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9》 98% 或100% ?

人最大的自我衝突是做家裡面那個自己,或是在外人面前的那個自己,到底哪個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們有沒有本事只做一個自己?

我從開車體會到專注的層級,或者說專注的百分比,那是我在開車的場景,旁邊的人在說話,我認真聽他說的內容,可是我的眼神專注在前方。

開車的專注不能打折扣,當車程拉長,旁邊和後座的人都睡著了,他們不一定比開車的人疲累,可是他們不需要聚精會神的專注。

閱讀也需要專注,寫作也需要專注,可是閱讀的時候會睡著,寫作的時候會恍神,開車時不容許失神,也不允許自己昏沉。

這就是因地制宜,某個面相是因時制宜,和人際場合中的因人設事異曲同工,選擇性或彈性都是一種適應,某個面相這是修養,某個面相則是單純的選擇。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8》 我們可以拯救世界

讓我們一起建立一種視野,讓我們一起看到後代子孫的樣貌,我們必須要清楚他們不應繼續被我們這一代的醫療氛圍所凌遲。

必須再說一次,如果你不覺悟,你的孩子就不會覺悟,如果你不堅持遠離醫療的領空,你的後代子孫就會繼續被醫療思維綁架。

我們的下一代肯定有比我們還要強大的自癒能力,來自進化的註記,也來自對惡質環境的高度適應力,人類必須真正成為進化最極致的創作。

責任就在你我身上,我們不能繼續扮演從眾的一員,我們必須是那一位指稱國王沒穿衣服的小孩,我們必須是說出房間有一隻大象的勇者。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7》 Everything’s Gonna Be Alright

有人說生命很艱困,有人生命真美好;有人說他的人生是黑白的,有人說他的人生是彩色的;有人宣稱自己很失敗,有人宣揚自己很成功。

真相是生命很美好,可是美好來自艱困;真相是生命一定是色彩繽紛,可是色彩繽紛必須經歷無色無味的淬鍊;真相是成功的人生必然歷經失敗的考驗。

生命道理一致,健康也依循生命道理而來,免疫力來自感染的淬鍊,細菌為生物體描繪出免疫系統的規格,這是長期被人類重度誤解的生命哲理。

人類是進化的筆墨所成就的最極致創作,人類也在造物主的細膩構思中接收慈悲和利他的本質,只要是人類,不論種族和國度,沒有悲觀的權利。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6》 生病是集體偏見

當你無端走進醫院,也許就無端的被診斷出很多潛在的疾病,那真的是無端,因為沒走進醫院,這些病都不會是病。

從醫療的立場,他們很肯定這就是有病,因為數字不正常,因為身體呈現風險,在他們的觀念中,異常就得處理,生病就得治療。

醫療方所看不到的是每個人身上存在強大的自癒力,當我們在生活中專注培育療癒力,身上的異常就會被身體糾正,往正常的方向去。

無端走進醫院的背景都是認定生病是必然的聲浪,這就是人類世界最典型的從眾勢力,集體偏見形成強大的主流,錯誤認知形成強有力的商法。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5》 他何以如此狂傲?

養生存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同理身體的世界,一個是和身體對抗的世界,健康是前者,生病是後者。

把自己安置在第二個世界中是多數人,每天都透過各種方式和自己的身體對抗的是多數人,你必須認清你的主治大夫是哪個世界的人。

生病的概念造就生病的磁場,生病的處置造就更多的生病,這是一種環境的養成,思考如此,眼界如此,對待人的方式就如是。

他何以如此狂傲?如果這是坐在診間的你腦袋裡面的問題,我建議你從生命的大格局思考你接下來的去處,是讓身體繼續被蹂躪,還是決定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4》 不吃藥的不老人生

吃藥的人內心無明的恐懼就來自於不明去處的異常發展,加上主治大夫動不動就送出幾句恐嚇語言,多少人的人生從此不再有勇氣下定義。

如果我說吃藥加速人的老化,你相信嗎?你相信吃藥和無止境病痛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嗎?

