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7》 持續的力量

聽過多年植物人突然醒過來的故事,傳導的貫穿全賴親人每日持續的觸摸和鼓勵,我們對於肉體最陌生的地方當屬肉身靈性的聽覺,持續的喚醒終將促成突然的覺醒。

類似的劇本經常出現醫療和家屬持不同觀點的堅持,醫生對於患者清醒表示不樂觀,倒是家屬願意等候奇蹟,而奇蹟來自家屬持續不斷的努力。

我個人輔導過多位身體累積大量食物毒和藥毒的個案,多半進入中老年,聽懂讓身體傾倒垃圾的概念就看到健康的目標,可是即使有了終點(看到目標),也有了起點(願意開始),中間的道路有賴持續力的淬鍊。

台灣本土有一句民間話說「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身體臃腫的人想像沒有負擔的身軀道理一樣,唯獨過程就是需要配合持續力。

成或敗總會讓我聯想到人格特質,真有人這麼禁不起誘惑嗎?真有人如此承受不了辛苦嗎?事實上就是有,而且還是多數。

不舒服是抵銷太舒服的唯一路徑,我總是站在十字路口看著無法持續下去的背影,我不會不捨他們的選擇,我祝福他們。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6》 這,很重要嗎?

回想年輕時的所做所為,根據人生的重大領悟,那是何等的碰撞,即使都知道那是必經的歷程,曾經花那麼長的時間做那麼不重要的事情,我總是自問:這是必要的投資嗎?

從閱讀人的經驗中得知良好家教是不浪費生命的關鍵,針對為人父母的成熟度感受很深,我自己沒能在最成熟的階段給予孩子最務實的教育,決定投入教育做發揚自己價值觀的工作。

教育的目的除了減少犯錯,讓學習者可以努力規避犯錯,可是對錯總是事後諸葛,學習者應該要提升辨別事情的重要性。

縱觀生命中的錯誤決定,都是誤把不重要的事情當成重要的事情,都是誤把不重要的人視為重要的人,都是在時間排序中割捨了最重要的事情。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5》 身體的生存法則

法則所監控的是人類的心念,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貪嗔癡慢疑」,所有人類身上的病痛都從貪婪出發,承認貪婪後,有必要進一步看到貪婪所遺留下來的後患。

心念或說心性,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或狀態,除了貪,嗔對於健康的破壞力被廣泛討論,人最難破解的情緒關就分佈在包括嗔在內的癡、慢和疑之中。

必須更白話的說明,法則隨時都在監控我們的情緒表現,每一次的不滿都被監控,每一次的委屈都被記錄,每一次的怒火都留下證據。

擁有人身就有行使良善的任務,成為人就必須展現慈悲本性,人與人之間的所有負面對立都是健康修行的考題,心性的大方向就是把寬恕做到極致。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4》 因為相信

相信陪伴我一直深化斷食,一路上不斷推倒所有醫療的不實言論,我對於身體的相信終於擴大到全然,歸功於進化,也感恩造物主的巧奪天工。

不論是長出了什麼,或發展出什麼樣的異常,對於身體的因應處置,我深信不疑,來自於違逆本然的思緒和情緒反應,也來自於違逆自然的生活作息。

身體很有誠意的提醒要改變,除了把自己放很大的念頭要改,對價的思維要改,動不動就委屈或動怒的習性都要改。

負面情緒串聯毒垢和脂肪,恐懼和擔憂植入更多的複雜因子,憤怒和憎恨固化了早以糾結在一塊的組織,最終難以善後。

因為相信身體,我領悟了所有身體異常發生的軌跡,盤根錯覺的不滿和不服不斷強化不利於健康的發展,根本解方就是放下怨懟和怒火,不單是要寬恕對方,更要放過自己。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3》 那一刻 我心痛

把「不認識身體所以恐懼」放大再放大,仔細的觀察每一位被慢性病折磨好些年的人,是誰讓他們不認識身體了?是誰導致他們身上只剩下恐懼的充填了?

再度想起那一隻被主人狠狠砍死、每天生一顆金蛋的鵝,主人因短視近利而滅絕了永續擁抱金蛋的人生,想起每一位決定靠藥物控制病情的起心動念,這種兩造都短視近利的糾纏是不是無知和無情的糾結?

