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養生之言與行之1062>
看似停滯的進食,其實是一種進補。 看似暫停的消化,其實是一種進階。 看似空乏的腸道,其實是一種進擊。 看似缺少了吃的滿足,其實是一種生命的躍昇。 看似沒有了生活…
看似停滯的進食,其實是一種進補。 看似暫停的消化,其實是一種進階。 看似空乏的腸道,其實是一種進擊。 看似缺少了吃的滿足,其實是一種生命的躍昇。 看似沒有了生活…
找到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覺悟。做什麼,自己決定;如何養生,自己決定;與誰在一起,自己決定;是否接受治療,也由自己決定。 這樣的人生,在你聽來會覺得奇怪嗎?反常嗎…
我觀察到一種普遍現象:夫妻關係中的強烈不對等。我所看到的,不是「小鳥依人」,而是一種「唯恐另一半不高興」的恐懼感。 許多男人並不是暴力者,形象良好,事業有成。但…
你想知道「健康的全貌」嗎?我就是那個一路上觀察、記錄的人。我聽從身體的聲音,追隨身體的引導,最終來到身體深處,遇見那個真實的「自己」。 對照這些年來所見證的案例…
是否與自己同在,有一個關鍵:你的生命和所做的事,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還是,你的人生與工作,始終都是無法掌控的標的。 或許你很清楚,你只是別人的棋子或附庸,不需承…
與身體對話的價值無比巨大。就像面前有兩條道路:大腦總是選擇人多的那條,而身體選擇人煙稀少的那條。後者之所以不能妥協,是因為那是進化留給我們的一條秘境。 對現代人…
在我們心底一直存在一個聲音,敦促我們改變,只是我們不願理會它。 即便覺得我太武斷,那聲呼喚依然在,只是你不願接受,那條被造物主留在我們身上的道路,除非你願意突破…
斷食,本身帶有回歸個人修行的特質,若所有參與者都只看見個人層面,而忽視責任與承擔,那麼結局就是一盤散沙,終將失敗。 在團體中,若沒有人能從身體的觀點與你產生交集…
療癒,一直都在進行,身體從未放棄過努力。針對身體的真相,一方面領悟,一方面感動,我一邊記錄,一邊慶幸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我稱這條路為「最遙遠的捷徑」,然而,我卻…
民間不斷上演同樣的劇情:一遍遍強調「趕快就醫,不能延誤」,恐懼成為主要劇本,迷糊則是故事核心。 就像我們看過的電影或舞台劇,散場後回想,卻說不出劇情的所以然來。…
醫療的歌功頌德,在我眼裡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我只看到一座龐大的迷宮,無數人堅持走熟悉的路,卻不知自己已迷失其中。 我不必與人辯論,因為真理始終在身體這一方,自然法…
如果必須選擇病痛,要在糖尿病與癌症之間二擇一,我相信多數人會選擇前者。 人們做選擇的依據,往往不是痛不痛,而是遠離死亡還是逼近死亡。 但糖尿病真的不痛嗎?真的離…
當生命將盡,腦海重播的畫面多半是沒做好的事,或是該做而未做的事。 若大半生都忙於讓自己不快樂的事,甚至在忙碌時忽略了不快樂的事實,那只有在價值觀修正後才會明白,…
深度斷食後的感知甚至超越過去的所有認知,身體送出的每一個信息,都能被即時讀懂,並且得到正面的回應。 自律,就是計畫性的回應身體的意見:飢餓時進食,滿足就停止;困…
對比舒適圈,紀律常常伴隨痛苦。尤其是在「時間到了就得吃」的文化中,有計畫的不吃,是多數人無法想像的挑戰。 只有願意相信的人,才能穿越這層門檻,快速領悟身體的渴望…
我在記錄身體信息的過程中,貫通了上蒼給人類的生存設定。養生不僅是一門哲學,也是一門人性學。 沒有學習就不可能產生動機,而動機必須連結行動。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
在吃的情境中思考斷食,人性本能會抗拒;但在吃得過飽或不適的狀態下思考斷食,身體的回應往往會立刻轉為正面。 「以終為始」和「走一步算一步」的取捨,不是理性與感性的…
人生最終的頓悟必然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在理解「物質不滅」的同時,我也明白:「凡吃過必留下痕跡」。 這是身體對痛的提醒,也是我對自律和自然法則的全然臣服…
蘋果爺爺的故事是最棒的啟發,他對「自然農法」的信任是一切的起點;他對山林與土壤的領悟,是故事起死回生的轉折;中間每一刻的等待,每一種生物的參與,都在為大自然的劇…
人類到底怎麼病倒的?我一路從飲食記錄到情緒,再從熬夜記錄到對藥物的依賴,最後在「意識與神識分離」的廣泛現象中,找到生病的共通性。 人把簡單的存在弄得複雜,我也把…
我曾用身體的視角記錄一種態度:自動、自主、無需指示,便能完成應做之事。這正是山林的演出,也正是大自然的原始劇場。 對照捷運車廂裡一排低頭滑手機的乘客,再對照醫院…
生病被定義為結果,沒病也會被定義成有病;吃藥甚至可以吃出更多的病。當你看不懂這齣戲在演什麼,回想百貨公司周年慶的瘋狂搶購,你就懂了:這一切的存在,背後都有操控。…
每個人身上都隱藏著傲慢,尊貴與卑微、優秀與拙劣、富裕與貧困,上司與部屬、台上與台下。這些權力的遊戲,本質上都受傲慢操控。 醫生與癌症患者的對話就是縮影:病人不配…
常有人問我:「是不是人人都適合斷食?」我的答案是:「是,也不是。」 從身體立場來說,每個人都需要斷食。因為身體需要休耕,需要一段時間來清除毒素與廢物。然而,不同…
找到身體,就有機會找到自己;找到自己,也更能回到身體。 我們要學會珍惜和疼惜身體,也要學會尊敬和尊重自己。 事實上,身體與自我,一直都在為我們示範身教,只是我們…
斷食的過程很特別:眼睛渴望食物,大腦逐漸沉寂,而身體則回歸平靜。 與周遭的慾望紛擾相比,每位斷食者都會形容這是一趟「旅程」,仿佛短暫前往天堂,待斷食結束,又再度…
斷食是現代人必修的學分,卻與大環境背道而馳,因此需要一個量身打造的氛圍與場域,讓身體有機會說話。 熟悉這樣環境的人,才能真正領悟身體之道。 決定斷食,也許起心於…
不走一遭,就不會體會身體的卓越;不曾深究,就無法踏上這條路;沒有好奇,就不會有深究的契機。 身體之道與我們之間,始終存在一條捷徑,那就是與身體對話,也就是與自己…
身體宛如亞馬遜:資源無窮、功能無盡、道路無止境。反觀人類卻擠在醫院診間尋求化學藥物,把違反自然的行徑誤當成健康的法門。 從身體的視角觀察醫療生態,經驗告訴我,那…
為什麼吃藥的人聽不進「不要吃藥」的提醒?因為他們相信藥物是唯一的依靠,相信藥物能還給他們健康的身體。 他們不在乎「藥是毒」的警語,不理會副作用的警告,也不願面對…
亞馬遜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因它調節氣候的功能無可取代,其生物多樣性更堪稱地球之最。大自然不斷提醒人類尊重自然法則,那股無形的平衡力就在其中。 科學家的警語浮…
「病入膏肓」是怎麼形成的?因為問題一再延誤,因為根本原因始終未被處理。長期依靠藥物,終將走向「群醫束手」的局面。 藥從來不是病的原因,卻被視為解方,即便病情好轉…