藥廠實驗室不當的起心動念摧毀了多少人的一生,也毀滅了多少家庭美好的未來,奇妙的是,我從斷食的身體回饋釐清藥物傷害的全貌。

從斷食的經驗中體驗身體的自主,進一步學習定義生命的自主,自主看到宏觀,自私營運悲觀,這是沒有交集的兩種態度。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3》 雙重認知

為什麼我們會生病?因為從小就被教育要做別人所希望的自己,這種事實真相說出來不可思議,重點是這幾乎是八成的人所經歷的童年。

為什麼我們會生病?因為從懂事以後,我們很習慣跟自己對抗,達不到社會或長輩的期望之餘,我們厭惡自己,我們習慣壓抑自己的憤怒和不安。

為什麼我們會生病?因為我們不但遠離自己,和自己對抗,我們也遠離身體,長期和自己的身體對抗。

我們以為不說就不會有事,我們以為隱藏在心中就沒事,真正的自己和身體都不喜歡如此的封閉,壓力荷爾蒙因此滿載,身體處處都是不明的疼痛。

Read More

切勿只裝半桶水

濃縮版的大自然裝載在我們身上,一切自然法則都適用在人身法船,熟悉身體之道就熟悉療癒力,認識平衡法則就認識內分泌器官迫切需要的善待。

在身體之道的觀瞻中,奇特的安定感與自信心油然而生,對於造物的巧奪天工感到讚歎,對於進化留給人體的裝置感到不可思議。

這是餘生幸福喜樂必經的旅程,既然靠近,請勇敢進門,既然走進來,就請堅定走下去。

學很多、聽很多還不如實際走一趟,好比旅行,不走過一趟就是不會有感受。

身體之道不是一種方法,身體之道無法在身體之外領悟,身體之道需要行者不停的探索。

這一條路上請勿只挑半桶水,邊走邊懷疑太可惜,走一半就走不下去太小看自己的潛力。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1》 光與睡眠

如果不藉由陽光來調節,在完全沒有光線的環境中生活,四天就會出現一小時的生理時鐘落差,身體距離晝夜節律就會越來越遙遠。

晝夜節律存在明確的暗示,大體來說就是白天活動而夜間睡眠,發明電和電燈的人類世界,很有計畫的遠離自然法則,也很有計畫的移除身上的原始設定。

人類身上的確設計了巧妙的生物時鐘,安置在大腦中央的視交叉上核,也就是兩個眼球的視神經進入大腦交會的地方。

陽光和睡眠有關,對從未深入睡眠科學的人來說,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一般認知和白天連結的光,居然是引導我們夜晚進入夢鄉的「報時器」。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0》 理所當然

斷食計畫就是突破健康瓶頸的過濾器,過濾掉你的膽怯,過濾掉你身上的毒素,身心靈整合出「我要」的結論,有些人的大腦無條件配合,有些人則裝沒聽到。

每個月一梯次的斷食營是否是重要的選項,每個人各自解讀,不容易達成共識的地方是這到底是主辦單位的行事曆,還是你的行事曆?

再度想起那個大魚問小魚的問題:「水都還好嗎?」,兩隻小魚接著互問彼此:「水是什麼呀?」,這就是理所當然,看不到身處何種環境的理所當然。

認清水的存在,看到世界的視野就不再一樣,換個角度認清身體的角色,看到健康的目標圖像就不再一樣。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9》 別人的意見

到處都是不熟悉身體之道的學者專家和醫生,他們的意見主導了視聽,他們的意見干預了人體,他們的意見終止了人命。

在不熟悉身體的專家之外,還有更多更龐大的人群意見,被意見所干擾的人接受了意見,被意見所凌遲的人放棄了自己的意見。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8》 兩種人

靜下來想想,身旁的人就只有兩種,一種人讓你充滿希望,一種人總是讓你陷入低潮。

閱讀帶來希望,可是閱讀的人不見得會給你希望,付你薪水的人送來希望,可是老闆不一定是提升你的人。

熱愛讀書的人有機會提升你,要如何鑑別對方是提升你的人或是剝奪你信念的人,要看他是聽你說話的人,或是要你聽他說話的人。

我們身邊有兩種人,一種人願意傾聽,一種人要你傾聽。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7》 仙丹妙藥