身體就好比會生金蛋的鵝,自癒力就是金蛋,醫療思維無視自癒力的存在,他們看不到這一條早已鋪好的道路,透過專業的傲慢凌遲病人的身體。

我很熟悉他們的笑顏,那種笑很無助,那種笑好為難,我知道他們的笑都已失真,不忍心斥責他們,也不應訓斥他們。

這種情境合乎生物設定嗎?這樣的局面是最高等生物應有的呈現嗎?我看著完全笑不出來的她,好心痛,好難過。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2》 揮別阿蒙

走在和身體充分合作的道路中,不時驚覺身體在吶喊,身體透過最細緻的傳導提示需求,平時輕聲呢喃,必要時才重重一擊。

聽不到很正常,不知道習以為常,可是身體的聲音一直都在,身體的訊息從來沒有停過。

好比腸道的細菌和免疫細胞之間的輕聲細語,好比細胞粒線體和腸道細菌之間的遠距傳輸,就好比心臟的跳動可以近距離放大成敲鼓聲。

我們都被環境耽誤,那些吃藥打疫苗的呼聲從未消失過,這是最嚴苛的現實,我們一直在退步,我們一直在退化,我們快要被大自然放棄了。

身體的聲音表示隨時都是復甦的時機,隨時也都可以是逆轉的開始,至少要對自己宣示,承諾先放下屠刀。

讓人刮目相看之前,必須先「士別三日」,揮別從前不知進步為何物的自己,那種感覺有多棒,那真要自己經歷過才知。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1》 暴怒之後

修養、修鍊、修行,這三個名詞都無關他人,一律回到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就好比來的時候和離開的時候,就是獨自一個人。

當你遷怒於他人的時候,不想自己的責任,也該想到身體的承受,不去想對他人的傷害,也該想到對自己的傷害。

遷怒記錄了不成熟的人品,從習慣遷怒到巧妙釋放情緒就是修掉不成熟的路徑,每每聽聞長壽的人,能想到的是他應該從小就學會不遷怒。

如果我們要組成一個號稱會養生的團體,必須看不到勾心鬥角,也看不到既得利益,聽到滿堂的笑聲之前,先確認讓動怒的習性完全絕跡。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90》 心在聽

斷食這堂課牽涉到身體每一個細胞的生命延續,細胞各有其自主生命力,研習生理的醫學生最難進入的是細胞的心理層面,也就是細胞的靈性。

醫療系統之所以和真相背道而馳,因為都由醫生的大腦下指令,因為醫生的大腦有專業知識,可是療癒的關鍵不在知道,在心到。

心的感受和大腦的感知之所以不同在此,心是靈性的領空,知是大腦的領域,攸關全身細胞的公共事務不應只是知的領域,必須是心的領空。

坐在講堂內的學員多半是只用大腦學習的,偶而會有用心聽課的,會持續前來上課學習都根據心的意向前來,聽大腦意見的都不會再進入教室。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9》 活在此刻 放眼未來

你這一刻所忙碌的事情和十年後有關嗎?你這一刻為健康所做的所有努力可以連結到十年後的健康嗎?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甚至完全沒有任何證據支撐你理解這個提問,那麼最誠摯的建議是改變,也就是終止現在的忙碌。

在人生旅途中換工作是常態,換工作是一種很熟悉的改變,換男友或女友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很快適應的改變,可是改變飢餓感和飽足感的輪迴卻讓很多人裹足不前。

我的責任是告訴有緣人改變飲食頻率對生命品質和長度的影響,健康無病痛的未來是多少人看不到的畫面,有些人甚至拒絕看到。

當你決定開始服用慢性病藥物的時候,那個健康無病痛的未來圖像便開始模糊,藥與病的連結不是治病,是致病,醫生和你的關係不是有效的治療,是沒完沒了的治療。

現在和未來那一條線緊緊相連著,現在做對選擇,未來引領現在,現在做該做的事,未來將看到該看到的局面。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8》 必要的忽視

既然大夥都甘願忽視真正的病根,最該忽視的卻被告知要緊緊的抓住,那無所不量測的無聊行為就不能忽視?那無所不干擾的有病認知就不能捨棄?

