在人類的大腦創意中被設計出來,人生路上幾乎都有熟食的伴隨。 成長路上,幾乎被詆毀的一直都是生食,被強化的一…
如果無從體會醫療的傲慢,就無從領悟身體之道的神奇奧妙,如果無從感受西藥在身上那無的放矢的破壞,就想像不到後代子孫不知健康為何物的災難,而下一代的事就是那一天的事…
研究人瑞的科學家早已發現長壽的最根本元素,無關飲食,無關運動,顯然也無關醫藥是否發達,是樂觀。 生命的真諦記錄在所有哲學論述中,了悟生命的道理者顯露樂觀的特質,…
「生命所剩無幾」不是針對特定的人,是每一個人,相信你在深思熟慮後會同意這一句話。 悲觀是一種意識形態,它從環境潛移默化進入我們的大腦意識,接著被我們一點一滴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