你覺得有多少比例的人會在財富與健康中選擇財富?選擇財富的人認為金錢可以買到健康,選擇健康的人主張健康就是財富。

重點是你的選擇,當你選擇財富而捨棄健康,仙丹妙藥的幻想就藏在思考的某個角落,只要運氣好,健康唾手可得。

即使你很清楚不努力而渴望成功是投機,即使你知道不努力而渴望健康是夢想,你還是寧可投機,還是寧願作夢。

健康與快樂二選一,選擇健康的比例不低,因為選擇的概念中沒有所謂經營,也沒有順序,多數人不會認知到健康之前必有快樂。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6》 捨我其誰

默契是雙向的信任,單向的信任無法形成默契,身體可以是那位最值得信任的職員,或者是最讓你信任的老闆。

默契是兩個人思考方向一致,默契是彼此信任到完全沒有雜質,把和你最有默契的人想成身體,針對養生突然多了些體悟。

養生的核心問題就是「你是否信任自己的身體」,或者是「你和自己的身體之間是否建立一起經營健康的默契」。

關鍵的問題來了,當身體所發出的每一種訊號都被解讀成病症,當身體最精準的提醒都不被你信任,你認知的健康不是健康。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5》 金錢解決不了的事

養生從來都不是用錢解決的事,健康也從來都不能用錢買得到,從收到酵素之後做完第一次斷食,我的思考停留在如何推廣錢所買不到的養生態度。

你只要願意,它就很值錢,可是不願意,有錢可以買到產品,可是買不到健康。

有多少人在離開教室之後以無價來定義這堂課的?花錢上課和花錢買酵素的人並不容易把金錢移出這件事情,我的經驗是移除金錢的角色絕對必要。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4》 製造病痛的人

對談中,我隱約收到對方內心所要傳遞的訊息,有憤怒,也有滿滿的委屈,最重要的是發現有人懂她的心事。

經驗中,和癌症患者對話都是類似的氣氛,你如果不把她的痛處掀開,那些亂源就會一直藏匿在體內。

生病的人就是有無法妥協的執著,除了不願意和憤怒妥協,也不願意和委屈和解,最不可能理解的是這些情緒誘發出疾病。

妳可以不要那麼固執嗎?我經常要很用力的去卸下她的武裝。

妳可以學學怎麼愛自己嗎?我經常必須要很婉轉的解釋放過自己才出現的生路。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3》 年輕不死

真相還不在生理面,是不再進步的心智面,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人,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身體交給醫藥。

心臟還在跳,鼻腔還在呼吸,血液還在流動,唯獨腦袋不再思考,大腦變成接收訊息的單位,不再是進行思辨的成長中樞。

年輕人的身體老了,處處都是問診的年輕人,他們把藥物帶在身上,他們把解決飢餓感的責任交給嘴巴,他們讓不喜歡的工作負責下個月的生活費。

年紀輕輕就有血糖問題,年紀輕輕就有子宮肌瘤,年紀輕輕就停經,年紀輕輕就睡眠障礙,年紀輕輕就提早老化,年紀輕輕就暗示自己不要活太長。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2》 事實真相

身為人存在一種特殊的際遇,與其說是特權,應該說,是擁有把人的角色扮演好的機會。

曾經是那麼清晰明確的目標,每個人都經過那一段洗滌的過程,有原生家庭的背景因素,有學習環境的養成因素,我們忘了為何而來。

好像曾經安置在短暫記憶庫中的人事物,被全新的重要事件取代了,被移走了,忘記了,可是身上細胞保留了記憶,其實記憶都還在。

我們都會記起為何而來,我們都會想起自己的初衷,我們都攜帶崇高的願景前來,我們想有所成就,我們想留下典範,我們不想打混。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1》 淬鍊

我在發酵的世界中聞到淬煉,在和尋找身體和自己的路上體悟淬煉,「自然、時間和耐心是三位最偉大的醫生」,這就是淬煉的定義。

自律養生創造出斷食的環境,唯獨淬煉屬於個人修為,屬於執行斷食者自己和自己的對話,這是淬煉的部分。

找到身體會找到自信,找到自己更加強化自信,學習空腹,熟練斷食,這一段淬煉養生路,非你莫屬。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0》 人沒有恐懼的權利