無法接受我說法我都理解,因為大夥戴著看不到真相的眼鏡,療癒的真相在身體裡面,「最偉大的醫生是大自然、時間和耐心」。

健康就是請這三位偉大的醫生現形,你所做的每一件養生行動都得呼應這三位醫生的角色,而不是那些沒有意義的數字,也不是那些無聊的量測。

如果身上有被醫療鎖定的那種物質的存在,一定要學習在生活中忽視它的存在,去放假,去放鬆,去看世界的樣貌,去享受地球的美景。

不要關注它,不需要留意它,不用動不動就要檢查它有沒有走樣,你越是關注它,它越是想回應你的關注。

不要生氣,不要記仇,不要擔心生命快要終了,因為生命本來就會終了,人生是前來修寬恕,人生是前來研修必要的忽視。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7》 怎麼就對自己的不善良無感了

醫療壯大原本不是什麼壞事,可是夜郎自大就不是好事,忘了謙卑和良善就不是好事,一個人的意見永遠是對的就不會是好事。

看到化療的研發,看到疫苗的粗製濫造,看到器官摘除手術的氾濫,如果你同步也看到醫美產業的興盛,你真正看到的是什麼?

有一種現象,我稱之盲目的承受,民眾多半不從病人的承受思考事情的本質,器官切除之後續是一種,藥物副作用的盤根錯絕交互是一種,留在長期仰賴藥物者身上的恐懼不安是一種。

為何形容成盲目,因為無從選擇,只剩下盲從,因為所有的聲音都鼓吹接受醫療處置,不打算接受的人連拒絕醫療的勇氣都找不到。

人為何恐懼,因為有人恐嚇,因為有事件恐嚇,因為環境讓他不安,走進醫療環境之後開始不安,長期面對不會好的處方更加不安。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6》 你得親自領受引發疾病的那些情緒反應

堅強的人都會有脆弱的一面,健康的人都有被情緒侵犯的破口,人生的考題無所不在,生命考題通常也是情緒的考題。

不少人因為人設而過不了情緒關,放不下身段是高門檻的障礙,換一種說法是臣服,當你把脆弱交出去之後才是海闊天空。

把導致生病的情緒因子探索到相當程度,接下來的考題就是追蹤自己身上負面情緒的位置,由於和身體的互動很深,這一階段的練習很順利的過關。

我的心得是不要和自己的生命豪賭,修煉情緒是重要的工程,感受情緒更是必要的經歷,知道它出現了,就將它徹底釋放。

如果情緒來自特定的對象,必須果決的變動環境或是隔離情緒源,我鼓勵必要的分手,因為雙方都好好活著比持續傷害彼此來得有意義多。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5》 底層邏輯

熟悉自律養生教學的中心思想,然後有幸經歷《底層邏輯》的文字洗禮,你對照傳統醫療,同時回顧自己從斷食中所獲得的啟發,赫然發現自律養生所分享的就是養生的底層邏輯。

缺乏演練的底層邏輯不免生疏,可是不少願意打開養生底層邏輯的人被家人把門強力關閉,勒令不准再吸收不被上層邏輯接受的不存在的邏輯。

認同「斷捨離」就會認同「精準主義」,也就是所謂的「少即是多」的藍圖,我們的身體和我們所擁有的生命在精準的講究中會合,上層邏輯清理後,底層邏輯露出強光。

經驗告訴我,不需要辯駁不認同,可是絕對不能被人數眾多的反對聲浪吞噬掉,我們驗證過了,時間和真理站在我們這裡。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4》 時間不理會你的急促

針對願意給自己多少時間讓身體處理平衡,問題的本質是願意給身體多少時間清除淤塞,這個時候,大腦開始跟身體討價還價。

身體失衡嚴重的人問我三個月夠不夠,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不能給答案,那個不願意對時間讓步的眼神很明確。

他心中還是趕,他依然不給自己時間,他寧可去找那位願意給他時間的門診醫師,就是不願意臣服於身體大自然這位醫師。

藥物滿足你的趕,藥物滿足你那沒耐心的慣性,壓榨時間以止痛藥排名第一,安眠藥排名第二,避孕藥排名第三,你看看,這些東西多麼省時間。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3》 腫瘤的來去

你不知道腫瘤存在,腫瘤就不存在,我知道這句話很多人不會認同,而不認同是因為對腫瘤不瞭解,對身體也不瞭解。

只要情緒背景消失了,腫瘤就沒有存在的支撐,只要當事人樂觀喜樂,腫瘤就缺乏生長的養分。

你會說這太難了,我不會反駁,可是如果當事人沒有被檢查出腫瘤,機會是存在的,療癒的路徑是開啟的。

假設是確診的個案,當事人拒絕了醫療的所有建議,進一步忽視腫瘤的存在,腫瘤自討沒趣,就被免疫系統制服了。

是的,你不理它,不被關注的腫瘤就失去生存鬥志,你完全忽視它的存在,它就被你的身體隔離,然後滅絕。

類似個案就寫在《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Cured)》這本書,書中有證有據,這位在傳統醫療受訓成長的醫師雷迪格(Jeff Rediger),只是被人體的神奇力量喚醒而已。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2》 治癒或自癒?

養生教育教什麼?如何給一個最具體而且民眾聽得懂、而且不容易出現誤解的答案,就是自癒。

懂自癒的人最驚訝的體察是自癒一直都在,而且當治癒被鋪天蓋地行銷之際,治癒的功勞從來都是自癒的努力,借花獻佛的治癒非刻意的埋葬了自癒。

自癒一直存在,何以需要治癒?人何以輕視自癒,而讓治癒取而代之?

因為自癒一旁出現外在因素,有人刻意放大治癒的功勞,這除了是人性,還是人性,是人性成就了治癒的商法。

因為你沒有而我有,因為你不會而我會,商道因此而被建立,商法創造了就業機會,誤打誤撞貶低了所有人的自癒。

可是自癒一直都在,只是人們不知道其存在,自癒一直都是治癒的根基,是治癒竊取了自癒的功勞。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1》 天賦是上天的禮物

嚴格說,人類的病痛都是誤解自己身體的結果,自己造成的爛攤子試圖找別人來善後,結果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最佳詮釋。

天賦一定是公平的,好比因果法則的公平性,我們所看到的不公平其實隱藏著公平的背景,善用天賦和不會善用天賦就會呈現不公平的結果。

我們很幸運,把兩份生命的大禮結合成協助更多人看到身體並且看到自己的教育體系,當身體沒有處理食物的負擔就全然暢通,連思考也暢通了。

人類被造物疼愛而具備思考與思辨的天賦,我們不需要往外面的世界找尋自己的天賦,只要多跟自己在一起,只要多多疼惜自己的身體。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80》 從來不曾愛過

我們都聽過類似的故事,不介意對方的學歷,也不介意對方的工作,結果吵架的原因是錢,分手的原因也是因為經常為錢吵架。

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拔河,愛情是理想,金錢是現實,一樣的,當健康必須向現實妥協時,理想很模糊,現實很清晰。

當醫生是理想,成為醫生之後就開始面對現實,數到鈔票之後更加適應現實,金錢凌駕病人的重要性就是現實。

救人是理想,病人的生命是現實,病人的口袋深度也是現實,特定處方責任額也是現實,理想和現實糾結,現實勝出的機率很高。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9》 98% 或100% ?

人最大的自我衝突是做家裡面那個自己,或是在外人面前的那個自己,到底哪個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們有沒有本事只做一個自己?

我從開車體會到專注的層級,或者說專注的百分比,那是我在開車的場景,旁邊的人在說話,我認真聽他說的內容,可是我的眼神專注在前方。

開車的專注不能打折扣,當車程拉長,旁邊和後座的人都睡著了,他們不一定比開車的人疲累,可是他們不需要聚精會神的專注。

閱讀也需要專注,寫作也需要專注,可是閱讀的時候會睡著,寫作的時候會恍神,開車時不容許失神,也不允許自己昏沉。

這就是因地制宜,某個面相是因時制宜,和人際場合中的因人設事異曲同工,選擇性或彈性都是一種適應,某個面相這是修養,某個面相則是單純的選擇。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8》 我們可以拯救世界

讓我們一起建立一種視野,讓我們一起看到後代子孫的樣貌,我們必須要清楚他們不應繼續被我們這一代的醫療氛圍所凌遲。

必須再說一次,如果你不覺悟,你的孩子就不會覺悟,如果你不堅持遠離醫療的領空,你的後代子孫就會繼續被醫療思維綁架。

我們的下一代肯定有比我們還要強大的自癒能力,來自進化的註記,也來自對惡質環境的高度適應力,人類必須真正成為進化最極致的創作。

責任就在你我身上,我們不能繼續扮演從眾的一員,我們必須是那一位指稱國王沒穿衣服的小孩,我們必須是說出房間有一隻大象的勇者。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7》 Everything’s Gonna Be Alright