恐懼製造紛擾,在內心中,在人際關係中,醫療思維和恐懼之間只有一條線,即使這一條線早已盤根錯節的發展出各種病症。

恐懼和慾望之間出現另外一條線,在現代人的忙碌生態中,在人們永遠不嫌多的緊張生活中,在價值觀錯亂的文明世界中。

因為忙碌所以求快,因為貪婪所以忙碌,因為求快所以用藥,因為用藥所以恐懼,因為恐懼所以生病,因為生病所以更加恐懼。

恐懼連結病痛存在生物設定的軌跡,那是進化的意圖,那是造物的美意,身為最高進化的生物,沒有恐懼的權利。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9》 因為斷食而學會節制

我看慾望,有所謂眼前的誘惑,有所謂長遠的滿足,年齡果真不斷調整兩者之間的比重,對我來說,扮演催化劑的是斷食。

有斷食經驗的人就知,當你經歷動機不夠強的某次斷食,身旁的誘惑已經強大到不再是不吃與吃的抉擇,是禁慾與縱慾的取捨。

就在決定要斷食的某一天,歷經一整天的體力消耗之後,腦袋裡面突然之間除了特定的食物,沒有其他的元素,你在無意識中,被慾望征服。

就在熟練斷食的生命軌跡中,我認識了人性,熟悉了慾念,我熟識堅強的自己,我也極度熟悉筋疲力竭的自己有多麼脆弱。

把健康的面貌看得更加透徹後,我所分享的養生文案中,出現了「想吃就吃」和「不要有罪惡感」的呼籲。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7》 斷食的成本

最懂養生的是心理諮商師,這是我的觀察紀錄,他們是真正把身、心和靈串接在一起的專業人士,有劇情的鋪陳,也有生命故事的演繹。

斷食走進比心理諮商師更深入的探索路徑,不需要證照,理出對身體的全然領悟和臣服。

相信醫療的結果失去自由,「不自由毋寧死」點出把生命交給醫療的結局,如果自由無價,你要如何評論斷食的成本?你要如何計算回歸身體的投資?或者說,我們在得到享有自由的美好人生後,該如何回饋生命的恩賜?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6》 糖尿病是否是一種病的邏輯思考

如果胰島素異常是根,在生活習慣中要導正這個根,就是吃的行為,在身體的角度是被迫要處理食物的頻率。

問題來了,為何是胰島素?為什麼胰島素如此關鍵?為什麼只是一種由胰臟所製造分泌的荷爾蒙會如此的舉足輕重?

因為胰島素的標的物是全身,不同於其他的激素只針對特定的目的地,胰島素的角色攸關全身所有細胞的能量運用,也就是細胞的發電。

我們必須從胰島素的角色反觀胰臟的重要性,把胰臟照顧好必須納入養生的重要細項,怎麼做?讓身兼內分泌和外分泌的胰臟適度的停工,讓胰臟可以專注在它的本務,也就是處理血液葡萄糖的平衡。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5》 群體養生成就個人健康

細菌和細胞共生的證據保存在細胞內,透過保留重要的生存依據,進化把細菌轉化成細胞內的發電廠,粒線體和細菌遙望,拉出一條生物世界的共生軌跡。

細菌扮演第一線尖兵,粒線體成為鞏固在生物體身上的堡壘,是這一條線挺住了你我的生命。

有機會深入進化的軌跡,領悟到留下來的和淘汰的,適應環境的留了下來,成為生物生存後盾的留了下來,對於共生的大方向有存在價值的留了下來。

好比留在我們身上的每一個有用途的器官,每一個細胞都配置大量粒線體,每一個細胞都有胰島素受體,這是人類不能忽視的生命資訊。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4》 病根

談了兩種根,一是在意,它牽動到情緒,另一是胰島素,它所連動的是民間所奉行的飲食習慣,是造成身上毒素過度囤積以及胰島素失衡的日常。

人體存在不可思議的奧妙,人們很習慣切開生理和心理,最難深入這兩者和腸道的關係,也不容易連結腸道細菌和情緒的關係。

最遙遠的真相是斷食串起了這一切路徑,不僅穩定了胰島素,也安撫了情緒,執行斷食的人回到身體作主的根,熟悉身體的人發掘出從未擁有的自信。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3》 有害的富足

我們不需要彌補孩子什麼,只要做好最佳的示範,只要做給他們看。

斷食有沒有機會在未來成為顯學,關鍵不在人們不願意做,關鍵在做的人有沒有產生影響力。

「有害的富足」是一幅到處是專家的畫面,我們應該為孩子們示範對自己身體的信任,不是對專家的信任。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2》 台灣人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是一本書名,撰述者來自中國大陸,外國人所看到的也許我們看不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感受到台灣人身上的一種特質。