有人說生命很艱困,有人生命真美好;有人說他的人生是黑白的,有人說他的人生是彩色的;有人宣稱自己很失敗,有人宣揚自己很成功。

真相是生命很美好,可是美好來自艱困;真相是生命一定是色彩繽紛,可是色彩繽紛必須經歷無色無味的淬鍊;真相是成功的人生必然歷經失敗的考驗。

生命道理一致,健康也依循生命道理而來,免疫力來自感染的淬鍊,細菌為生物體描繪出免疫系統的規格,這是長期被人類重度誤解的生命哲理。

人類是進化的筆墨所成就的最極致創作,人類也在造物主的細膩構思中接收慈悲和利他的本質,只要是人類,不論種族和國度,沒有悲觀的權利。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6》 生病是集體偏見

當你無端走進醫院,也許就無端的被診斷出很多潛在的疾病,那真的是無端,因為沒走進醫院,這些病都不會是病。

從醫療的立場,他們很肯定這就是有病,因為數字不正常,因為身體呈現風險,在他們的觀念中,異常就得處理,生病就得治療。

醫療方所看不到的是每個人身上存在強大的自癒力,當我們在生活中專注培育療癒力,身上的異常就會被身體糾正,往正常的方向去。

無端走進醫院的背景都是認定生病是必然的聲浪,這就是人類世界最典型的從眾勢力,集體偏見形成強大的主流,錯誤認知形成強有力的商法。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5》 他何以如此狂傲?

養生存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同理身體的世界,一個是和身體對抗的世界,健康是前者,生病是後者。

把自己安置在第二個世界中是多數人,每天都透過各種方式和自己的身體對抗的是多數人,你必須認清你的主治大夫是哪個世界的人。

生病的概念造就生病的磁場,生病的處置造就更多的生病,這是一種環境的養成,思考如此,眼界如此,對待人的方式就如是。

他何以如此狂傲?如果這是坐在診間的你腦袋裡面的問題,我建議你從生命的大格局思考你接下來的去處,是讓身體繼續被蹂躪,還是決定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4》 不吃藥的不老人生

吃藥的人內心無明的恐懼就來自於不明去處的異常發展,加上主治大夫動不動就送出幾句恐嚇語言,多少人的人生從此不再有勇氣下定義。

如果我說吃藥加速人的老化,你相信嗎?你相信吃藥和無止境病痛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嗎?

藥廠實驗室不當的起心動念摧毀了多少人的一生,也毀滅了多少家庭美好的未來,奇妙的是,我從斷食的身體回饋釐清藥物傷害的全貌。

從斷食的經驗中體驗身體的自主,進一步學習定義生命的自主,自主看到宏觀,自私營運悲觀,這是沒有交集的兩種態度。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3》 雙重認知

為什麼我們會生病?因為從小就被教育要做別人所希望的自己,這種事實真相說出來不可思議,重點是這幾乎是八成的人所經歷的童年。

為什麼我們會生病?因為從懂事以後,我們很習慣跟自己對抗,達不到社會或長輩的期望之餘,我們厭惡自己,我們習慣壓抑自己的憤怒和不安。

為什麼我們會生病?因為我們不但遠離自己,和自己對抗,我們也遠離身體,長期和自己的身體對抗。

我們以為不說就不會有事,我們以為隱藏在心中就沒事,真正的自己和身體都不喜歡如此的封閉,壓力荷爾蒙因此滿載,身體處處都是不明的疼痛。

Read More

切勿只裝半桶水

濃縮版的大自然裝載在我們身上,一切自然法則都適用在人身法船,熟悉身體之道就熟悉療癒力,認識平衡法則就認識內分泌器官迫切需要的善待。

在身體之道的觀瞻中,奇特的安定感與自信心油然而生,對於造物的巧奪天工感到讚歎,對於進化留給人體的裝置感到不可思議。

這是餘生幸福喜樂必經的旅程,既然靠近,請勇敢進門,既然走進來,就請堅定走下去。

學很多、聽很多還不如實際走一趟,好比旅行,不走過一趟就是不會有感受。

身體之道不是一種方法,身體之道無法在身體之外領悟,身體之道需要行者不停的探索。

這一條路上請勿只挑半桶水,邊走邊懷疑太可惜,走一半就走不下去太小看自己的潛力。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1》 光與睡眠