身為台灣人,或許對於外國人的觀察好奇,對於每天接觸的環境也許無感,甚至對於自己所隱藏的天性也無從察覺。

民族性記錄在基因中,或者記錄在環境中,科學家研究疾病獲得一致的結論,是記錄在基因中的疾病因子被環境所驅動,台灣人的善良特質記錄在基因中,也在環境中流通。

環境就是磁場,環境就是多數人共同的行為模式,環境就是多數人所持有的態度,如果仁慈善良形成台灣人的公約數,我看到正面表象中的負面發展。

善良可以偽裝,善良容易被不善良欺凌,當被欺瞞的善良形成環境的多數,有可能從此聽不到真話,有可能因此看不到真相。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1》 得饒人處

事過境遷,有那麼一天,把同理和寬恕整理在一起,把自己放在對方的立場演練一次,慢慢發現,自己不再那麼計較。

生氣,可是不再發脾氣,有意見,可是不再咄咄逼人的發表自己的高論。

合則相處,不合就分開,有錢是你家的事,喜歡別人也是你家的事,我的財富定義不同於你,我的生命價值也不由你決定。

當斷則斷,即知即行,你一定行。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0》 謀而後動

可以做到的事卻不做,很想完成的事卻遲遲不行動,這是很令人不解的人格特質,可是比例出奇的高,我不停探究這些人的內心世界。

這些人心中永遠預留著明天的空間,因為還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明天,他們不會想到後天,他們的後天是明天的明天。

他們的思考版圖中留給辯解很大的空間,理由排排列出,形成一座藉口的長城,編織理由是慣性,推諉責任是習性。

理由都很正當,藉口都能成立,可是他們心裡多少清楚,這是自己懦弱的面具,所有的柵欄都由自己親自上鎖。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9》 大失焦

我從跟上來的人看到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質,他們必定是對自己很有自信的人,不會有一個內在小孩不斷出來攪局搗亂,而且他們願意探索好奇,情緒不會起伏不定。

反過來看跟不上來的人,都是信任醫療的人,都是且走且看的人,都是內在充滿恐懼害怕的人,都是不斷內耗的人。

在身體作主和大腦作主的前後對照中,我們都很清楚醫學教育失敗的癥結,我看到多數人沒看到的關鍵,因為接受教育的太優秀,是菁英教育訓練出來的傲慢搗毀了一切。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8》 Do No Harm(下)

做了一堆檢查好確定自己沒事,和改變生活作息以確定自己狀態更好,哪一件事有意義?哪一件事有條件為養生做出定義?

如果還不能有所區隔,在紙上寫下十次「檢查」,然後寫下十次「改變」,感受一下前後兩組文字的能量,哪一組讓你感覺生意盎然?

被割掉器官的人和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的人排排坐,我發現他們心中對於醫療依然充滿希望,可是他們對於餘生充滿了失望。

血糖異常高的人只要被醫生警告過一次,血壓反常的人只要被醫生恐嚇過一次,一句話控制他們一生,一句話讓這些人擔心害怕一輩子。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7》 Do No Harm(上)

世界的普遍面向是令人遺憾的人性所掌控,不僅破壞生態,也破壞地球,傷害彼此形成人類世界的總和,參與破壞工程的人把自己綑綁在遺憾的人生路中。

細數人類的行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進行圖利自己的計畫,因為要生存不得不圖利,因為要圖利不得不傷害他人。

人性本善,傷害別人絕非原始意圖,而是結果,脾氣暴躁的人不小心造成在乎他的人生病,貪圖暴利的人不小心造成無辜的人家破人亡。

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中充斥著心胸狹隘的念頭,態度傲慢的行業中充斥著剝奪人權的言論,耳濡目染加上從眾的人性,世界的外貌不再和諧。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6》 可以長長久久的事

不求回報很難,這是人生考題,親子關係只是基本體驗,擴及到人際關係就很難不對價,可是這道考題每個人都要應答。

體驗長長久久的美好人際,可能只是記錄在書上的故事,深度思考,我可以怎麼做?我應該怎麼做?

對價的意圖寫在眼神中,被我解讀成磁場,磁場不搭的就各自尊重,在有限的人生歲月中不要耽誤彼此。

對價不只存在人與人之間,最悲慘的是和自己對價,最糟糕的是和身體對價,和身體對價就是和身體的現況談條件。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5》 正產值

台灣具備推廣斷食養生的條件,現代人都需要學習斷食,只有斷食能夠引導執行者發掘出自信,對於身體和生命不再恐懼害怕。

這一段話不是理論,是心得,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經歷的實證,想像醫療所釋放出來的恐懼害怕,想像下一代傳承了我們的擔心憂慮,沒有人樂見這是我們下一代的生活樣貌。

你願意為這件工程努力嗎?做這件事最不吃虧的地方是先把自己照顧好,交給子女子孫的是你的心得和經驗,是你的親身經歷。

當我們把一群人的正產值累積成為社會的正產值,當社會的正產值繼續傳承下去,我們的子孫一定會繼續推行這個正產值。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4》 施與捨

有一則生命法則寫到:人生因施予而獲得,另外有一則生命法則寫到:快樂源自於幫助他人。

施予身體,幫助身體,這是熟練斷食之後賦予健康的定義,先決條件是和身體將心比心。

我在分享斷食的旅程重新定義財富,在確定健康是財富之前,先確保有一群因為你而充滿喜樂的面孔。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3》 希望與恐懼

看到全身都是藥毒的人,不是一位,是很多位,不是很多位,是人滿為患,這是一個被歌頌成健保制度完備的民間角落。

你進一步和這些人接觸,從談話中去感受他們的害怕,他們的生活是由恐懼堆砌而成的,不是希望,他們的希望被藥物圍堵了。

因為有藥物,他們有存活的希望,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寄託在藥品的療效,呼應了台灣臨終前臥床八年的統計。

繼續從吃少量藥物的人身上挖掘恐懼,發覺恐懼早已深化,家人的恐懼複製下去,大家對健康不懷抱希望,對於未來的生命品質充滿擔憂。

恐懼如果揮之不去,有能力移除恐懼的就是希望,搜尋希望的軌跡,我在不願意學習以及缺乏執行力的人身上,找不到希望的種子。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2》 耗損

在醫院所看到的每一個案例都是結果,處理結果沒有意義,人們必須認真思考原因,最難掀開的答案就是只顧著補充而忽視耗損的社會面。

如果你是這樣思考的,如果你正是長期只關注營養補充而完全不清楚身體的耗損的當事人,建議你暫時忘掉口腹之慾,也暫時不再思考身體的不足。

人體是進化的極品,這是深入身體世界之後才可能出現的領悟,也是深化斷食之後親自驗證身體潛能的覺悟,嚴格說,熟練斷食的生活所獲得的除了腸道的重建外,就是重生。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1》 人格特質

把身體喚醒是斷食最直接的訴求,可是會有多少人在斷食的材料做文章,提出的問題都和斷食的動機無關,不是關心成本費用,就是關注味道,否則就是搬出聽聞負面的恫嚇。

有學員在學習和提問的同時,一直是以懷疑的眼光和我互動,我長期只有一個結論,他們不相信的其實還不只是我,是他們自己的身體。

這是一種人格特質嗎?我的結論在生病的結果,會生病的人都是充滿懷疑的人,會生病的人都是看輕自己的人。

當這種人格特質被自己堅定形塑,改變非但不容易,而且更加困難,從不相信自己的視窗看出去,既然沒有可以相信的人,只能選擇相信醫生。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40》 被重視的是熱忱

工作中要有學習,工作中要有朋友,工作中要有熱忱,工作當然也要有報酬,可是當你只要報酬,其他幾項都將會失去。

遲早要領悟,你被重視的將是熱忱,不是專業。仔細觀察,很多工作型態把重心放在獲利,看到的是勾心鬥角,聽到的是氣憤填膺,結局幾乎都是不歡而散。

深入職場中,我敢說為錢工作的比例最高,至少比其他因素都還高,這種情況就直接連結到生病的比例,或者說不健康的比例。

長期記錄養生觀念淪落的嚴重程度,有一種領悟長期在我內心堆疊,很清楚在我眼前的人都無辜,但是誰來扭轉他們的命脈?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