如果不藉由陽光來調節,在完全沒有光線的環境中生活,四天就會出現一小時的生理時鐘落差,身體距離晝夜節律就會越來越遙遠。

晝夜節律存在明確的暗示,大體來說就是白天活動而夜間睡眠,發明電和電燈的人類世界,很有計畫的遠離自然法則,也很有計畫的移除身上的原始設定。

人類身上的確設計了巧妙的生物時鐘,安置在大腦中央的視交叉上核,也就是兩個眼球的視神經進入大腦交會的地方。

陽光和睡眠有關,對從未深入睡眠科學的人來說,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一般認知和白天連結的光,居然是引導我們夜晚進入夢鄉的「報時器」。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70》 理所當然

斷食計畫就是突破健康瓶頸的過濾器,過濾掉你的膽怯,過濾掉你身上的毒素,身心靈整合出「我要」的結論,有些人的大腦無條件配合,有些人則裝沒聽到。

每個月一梯次的斷食營是否是重要的選項,每個人各自解讀,不容易達成共識的地方是這到底是主辦單位的行事曆,還是你的行事曆?

再度想起那個大魚問小魚的問題:「水都還好嗎?」,兩隻小魚接著互問彼此:「水是什麼呀?」,這就是理所當然,看不到身處何種環境的理所當然。

認清水的存在,看到世界的視野就不再一樣,換個角度認清身體的角色,看到健康的目標圖像就不再一樣。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9》 別人的意見

到處都是不熟悉身體之道的學者專家和醫生,他們的意見主導了視聽,他們的意見干預了人體,他們的意見終止了人命。

在不熟悉身體的專家之外,還有更多更龐大的人群意見,被意見所干擾的人接受了意見,被意見所凌遲的人放棄了自己的意見。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8》 兩種人

靜下來想想,身旁的人就只有兩種,一種人讓你充滿希望,一種人總是讓你陷入低潮。

閱讀帶來希望,可是閱讀的人不見得會給你希望,付你薪水的人送來希望,可是老闆不一定是提升你的人。

熱愛讀書的人有機會提升你,要如何鑑別對方是提升你的人或是剝奪你信念的人,要看他是聽你說話的人,或是要你聽他說話的人。

我們身邊有兩種人,一種人願意傾聽,一種人要你傾聽。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7》 仙丹妙藥

你覺得有多少比例的人會在財富與健康中選擇財富?選擇財富的人認為金錢可以買到健康,選擇健康的人主張健康就是財富。

重點是你的選擇,當你選擇財富而捨棄健康,仙丹妙藥的幻想就藏在思考的某個角落,只要運氣好,健康唾手可得。

即使你很清楚不努力而渴望成功是投機,即使你知道不努力而渴望健康是夢想,你還是寧可投機,還是寧願作夢。

健康與快樂二選一,選擇健康的比例不低,因為選擇的概念中沒有所謂經營,也沒有順序,多數人不會認知到健康之前必有快樂。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6》 捨我其誰

默契是雙向的信任,單向的信任無法形成默契,身體可以是那位最值得信任的職員,或者是最讓你信任的老闆。

默契是兩個人思考方向一致,默契是彼此信任到完全沒有雜質,把和你最有默契的人想成身體,針對養生突然多了些體悟。

養生的核心問題就是「你是否信任自己的身體」,或者是「你和自己的身體之間是否建立一起經營健康的默契」。

關鍵的問題來了,當身體所發出的每一種訊號都被解讀成病症,當身體最精準的提醒都不被你信任,你認知的健康不是健康。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5》 金錢解決不了的事

養生從來都不是用錢解決的事,健康也從來都不能用錢買得到,從收到酵素之後做完第一次斷食,我的思考停留在如何推廣錢所買不到的養生態度。

你只要願意,它就很值錢,可是不願意,有錢可以買到產品,可是買不到健康。

有多少人在離開教室之後以無價來定義這堂課的?花錢上課和花錢買酵素的人並不容易把金錢移出這件事情,我的經驗是移除金錢的角色絕對必要。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4》 製造病痛的人

對談中,我隱約收到對方內心所要傳遞的訊息,有憤怒,也有滿滿的委屈,最重要的是發現有人懂她的心事。

經驗中,和癌症患者對話都是類似的氣氛,你如果不把她的痛處掀開,那些亂源就會一直藏匿在體內。

生病的人就是有無法妥協的執著,除了不願意和憤怒妥協,也不願意和委屈和解,最不可能理解的是這些情緒誘發出疾病。

妳可以不要那麼固執嗎?我經常要很用力的去卸下她的武裝。

妳可以學學怎麼愛自己嗎?我經常必須要很婉轉的解釋放過自己才出現的生路。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3》 年輕不死

真相還不在生理面,是不再進步的心智面,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人,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身體交給醫藥。

心臟還在跳,鼻腔還在呼吸,血液還在流動,唯獨腦袋不再思考,大腦變成接收訊息的單位,不再是進行思辨的成長中樞。

年輕人的身體老了,處處都是問診的年輕人,他們把藥物帶在身上,他們把解決飢餓感的責任交給嘴巴,他們讓不喜歡的工作負責下個月的生活費。

年紀輕輕就有血糖問題,年紀輕輕就有子宮肌瘤,年紀輕輕就停經,年紀輕輕就睡眠障礙,年紀輕輕就提早老化,年紀輕輕就暗示自己不要活太長。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2》 事實真相

身為人存在一種特殊的際遇,與其說是特權,應該說,是擁有把人的角色扮演好的機會。

曾經是那麼清晰明確的目標,每個人都經過那一段洗滌的過程,有原生家庭的背景因素,有學習環境的養成因素,我們忘了為何而來。

好像曾經安置在短暫記憶庫中的人事物,被全新的重要事件取代了,被移走了,忘記了,可是身上細胞保留了記憶,其實記憶都還在。

我們都會記起為何而來,我們都會想起自己的初衷,我們都攜帶崇高的願景前來,我們想有所成就,我們想留下典範,我們不想打混。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1》 淬鍊

我在發酵的世界中聞到淬煉,在和尋找身體和自己的路上體悟淬煉,「自然、時間和耐心是三位最偉大的醫生」,這就是淬煉的定義。

自律養生創造出斷食的環境,唯獨淬煉屬於個人修為,屬於執行斷食者自己和自己的對話,這是淬煉的部分。

找到身體會找到自信,找到自己更加強化自信,學習空腹,熟練斷食,這一段淬煉養生路,非你莫屬。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60》 人沒有恐懼的權利

恐懼製造紛擾,在內心中,在人際關係中,醫療思維和恐懼之間只有一條線,即使這一條線早已盤根錯節的發展出各種病症。

恐懼和慾望之間出現另外一條線,在現代人的忙碌生態中,在人們永遠不嫌多的緊張生活中,在價值觀錯亂的文明世界中。

因為忙碌所以求快,因為貪婪所以忙碌,因為求快所以用藥,因為用藥所以恐懼,因為恐懼所以生病,因為生病所以更加恐懼。

恐懼連結病痛存在生物設定的軌跡,那是進化的意圖,那是造物的美意,身為最高進化的生物,沒有恐懼的權利。

Read More

《自律養生實踐家之旅159》 因為斷食而學會節制

我看慾望,有所謂眼前的誘惑,有所謂長遠的滿足,年齡果真不斷調整兩者之間的比重,對我來說,扮演催化劑的是斷食。

有斷食經驗的人就知,當你經歷動機不夠強的某次斷食,身旁的誘惑已經強大到不再是不吃與吃的抉擇,是禁慾與縱慾的取捨。

就在決定要斷食的某一天,歷經一整天的體力消耗之後,腦袋裡面突然之間除了特定的食物,沒有其他的元素,你在無意識中,被慾望征服。

就在熟練斷食的生命軌跡中,我認識了人性,熟悉了慾念,我熟識堅強的自己,我也極度熟悉筋疲力竭的自己有多麼脆弱。

把健康的面貌看得更加透徹後,我所分享的養生文案中,出現了「想吃就吃」和「不要有罪惡感」的呼籲。

Read More
0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